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

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小景

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 標籤:贏在規劃 兩個文明建設 文化苦旅

  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

  一直以來,學校文化成為了學校管理中的高頻點擊率詞,學校文化建設引起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校本管理理論者認為:學校不僅是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準備的地方,也是學生、教師共同生活、成長和追求發展的地方,必須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激勵其成員積極進取、共同奮進。而對於校園文化的界定,更是眾說紛呈,有人認為:“校園文化是一種區域性的社會亞文化,特指學校師生共同創造和享受的學校各種文化形態的總和”。有人認為:“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內部形成的、為其成員所共同遵循並得到認同的價值觀體系、行為準則和共同的思想作風的總和”。還有人認為:“校園文化是一種狹義的文化、是一所學校反映其教育關係和教學關係的觀念的總和”。通過比較以上提法,我認為他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對校園文化外延的界定上。從學校建設的實際出發,學校文化應該是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是學校師生自覺行為背後的觀念與思想,是一種內在的精神,一種能夠代表學校現狀、影響學校未來的精神!那麼,學校文化的實質是什麼?具體怎樣構建校園文化呢?

  一、學校文化是一種物質的環境文化,物質的環境文化是校園文化存在的基礎

  文化需要附着於外顯的憑藉,從而將其內在的精神和思想物化,這就是校園環境文化。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指學校建築、教學設施、教室、圖書館、運動場、食堂、宿舍、校園美化、綠化的建設。

  首先,對於校園環境文化的建構,不僅僅體現在對已有環境和設施的美化與改造上,其實在每項建設的設計中,都需要通過不斷的追問“建築到底為了什麼”“它的價值是什麼”等一些基本問題,建設出像“鳥巢”“水立方”一樣,能體現它本身內涵與價值的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等,既避免了盲目建設,又確保學校文化在校園環境建設中的真正體現。

  其次,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忌照貓畫虎,生搬硬套。揚州中學的校園雕塑玲瓏精緻,深圳平岡中學的校門富麗堂皇。但條件不同,答案亦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文化是人的創造,這種創造始終受制於特定的自然條件和規律,離開特定的自然條件,拋棄特定的社會背景,校園物質文化就會失去特色,成為呆板拙劣的模仿。 長郡中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省重點中學,該校從重視整理和研究本校的發展歷史、保護和展現優秀的校園文化遺產出發,設立了專門的校史館,校史館資料豐富,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教育的重要陣地,成為該校一大特色。我校的運動場旁有一座小山包,站在山包上放眼望去,美麗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我們就因地制宜,在稀稀落落的桐樹、茶樹中,花點小錢鋪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石頭小徑,隨意安放了幾處石桌石凳,一處寫生畫畫、休閑聊天、環境優美的怡情園就自然天成了,縣局領導對此給出了“別出心裁”“突顯農村中學特色”的高度評價。

  另外,在建設校園環境文化時應該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學校的校舍、場地完好整潔、布局合理;各種設備、設施井然有序;根據所處的環境,優化各種看得見、摸得着的物質形態,賦環境以文化色彩和育人功能,譬如恰到好處地點綴一些名人的肖像或格言警句,讓每一面牆壁、每一幢建築都說話,讓每一方草地、每一顆樹木都育人。進入常德市五中校園,左邊建築了一堵“詩牆”,鐫刻了近百首詩,右邊是醒目的辦學理念、班訓、班旗,在校園栽種的花草中加上了一些溫馨的提示語,如“讓我們和小草一起成長,讓我們和小鳥一起飛翔”、“尊重綠色、尊重生命”,就比那些“請不要踩踏草地”更有教育意義。在建築叢中添加一些園藝藝術成份,或安放雕塑、或給樹木造型、或種些石頭,其色調、造型甚至擺放方式與建造系統的校園基礎設施融為一體,成為一道別有韻味的風景。

  二、學校文化是一種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形成的保證

  管理,在很多時候可以簡單的被理解為對人的行為的約束與引導。通常,這種約束與引導,是通過建立各種規範與制度來實現的,這就是制度文化。因此,建立完善的學校管理制度,規範教師、學生的行為,讓學校在新形勢下有條不紊地發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是每一所學校在發展初期的必經之路。上海中國中學孫占林校長說得好,校長是“發現問題,制定製度”的。中國中學在制度建設方面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該校的一切管理都有制度,任何一個崗位都有職責,各處室、年級、教研組、各班,每個學月、每一周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開幾次會、搞幾次活動,甚至每天廣播里播放哪幾首歌曲都有規定,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有條不紊,辦出了學校特色。回想在上雲橋中學的幾個冬去春來,通過幾次大刀闊斧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科學、民主、公平、合理的制度,具體分為行政、教務、政教、總務、工會等幾個系列,每個系列都有明確的崗位工作職責和管理制度、獎懲方案,規範學校每個成員的行為,告誡師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學校教師的責任心、自信心、戰鬥力明顯增強,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當一旦選擇、確立了新的制度,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衝擊和塑造原有的文化”(吉標《制度建設》),從而形成新的學校文化,這就是從制度到文化。當這種新的學校文化建立起來的時候,它就會化為一種精神,一種信念, 一種力量,自覺不自覺地影響人的行為和決策, 對於學校管理而言, 學校文化的意義就在於這種力量,在於這種看不見摸不着, 卻又無處不在的影響力, 也就達到了對人的行為約束和引導的目的, 達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一種沒有制度的管理,這不僅僅是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的追求, 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這正是建立學校制度文化的意義所在。

