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縣林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中長期規劃

縣林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中長期規劃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得得9

縣林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中長期規劃 標籤:科學發展觀 贏在規劃

  “十五”期間,我縣林業系統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及省、市各項方針、政策,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結合我縣實際,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的中心,按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生態示範縣為目標,科學規劃,精心指導,強化措施,狠抓管理,大打林業生產攻堅戰,使全縣林業生產有了突破性進展。林業建設使全縣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並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但隨着生態、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我縣林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客觀需要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尚需進一步完善,林業結構尚需進一步調整優化,林業整體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發達的林業,是國家富足、民族繁榮、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森林是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礎,能提供人們所需要的木材、食品、藥品、燃料等工業原料。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改善環境、養護物種等多種功能。肩負着優化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建設指示精神及國家的林業建設方針、政策,不斷增強我縣林業的綜合實力,加快林業大縣的建設步伐,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特制定××縣林業發展“十一五”計劃和中長期規劃。

  一、“十五”林業建設回顧

  (一)“十五”期間林業建設的成就。

  ××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南四湖的西側,屬於黃泛沖積平原,總面積880.56平方公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林業植被稀少,是風沙危害嚴重的地區。“十五”期間,××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林業工作的方針政策,動員全縣廣大幹部群眾,按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生態示範縣為目標,堅持改革活林、科技興林、依法治林,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使林業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建設有了較快發展。經過五年來的努力,目前全縣各類有林地面積12.9萬畝。其中用材林3.2萬畝、防護林5.8萬畝(護岸林3.2萬畝、護路林1.4萬畝、農田防護林1.0萬畝)、經濟林3.8萬畝、特用林0.1萬畝、無林地0.6萬畝、蔬林地0.08萬畝;全縣宜林網化面積84.2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63.4%,其中已形成網格達到林網化標準的62.2萬畝,需新增完善林網22萬畝,林網折實面積4.3萬畝。全縣折實林木覆蓋面積28萬畝,其中林網、四旁樹木折實覆蓋面積15.1萬畝。活立木蓄積78萬立方米,植樹總株數1200萬株。林木覆蓋率達到21.1%。年果品總產量4000萬噸。生態林業體系建設初具規模。以農田林網化、綠色通道和城鎮綠化為主體的生態林業體系已基本形成,溝、路、渠、堤已基本栽上了樹,基本實現了農田林網化。林業的生態防護效益更加顯著。林業產業體系已成雛形。豐產林、用材林建設基本實現了良種化,良種覆蓋率達到90%。經濟林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全縣已初步建成2個大型木材購銷市場和一個果品購銷市場,以3處國營場圃為依託,建成了以亞龍木業集團、金德果蔬、安利木業為龍頭的一大批林產品加工企業,年產值6000萬元。建成貯藏量千噸以上的果品貯藏庫20多個,年貯藏能力2萬多噸,降低了由於果品腐爛帶來的損失。開發了多種多方式的包裝材料及包裝式樣,對采后的果品及時進行清洗、殺菌、分級、包裝,將果品采后商品化處理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林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和鞏固,鄉鎮林業站建設通過了“合格縣”驗收,林木管護隊伍不斷壯大,護林防火,病蟲防治設施初步配套,林業公安、林政管理、木材檢查、森林植物檢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林業執法隊已經建立,縣鄉林業科技推廣服務機構基本健全,造林綠化成果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二)林業工作的基本經驗

  “十五”期間,我縣林業生產取得了較快發展,可以說已經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回顧五年來的實踐,取得了一些工作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六條:

  1、堅持政府主導,全社會辦林業。林業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林業的雙重屬性,決定了林業發展必須以政府推動為主導,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積极參与,形成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的格局。

  2、堅持生態優先,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一。林業必須把生態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同時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兼顧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實現生態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統籌協調、相互促進。

  3、堅持科學態度,遵循自然規律。林業建設必須從本縣自然條件出發,遵循生態適應性規律和地域分佈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採取與生態類型和氣候條件相適應的建設方式,做到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喬則喬、宜灌則灌。

  4、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各界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必須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創新經營機制,明晰產權,依法保護林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做到“誰造誰有誰受益”,變“要我造林”為“我要造林”。同時,大力推廣林草、林葯、林菌、林菜等多種間作形式,形成多元化發展的立體種植模式,增加畝產出效益,林業發展才有永不枯竭的動力。

  5、堅持以保護為基礎,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加強資源保護,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必須堅持依法治林,把保護林木資源放在林業發展的優先地位,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實現資源培育、保護和開發利用的良性循環。

  6、堅持質量第一,積極推進林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林業建設要講速度,更要講質量。必須把質量管理貫穿於林業建設全過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加快實現林業發展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三)林業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五年來的造林綠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從國民經濟發展對林業的要求、建設國家級生態示範縣林木覆蓋率要達到26%的標準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上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林分結構較為單一。全縣綠化品種大都是單一的楊樹,沒有形成多元化發展,容易引發大面積的林木病蟲害。林網標準化程度低,採伐更新強度不合理。經濟林規模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設進展緩慢,形不成規模,不能滿足經濟建設需要。二是品種結構不合理。在果品生產上表現為“三多三少”,即低檔果品多,高檔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種多,名特優新品種少;季節性果品多,適宜加工、耐貯藏果品少。林果產品品質檔次較低、質量較差、名牌較少,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三是造林綠化標準低且分佈不均。在造林生產中,往往出現造林季節只求數量,只求能完成任務,而對種植質量和管護重視不夠,個別地方出現只造不管或重造輕管的現象,造成了成活率低、林木保存率低、樹木生長率低的狀況。四是林業二、三產業發展滯后。林業產業化經營尚處於起步階段,缺少林果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產業鏈條短,中介組織和服務組織不完善。林產品加工轉化率低,生產工藝和設備落後,未能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五是林業建設整體上科技含量不高,基層林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制約了林業的跨越式發展。六是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還不夠徹底,部分樹木權屬不清,與群眾利益關係不夠直接,群眾對樹木保護意識不強,毀林現象還時有發生。七是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林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特別是個別領導幹部的認識問題,有的只看到林業的直接效益,而忽視林業所持有的比直接效益大數倍乃至數十倍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的只顧眼前的利益,忽視長遠利益,搞掠奪式經營;有的盲目樂觀,自我陶醉,看不到發展林業的緊迫性,下不了加快發展林業的決心,缺少抓林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着我縣的林業產業化進程,影響着經濟的快速增長,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快林業建設步伐。

  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林業的需求分析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縣林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中長期規劃
網友評論
縣林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中長期規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