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標籤:狼牙山五壯士 語文教學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劉 燕

  《狼牙山五壯士》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一篇大家非常熟悉的經典課文。但教學思路和方式的改變,卻讓我得以完成一節簡約但不簡單的公開課教學。細細回味,有以下幾點感觸:

  一、學會提煉,設計簡約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記敘,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在設計中如何刪繁就簡,突出中心,落實目標呢?在李校長的精心指導下,我緊扣課題中的“壯士”一詞,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心目中的“壯士”。在此基礎上,帶着思考走進文本,感受字裡行間所體現的壯士形象。每一部分,緊緊圍繞一個關鍵字,去朗讀,去品味,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如,“痛擊敵人”部分,緊扣一個“打”字,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五位壯士神態、動作的不同描寫,感受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他們英勇無畏的“壯行”。“引上絕路”部分,則突出一個“走”字,引導學生從這看似簡單的言語中,體會五位壯士當時的處境和做出的選擇。通過情境設置,走進人物內心,體會這豪言壯語所包含的英雄情懷。“頂峰殲敵”中,連續的動作描寫是一大特色,教學中則緊扣“砸”字,體會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情感。最後,“英勇跳崖”部分突出一個“跳”字,感受這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舉”。

  學會了提煉重點的方法,讓我的教學主線明晰,目標明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更富有實效。

  二、學會放手,體現簡約

  這節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常“議”;讓學生能自由“講”。為何稱他們為壯士?他們的壯舉體現在哪裡?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個性。學文後,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體會第二、四自然段在寫法上的異同。學生通過前文的學習和對比閱讀,知道這兩段都是描寫五壯士奮勇反抗、痛擊敵人的場面,都寫了人物的動作,但第二自然段的描寫重點是每個人作戰時的神態和動作,第四自然段則從側面——敵人的悲慘下場來表現五壯士的機智、英勇,突出了他們對敵人的仇恨。以此來體會文本內容,再次朗讀時,學生的情感就更易激發和表達出來。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理解,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從而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學達到了應有的效果。這樣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將課堂還給學生,使我們的課堂跳出了繁瑣的分析模式,真正達到了簡約而不簡單。

  三、巧用資料,實現簡約

  在本單元學習目標中,要求培養學生收集、整理相關資料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因課文內容離學生生活年代較遠,學生缺乏直接的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我適時巧妙地運用圖片及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朗讀的層次也有所提升,可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細讀“引上絕路”部分,“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此時,我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絕路”的含義。學生們看到險峻的棋盤陀時都情不自禁地發出驚呼,也進一步體會到五位壯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群眾和主力部隊,而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進而走進了人物內心,體會到了這豪言壯語背後所體現的英雄情懷。

  再如,“頂峰殲敵”部分,一個“砸”字雖引起了學生的關注,但對於為什麼用“砸”,卻僅停留在表面的感受。於是,我適時出示了一段文字資料,當學生們看到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了解到日寇犯下的累累罪行時,他們的痛恨之情被點燃,也明白了在最後一刻,這一個“砸”字,飽含了壯士們對敵人的無比仇恨,也飽含了他們對人民的無限熱愛。這樣,不僅體會到了用詞的精準,更使學生的朗讀由內而發,自然流露,實現了朗讀的層次與提升。

  “簡簡單單教語文”,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化繁為簡,引領學生在閱讀、思考、表達、運用的過程中,發現文字背後的含義,體會其中蘊藏的情感。簡約卻不簡單,讓我們努力追求這樣的境界吧!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市安寧區長風小學)

您正在瀏覽: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