  三、學校文化是一種精神文化,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精神文化是指一所學校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為謀求生存和發展,達致既定的教育目標,在長期的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澱、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傳統、學術風範和行為準則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群體意識。

  真正的“精神”絕不是“說”出來的,真正的“精神”是在“做”中體現的。走進那些優秀學校,你常常會被這樣的畫面所感動:全體學生都積極學習,每一個班級都秩序井然,同學間團結互助,以禮相待,每一個學生都在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所有的教師都愛崗敬業、嚴謹篤學,教師間和諧相處。細細解讀這其中原由,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校非常重視精神文化的建設。

  首先,學校要確立具有特色的辦學理念和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仔細研究享譽國內的名校,你會發現,每一所名校的背後都有強有力的鮮明的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作支撐。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徵確立了“以愛育愛”為主旋律,關注學生與教師共同發展的“雙主體育人”辦學理念。為了辦出特色,提升學校品位,我校從“立德樹人”的原則出發,確立了“為學生成功提供優質服務,為教師成功創設優質環境”的辦學理念,並提出“一切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學校的一切工作緊緊圍繞“培養成功的人”而展開:在校園醒目的位詈,學校的校訓(立德、立學、成才、成人),師訓(勤於治學、精於育人),學訓(求知、求會、求實、求新)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宣傳欄櫥窗里,有學生的畫展,也有學生的詩文展覽,教室後面的黑板報是學生按不同的主題發揮的,豐富多彩,經常更換,每次都吸引了大批的同學駐足觀看。“細節決定成敗”,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更需要精緻管理,哪怕是寫一副對聯,我也要做到和風細雨,澗物無聲。譬如學生寢室,貼上“睡硬板床,勞其筋骨,替國家煉就健康身體:洗涼水面,苦我心志,為四化養成奮鬥風格”激勵學生,食堂門口則是“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唯艱。”

  其次,學校應精心思考如何建立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與人的關係,是校領導與教職工、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調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再次,學校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因為豐富多彩的活動是校園文化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載體。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線,將各種校園精神文化要素貫穿起來,構成某種素質的教育面,再由各種素質教育面組合成為一個素質教育體,進而使整個校園精神文化成為一個有機的素質教育平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的活動形式中,儀式和典禮最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學校儀式也是文化,而且是學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鄭傑《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如升、降旗儀式,入隊、入團儀式,開學、畢業典禮,包括像為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死難者默哀,活動嚴肅莊重而步調一致,能對心靈產生觸動,凝聚人心。當然,還可以通過設立校園廣播站、校刊、校報,演講、師德師風評比、業務競賽、各種文娛活動等,給師生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展示師生風采,發展師生個性,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還有一些人群的共同行為,原來不算儀式的,後來卻也儀式化了,起到了與儀式同等重要的作用,比如早操、課間操,原來只為鍛煉身體的, 後來因為每天做而且具有了儀式中“場”的特徵,也便儀式化了,成為了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常德市五中的大課間活動就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完成整個過程需要40分鐘,期間學生要做四種操:一是青春活力的第七套廣播體操,二是和着的士高音樂像兔子一樣狂歡,三是踏着《感恩的心》的節奏揮灑舒展的手語舞,四是隨着《牧羊曲》的音樂舒緩地舞動着太極扇,學生的身體活動了,躁動情緒釋放了,個個是精神煥發,鬥志昂揚,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了,對師生就會發揮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着學校成員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等,喚醒學校每個成員最大限度的釋放出整體效應。

  可見,學校文化看不見、摸不着,卻又猶如空氣,無處不在,彌散在學校的各個角落,總在不經意間影響着每個人的一言一行,影響着學校的各種決策,影響着學校發展的每一點變化。此時,無論是誰,無論面對什麼情境,無論在什麼場合,無論在哪個角落,大家所體現出來的觀念、所展示的精神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這一致性的背後,就是“文化”。

  當然,一所學校,僅有物質,校園文化將成為一具沒有生機的殭屍,僅有精神,校園文化會變成沒有血肉的孤魂。學校要真正成為“成才者的搖籃”,就必須創設優美環境,增強文化意識,弘揚人文精神,嚴格行為規範(包括教師與學生),使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高度融合統一,努力構建既符合時代要求,又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

  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文化建設的重點也由討論文化的特點、構成逐漸轉向如何建設的問題。雖然許多學校在構建和諧統一的學校文化中有一定的探索和經驗,但在一些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仍處於一種虛幻的、泡沫的狀態,表現為指導思想上大而空,缺乏準確性,難以具體持續操作; 規劃實施上,往往是走一步停兩步,沒有連續性;動機目的則更多的考慮上級的要求、“先進單位”的評選,對於學校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缺少長遠的思考和切實可行的策略。當然,造成以上狀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行走在文化變革的旅途中,學校文化建設怎樣才能走出浮躁,返璞歸真,真正地落地生根呢?回想多年的校長經歷、體會、感悟,筆者認為,學校文化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積澱的過程,需要校長的堅守與付出,需要加強對教師的科學管理與培養,需要學校全體員工長期地、精心地謀划與經營。

