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徵文範文 > 讀報經歷

讀報經歷

手機:M版  分類:徵文範文  編輯:得得9

讀報經歷 標籤:面試經歷 工作經歷

  讀報經歷

  靖邊縣委政法委幹部 王芸

  前些日子,讀了陳國勝老師的《我的花花書》這篇文章,勾起了我塵封已久的記憶。陳老師與我外婆家同村,三十多年前,那是一個偏僻而又落後的村莊,村上不通電、不通車,全村人吃水僅靠一口一百多米深的水井提供,家家戶戶院子里或礆畔上都控了深坑,用來貯存雪水和雨水,以保證井水不夠用的時候不至於斷水。就是這樣一個條件非常差的小山村,卻吸引着我這個老鄉嘴裡的"街(gai)上娃娃".童年的寒暑假有多半時間是在外婆家度過。

  特別是到了暑假,我們兄妹幾人早早就商量好,如果沒有來我們鎮上趕集的順車(毛驢車),我們就步行去外婆家。八、九、十來歲的孩子步行四十里地,得走四、五個小時,趕到了外婆家那是又累又餓,好在慈愛的外婆趕緊給我們做一頓好吃的:炒雞蛋、烙烙餅,那誘人的香味至今還要飄蕩在山野中……

  飯一吃飽早就忘記了來時的勞累,約了表弟、表妹,撒着歡兒去腦畔上摘杏、摘果子。躺在樹蔭下,睜大眼睛瞅那又大又黃的杏,瞅准了就指使表弟上樹去摘,瞅見掛在樹梢上夠不着的大黃杏,便拿一根長桿去打,一時間,劈哩叭啦掉下十幾顆,一群孩子爭着搶着去撿。熟透了的杏兒掉在地上就摔裂了,沾上了土和小枝葉,也不管那麼多,拾起來用嘴吹一吹,用手抹一抹,或者用袖子揩一揩,亦或在褲腿上擦一擦,就迫不及待地吃進嘴裡,滿嘴的香甜伴着歡聲笑語飛進了心窩,飛出了村莊……沒熟的杏子就被遺落在山溝旮旯。

  在這個只有二、三十戶人家的小村莊里,不但有我快樂的童年,而且激發了我的讀報興趣。

  記憶中第一次讀報紙的經歷就是從外婆家開始的。外婆家住的是土窯洞,土窯洞自然就往下掉土,於是外婆就弄來些過期的報紙糊在牆面上。一來增添一份美觀,二來防止塵土灑在炕上、鍋台上。

  那時候農村人有歇晌午的習慣。每天早晨天不亮大人們就去地里幹活,收工回來吃過午飯也就十一二點的樣子,正是太陽最毒的時候,姨姨舅舅們就在土坑上歇息了,只有外公一人在果樹園子里轉悠,照看豐收的果實。其實外公不是怕饞嘴的小孩偷吃,而是擔心糟踐、浪費。我們一群孩子害怕外公數落,就只好裝模作樣,也躺在炕上歇晌午。

  這一裝一歇,我就迷上了外婆家的報紙牆。

  我在報紙上讀的第一篇文章是一部長篇小說連載,後來知道小說名叫《烈火中永生》。報紙是外婆從貨O手裡換回來的,本來就不齊全,再加上外婆不識字,糊牆的時候橫一張、豎一張,正一張、反一張,害的我呀時而爬着,時而躺着,時而坐着,時而站着,最難挨的是踩着凳子仰着脖子去看窯頂的字,脖子酸腿困不說,看一會兒還要跳下來挪凳子,因為在故事的右下角出現了"未完待續"這樣的字眼。即便這樣,只要能連着看完兩三章節,就高興地顧不上和夥伴們摘杏、摘果子了。就這麼斷斷續續、顛三倒四地從報紙上知道了江姐、雙槍老太婆、"瘋老頭"華子良、"小蘿蔔頭"這些人物。他們的英雄事迹至此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長大以後有幸到重慶的白公館和渣滓洞參觀,更增加了我對革命前輩的敬仰之情。

  暑假結束后回到家中,媽媽就給我們訂了一份《中國少年報》,哥哥還在牆上用兩根木棍做了一個簡易報架。每期報紙下來,我都要翻上好幾遍,連中縫都不捨得漏掉,然後才整整齊齊地排在報架上,誰都不許拿走一張,這份報紙一直伴隨着我小學畢業。

  上了初中,我來到了縣城,住在爸爸的單位,單位上有好多報紙,我可以隨便看、隨便翻。

  參加工作后,我又回到了我的家鄉小鎮,跟姑姑、姑父生活了一段時間。我的姑父是一位真正的讀報人。他一生喜歡訂報、讀報、集報。他訂閱的報紙概不外借,唯獨對我是個例外。他知道我喜歡讀報,就經常給我推薦好文章,還鼓勵我踴躍投稿,可惜我辜負了他老人家的殷切期望。

  姑父去世后留下幾大箱、幾十種報紙。整理遺物時,還發現他剪貼了一本自已多年來在報紙上發表過的文章,有六、七十篇之多,就在他去世后第三天,《靖邊報》還刊登了他的一篇通訊。我懷着悲痛的心情將那期報紙點燃在姑父的靈前,透過裊裊的輕煙,我彷彿看到姑父欣慰的笑容。

  如今,獲取資訊有着太多的渠道,但我還是對報紙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尤其是對"未完待續"這四個字更是情有獨鍾。

您正在瀏覽: 讀報經歷
網友評論
讀報經歷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