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人生勵志 > 游天柱峰

游天柱峰

手機:M版  分類:人生勵志  編輯:小景

游天柱峰 標籤:天柱山放歌

  游天柱峰

  陳晉華

  去安徽旅行,黃山是首選。我們陰差陽錯去了天柱山,但同樣的興緻盎然。天柱山雖不如黃山聞名,卻也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柱歸來不看峰”之讚譽。

  天柱山,主峰如柱倚天,又名皖山、皖公山,有“江淮第一山”、“古南嶽”之稱。她坐落於大別山南麓與長江中下游平原交匯處,主要山體距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城西北9公里。

  我們第一天中午到達安徽潛山縣,下午玩了驚險刺激的漂流,稍事休息,第二天一早就直奔天柱山。

  天柱山全山有45峰、17嶺、18崖、14岩、25洞、86怪石、18瀑、17泉、7關寨、2寺觀,歷來有“東關險西關秀”的說法。我們當然選擇西線,一來為了節約體力,二來為了更好地欣賞各景點。

  清晨,汽車沿着盤山公路蜿蜒上行。一路上,只見山間綠樹如波如濤,掩映着零星的紅瓦白屋,陽光穿過密密層層的樹林,灑下斑駁的光影,如夢似幻。

  因為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險絕,很難登攀,我們的目標是和她毗鄰的天池峰。到達半山後,我們乘上纜車。遠眺天柱峰,只見它凌空聳立,一柱擎天,渾身石骨,嶙峋奇絕,瑰偉秀麗。朝陽多情地撫摸着她每一寸肌膚,彷彿給天柱山鍍上了一層金光,難怪天柱峰又名朝陽峰。

  “無限風光在險峰。”登山觀景,沒有足夠的體力,上山全程徒步是絕對沒有時間和精力欣賞的,但如果一步不爬,則又萬難體驗登山的樂趣。在大約距離頂峰三分之一處,我們下了纜車,向天池峰頂出發。

  來到飛來峰下,爬過通天谷,面前有兩條路,一邊是總關寨,一邊是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的神秘谷。我們一致同意不走回頭路,選擇先穿越神秘谷,下山再經總關寨。

  神秘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組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導遊“洞拐洞拐洞拐左”七字口訣的指引下,我們搶在了導遊前面“探秘”。

  一路上,奇石突兀,剛穿過一個洞氣喘吁吁登上一段極陡的台階,眼前突然又出現了一個暗洞。有時候身子一進洞,眼前頓失光明,似乎呼吸也不能順暢,膽小的孩子一下子就驚叫起來了。不過沒關係,還沒等你前去幫扶,孩子定又大呼“哈哈哈”,原來幾步之後,一個左拐,別有洞天——出口處也許是一個奇怪的石頭,看着像這個動物,可轉過身又像另一樣物件。

  途中,我們還經過了一段迷宮。幾個家庭因為體力不夠,和導遊一起選擇了抄近路直達“洞天福地”。我們饒有興趣地向迷宮進發。我在前方帶路,女兒和一個胖嘟嘟的小傢伙跟着,老公斷後。說是迷宮,其實是很短的一段,只不過每一個拐彎處總有兩條道,一道是人工鋪的石階,一道則是布滿綠苔的天然石階。有時你選擇了左邊的天然石階,到了盡頭卻無路可通,須得小心翼翼、手腳並用爬上光溜溜的巨石方可到下一條山路;可有時你踏上整潔的人工石階,也許會發現已然上了當——此路不通,只好回頭再來過。

  成功穿過神秘谷,就來到了天台。站在這裡,我們環顧四周,到處是美麗的花崗岩。近處是“象鼻石”,再遠一點是“母子象飲水”,更遠一點的是奇異的“男子背姑”,最神奇的,莫過於“皖公像”了。一塊巨大的山峰,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得宛如一個巨大的側面頭像:寬額、大眼、高鼻、薄唇,真的栩栩如生!