  一、校長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魂”

  在構建學校文化的研究與實踐中,許多實踐探索者和理論研究者都肯定了校長的統領作用,校長被認為是“第一責任人”,“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因此:

  首先,校園文化建設要求校長要學會“堅守”、要有“靜心”。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小學校長楊翠認為:校長靜下心來辦學是學校文化變革的根本要求,校長要用“靜心辦學”引領學校文化變革。大凡成功學校的校長,都是具有高尚品德、遠見卓識和才能出眾等特質的優秀人才。所謂德高者得人心,有利於形成目標一致、齊心協力的凝聚力:有遠見卓識者善於抓住機遇,預見未來,做出科學決策:才能出眾者多謀善斷,富有探索創新精神,不斷追求超越。而這些特質的形成,很多是得益於校長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與守望,得益於他們擁有的一顆“平常心”。的確,我們不能為了當“校長”一職而當校長,校長不是“官”,要淡泊名利,中國有句諺語:“鳥翼上繫上了黃金,這鳥就永遠不能在天空飛翔了”,我們應把校長作為事業去用心經營。當然,靜下心來辦學,不是消極對待,而是要求校長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想化成每一天的努力,把日常繁雜的工作與追求融為一體。

  其次,校長要有“把持力”,要克服“短跑心態”。教育乃“百年大計”,切忌急功近利。學校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朝做夕就,就像小苗不可能快速長成大樹一樣,它是一種無形的環境力量,只有當其通過長時間地滲透深入每個學校成員的心理結構之中,使之積澱為深層的心理基礎時,才會具有影響力。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學校文化的形成值得我們借鑒,李烈校長做了歷時7年共三個階段的規劃:一是思考與探索,確定辦學方向,建立二小文化內核;二是制度與實踐,推行辦學理念,建設二小文化;三是反思與總結,追求沒有制度的管理,形成二小文化。聯繫我校實際,就校園文化建設我確定了“夯實基礎、切實鞏固、紮實提高、實現超越”十六字指導思想,並且提出了分“基礎年--鞏固年--提高年--發展年”四階段走的長遠規劃,現如今,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已含苞待放,正朝着目標一步一步邁進。相反,那些朝令夕改,形勢變我也變,想一夜成名的做法是“跟時髦”,是“粉絲”們的做派,不是學校文化。

  另外校長要做好“加減法”,讓校園多一點書香,少一點銅臭;多一點務實,少一點做秀;多一點關愛,少一點冷漠;多一點理性思考,少一點盲目追捧。

  學校的生命力與活力植根於學校文化,而文化來源於本土,來源於傳統,校長要珍愛學校自身的傳統積澱,並在與時俱進中注入新的活力和時代特色。

  二、教師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根”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學校文化的第一體驗者和首要行動者,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師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靈魂,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根基。學校要變“學生第一”為“教師第一”,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實加強對教師的管理與培養。基於此:

  首先,管理上要體現柔性。有句流行話叫“領導把我當牛看,我把自己當人看;領導把我當人看,我把自己當牛看”。只有尊重教師,才能凝聚合力;同時,要關心教師,要盡一切努力解決教師工作、生活、學習中的困難,使學校真正成為教師工作、生活、學習的家園。因此,我經常告誡學校行政要多“關懷人、包容人、激勵人”,最大限度的激活人力資源,讓教師在充滿陽光的環境里,專心謀事而無需分心謀人,師德與師能的卓越品質得到鍛造。尊重教師,還體現在尊重教師個體差異和自主選擇上,做人要“海納百川”“宰相肚裡能撐船”,不可“排斥異己”,要做到“用過己之人,讓能人盡顯其才,用敵己之人,變對手為朋友”,使每位教師得到心靈的慰藉,使每一位教師在學校都有一種滿足感、幸福感,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富有個性的發展。

  其次,培養上要下硬功夫。要不斷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教育教學的質量,決定着學生髮展的水平。為此,學校應努力實踐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教學實踐活動、教學關係、個人經驗進行反思;同時,依託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校外專家的專業引領,與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相結合,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學校培訓活動;進一步加強教師自身對先進文化與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不斷豐富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素質,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積極引領教師與時俱進,及時轉型,引領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反思型教師轉變,引領教師從“蠟炬成灰”式的付出到主動性創造的提升,幫助教師順利完成從傳統教師到現代教師的角色轉變,讓教師不斷超越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總之,學校文化是一種精神,它是學校的“魂”;學校文化建設是一段旅途,充滿着辛酸與艱辛。此時此刻,只有運用大智慧、大策略,只有抱定靜下心來辦教育的決心與執着,只有具有忘我的奉獻精神,學校文化才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您正在瀏覽: 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
網友評論
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