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道士塔教學反思

道士塔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道士塔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道士塔教學反思

  前幾日,按照我校教研活動的安排,我要上一堂公開課。上什麼好呢?《紀念劉和珍君》?魯迅的文章一向是我“可望不可即”的,而學生大多也不怎麼感興趣。《故都的秋》很多人都講過,講不出什麼新意來了,況且這麼美的文章,要是講得不精彩,還不如讓學生自己領會。大家都建議我上琦君的《淚珠與珍珠》,因為此文比較好把握,可我已經講過了,“炒冷飯”沒意思。思來想去,我決定講余秋雨的《道士塔》。原因是此文少有人講,大家對這篇文章都莫衷一是,有的甚至沒講過。沒有過多的束縛和顧慮,我自由發揮的空間就大了。

  經過認真準備和精心設計,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給同學們留下了很深的感受和啟示,得到了大家的好評。欣喜之餘,我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了必要的反思,發現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當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一、 精心準備,深入挖掘教材。

  余秋雨的文章向來是我比較喜歡的,而教授散文又是我比較擅長的,《道士塔》一文,有着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感,作者的情感流露,語言特點必定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麼我從哪裡入手呢?

  連續幾天,我都在網上查閱關於《道士塔》的相關資料,幾乎能查到的我都閱讀了,結果這不查不要緊,一查嚇一跳。原來這篇我讀了很多遍,上了好幾次的《道士塔》,居然還有我所不知道的秘密:以前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王道士就是那個導致敦煌文物大量流失的罪魁禍首,可是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以後,我才發現原來王道士,為了保護這些文物,默默守候了七年,並做了那時的他所能做的努力;余秋雨先生在《道士塔》中涉及的一些故事情節和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有一定的出入,並非完全是事實。而且我還查閱到了中國近代文物流失之快,數量之多,令人震驚。

  而大量參考同行們的優秀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也讓我的教學準備格外充分,不再擔心學生突然的“發難”,遊刃有餘,能夠更好地駕馭課堂。同時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查閱資料,預習課文,並在課前用了一節課時間給他們補充了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以及展示了大量精美的敦煌文化的圖片。而事實證明,這樣的一節課是相當必要的。

  二、因材施教,教學設計新穎。

  這節課我選擇在文科班上,因為這些孩子語文基礎相對較好,思維活躍,語言文字感悟力較強,對於余秋雨的散文,沒有很好的運用語言的能力,肯定不容易理解。而且對於這個班的孩子,我一直都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區別”對待,他們的課堂比較活躍,有時是辯論賽,有時是結局改編,有時是大膽假設,這樣的授課方式,讓我們的課堂既別緻新穎,又不會流於形式,使同學們能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研究了學生實際,我就針對他們設計了教學思路。

  首先,我從道教徒和佛教徒的喪葬禮儀區別導入教學,引發同學們的好奇心。這樣的導入很別緻,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上,其實通過預習他們都知道這個道士塔的主人是王園,也知道為什麼他會以道士的身份享受佛教徒的待遇,但是顯然他們沒有料到我會這樣開頭,同時也給他們補充了一些知識,為後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我十分重視問題的設置和提問的技巧。在這篇文章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問題難易適中,全班大部分學生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但如果不認真思考,也很難正確的回答。比如,在並且在每個問題提出后,都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尋找、思考,對學生的回答,能夠給予及時適當的評價,增強學生們的信心。

  三、 情感充沛,但未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用精鍊的語言和飽滿的情感,引領學生體味作者的情感,憤怒的時候,同學們都義憤填膺;難過的時候,大家都聲音嗚咽;激動的時候,大家都熱淚盈眶。使學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體會到了余秋雨先生真摯沉痛的感情,理解了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既愛又恨的矛盾心理。

  引導他們積极參与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同學們不但深入理解到了這篇文章的主旨,而且最後的課外延伸,更能夠給這群文科生更多的思考和啟示,讓他們真正人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整個教學過程做到了以學生為主,但由於設計的內容較多, 提問較多,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和學生靜靜地自讀、感悟、思考的時間還是太少!這是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

  四、課件精簡,但忽視了板書的作用。

  多媒體教學大大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增加了教學的容量和直觀性, 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帶來了活力,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課堂教學的發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不當,又會影響一堂課的進程,甚至帶來一些副作用。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很注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這篇文章課件設計中,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則我只用了五張幻燈片。

  第一張圖片背景是茫茫沙漠上,那座醒目的道士塔,黑色大字:道士之塔?用以配合導入的內容,給學生們直接的視覺的衝擊。

  第二張圖片是黃昏的沙漠,血紅的色彩,配上一行醒目的黃色大字:那裡,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第三張圖片是王道士唯一的一張黑白照片,配上紅色的標語:我們能否僅把責任歸罪於他?

  第四張圖片是以敦煌精美圖片為背景,彈出一行黑色大字:文物流失,誰之過?

  第五章圖片是對全文的總結:即板書設計

  敦煌文物流失原因:

  王道士(破壞,賤賣) ——愚昧,無知(直接原因)

  外國學者(重視,騙購)——貪婪,無恥(外部原因)

  中國官員(漠視,失職)——腐朽,無能(根本原因)

  但是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竟然完全忽視了黑板的作用,一個字都沒有寫,而把板書設計展示在圖片上,雖然也能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但由於其自身的特點,不能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我也了解板書的重要性,但由於我寫字很慢且不夠流利,所以黑板字一直是我的弱項,今後會慢慢提高書寫速度和流暢性,爭取給學生更多的精彩板書。

  總之,一堂課下來,有喜悅有遺憾,但是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都讓我獲益匪淺。我想,只要勤於反思,樂於反思,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加成熟自然。我的學生也能享受更多集形式美和內容美於一體的優質課堂。

  以上反思,實屬個人之言,若有不當或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篇二:道士塔教學反思

  本學期所選教材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第14冊,教學內容的第一項是《搗練圖》的欣賞。

  《搗練圖》是我國古代仕女畫的重要代表。它以中國傳統的長卷形式,表現了唐代宮廷婦女勞動生活的場面,體現了中國古代工筆人物畫獨特的表現形式,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畫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它對於了解唐代宮廷婦女的勞動生活,特別是她們的服飾,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

  《搗練圖》一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 了解唐代人物畫的基本特徵,僅安排一節課的時間是無法達到既定目標的。為此,特意添加了本課內容DD《中國古代人物畫》,以圖例欣賞為主,通過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概念、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分類和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展及特點幾個方面,使學生初步了解唐代人物畫在中國古代人物畫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下一課內容做好鋪墊。本課既可以作為新學期之初的一個序言部分又可以作為下一課《搗練圖》的引言部分。

  教學中感覺,對於中國古代人物畫這個主題,學生了解非常有限。所以,在各班課堂教學中均有啟而不發的現象,當然有個別興趣廣泛的同學還是表現突出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本應該是提之即明的。雖然大多數同學都表示有所了解,卻還有部分學生仍感到陌生。可見,學生對於這一領域還是相當陌生的,而且美術基礎知識也略顯貧乏。

  好在人物畫貼近現實,大部分學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通過舉例說明基本上了解了中國古代人物畫,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您正在瀏覽: 道士塔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道士塔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