  因為長期缺水,山頂現在已經看不到真實的飛瀑流泉了,但著名的“石瀑布”倒是壯觀。所謂石瀑布,即岩體在流水的作用下,侵蝕出許多凹槽,形成了諸多條帶狀水溝,遠望如瀑布下瀉。試想,花崗岩是一種多麼堅硬的岩石,但在大自然的雕刻刀之下,卻留下了歲月的印痕,是一種多大的偉力!

  越往山頂,樹木也越發稀少。裸露的岩石在烈日的曝晒下,不停地蒸騰着熱氣。山上的攤點漸漸多了起來,小小一隻山梨賣到5元一個,一瓶礦泉水也十元。我暗自偷樂——負重上山沒有白流汗,包里裝着點心,手裡拎着3升的水。真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少花鈔票多看景。

  擦擦汗,喝足水,我們一鼓作氣登上天池峰頂。看到了傳說中七仙女下凡沐浴的天池——只是如今的天池只不過成了貌似一個嬰兒浴盆大小的淺水潭——長期的缺雨,昔日的洞天福地也免不了消逝,真是滄海桑田啊!

  站在天池峰頂,天柱峰直逼眼前。淡黃色的岩體光滑而堅挺,讓人想伸長手臂去摸一摸。我沒有看到那全國第三大高山平湖“煉丹湖”,但看到了“天柱松王”。它雖然沒有山下的樹木蒼翠,也顯得更矮小了許多,但那裸露出的盤根錯節的根須,那屹立於絕壁之上,紮根於石縫之中的姿態,那下臨萬仞,上逼藍天,剛直挺立的氣勢,讓我不敢直視!看着它,我心生敬畏——昔日的萬流飛瀑如今已然成為永遠的“石瀑”,碧水蕩漾的天池成了巴掌大的渾水潭,只有它,依然笑傲天地間,無欲無求。遊客來,我迎;去,我送。萬古不變。

  規定下山的時間到了。我們一行必須徒步下“天梯”。這是一段約75度的陡峭的狹窄山道。只有左側山體有陸續的鐵環可以抓住,向右側看,下面就是萬丈懸崖,偶爾有一兩塊石壁可以倚撐,確可稱為“天險”。據說,這裡也曾是軍事要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

  趁着停下來喘口氣的當兒,我向遠處看去,來時九曲十八彎的山路,此時在藍天白雲之下,蜿蜒着伸向天邊,顯得如此飄渺,就像一條長長的玉帶,那是七仙女舞動的水袖么?當年的七仙女就是從這裡下山,遇到了董永,最後定居到我們的家鄉東台的么?

  下了總關寨,我們一家和一個泰州籍的大學生沒有繼續乘坐纜車,而是選擇了徒步下山。海拔700多米的下山路並不太好走,一路上,我們不時停下等待小女,和我們相比,12歲的她畢竟太小了點。一路上,不時看到拄着竹杖的年輕人成群結隊地向上攀登。看他們滿臉疲憊、汗水涔涔地詢問到頂峰的距離和得到答案后倒吸一口涼氣的表情,我們慶幸自己選擇的是徒步下山。

  到了盤山公路,纜車下來的大部隊也剛到不久,導遊不住誇獎我們比預期提前了20分鐘。更自豪的是小女,因為徒步下山,除了欣賞到了一些意外的景點,她還成了這一團隊中大、中、小學生的學習榜樣。

  再到山腳,天色已暗,汽車向潛山縣城方向開去。暮色蒼茫中,我們漸行漸遠,天柱山在身後愈來愈模糊了。揉揉開始發酸的小腿,我們心中充滿快樂——天柱山之行,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美景,更重要的是親歷——這一段與體力、意志較量的體驗,將永遠留在記憶的深處。

  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作者系江蘇省東台市實驗小學教師

您正在瀏覽: 游天柱峰
網友評論
游天柱峰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