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70年代 拿着簡歷亂竄?
手機:M版 分類:個人簡歷 編輯:小景
人們形容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丟下《讀者》,拾起《銷售與市場》,面對書店裡滿架子的哈佛MBA發獃的一代。
生於70年代的人常說自己是“最尷尬的”: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國家卻不包分配了,只好拿着“曾榮獲優秀學生幹部稱號”的簡歷四處亂竄;好一點的費盡周折進了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卻發現在這個激情創業的時代,拿乾巴巴工資的工薪族實在太可憐。70年代 的人似乎不太“合群”,在喜歡穩紮穩打的60年代人眼裡,70年代生人是叛逆的一代;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80年代人眼裡,70年代和40、50、60年代人一樣,統統落伍。
但他們趕上了恢復高考和改革開放的天時地利,從懂事記事開始就已經聞到了充滿誘惑的商業味道,使得他們較之前出生的人更有資格享受商品經濟帶來的好處。
從五講四美三熱愛、英模報告會到十大傑出青年和福布斯排行榜,這些貫穿了70年代生人的學生時代。較50年代、60年代的人他們經歷了更加多姿多彩的市場洗禮。
70年代初的人,趕上了出國潮,搭上了互聯網熱浪;或者跟着民營企業的興起,混個經理人,甚至做醫生當教師賣保險也能發財。
最讓70年代生人得意的代表人物是首富丁磊。不僅僅是丁首富,盛大網絡陳天橋,易趣網創始人邵亦波,國美老總黃光裕等,都生於70年代。
有人說50年代的人發財靠關係,靠官倒;60年代發財的人靠出國,靠膽量;那麼70年代的人更多靠的是智力和實力。他們的財富重心已經從冒險家向實業家轉移,他們善於營銷、樂於造勢,會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圈地,有足夠的耐心和獅子般的品格從零開始。
他們正逐步成為職場人生中的中堅力量,開始在生意場上唱主角,並成為中國市場經濟大潮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
金飯碗
A 經理人
年薪:10萬~100萬元不等
經驗和能力已經輪到70年代生人嶄露頭角挑大樑。
儘管70年代生人不乏自己當老闆的,有的甚至肄業創業,但相對50、60年代的人來說,畢竟火候差點兒,可以說經理人是最充滿誘惑、最適合他們的職業。因為敢於冒險,並善於做“賺錢生意”,特別是他們喜歡以這個年代人特有的思維來衡量“值不值得”,所以,職業經理人中很多精英都是70年代生人,包括營銷總監、人力資源總監、財務總監、研發總監、物流總監等等。
70年代生人在生意場上唱主角的現實不可否認。失去了計劃經濟體制的保障,作為生意場上的活躍分子,他們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同時也追求着最大的利潤。
與企業的效益和利益掛鈎的年薪制給70年代生人更多的發揮空間。“我給企業帶來了什麼,我才能得到什麼,做得出色才能得到更多”是他們的信條,而年輕不乏衝勁、冒險和理智的結合使他們更容易接受期權、股權、獎金、紅利等新激勵手段。
最令人興奮的位置可能要算“事業部總經理”這個位置了,號稱公司里的小老闆,年度總薪酬平均達到30萬元的水平。當然這個飯碗並不好端,不僅需要你肩頭背負相當的長期、短期任務,而且還要善於支配人、財、物等各種要素。
由於綜合能力強,獨當一面,一些不得志或者在公司鬥爭中失利的“事業部總經理”可能會選擇自己創業,但畢竟自己當老闆和職業經理人不同,是在不同的平台上操作,因此,從這個位置創業的失敗者大有人在。
目前國內最賺錢的經理人如營銷總監、財務總監之類,年薪超過百萬元的並不罕見。而過去企業里的“工程師”則搖身一變成了“CTO”。70年代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熏陶,不少學業優秀的人理所當然選擇理工科專業,經過多年職場的較量和歷練已經漸成氣候。難怪有人評價,70年代的人生來容易走技術路線。
伴隨着的還有一個新名詞“CIO”即信息總監,通過組織和利用企業的IT資源,為企業創造效益。這也是70年代生人一個不錯的選擇,據說這個崗位去年年薪的平均水平已超過24萬元。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不少70年代的經理人開始逃離外企。由於大多數中國人在外企不可能獲得真正的高位,不過是“高鼻子”上司手中的工具,目前經理人從外企逃離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B 醫生
年薪:3萬~20萬元不等
醫生不僅僅與榮譽有關,這個職業已經更多地與金錢掛鈎。醫生作為直接和生命打交道的職業,理所當然應該獲得更高的收入回報。市場經濟終於使醫生這個神聖職業的價值有了重新標定的機會。當然伴隨着現階段醫藥業的暴利與黑箱操作,醫生獲得的提升更多的卻體現在隱形收入上,難怪有人說每個醫生身後或多或少都坐着醫藥代表。
出生於70年代、現在是30多歲的醫生正好趕上了市場經濟這樣的“好時機”,一般是正規醫學院校畢業,膽子也大,價值觀較老一代人更容易接受金錢洗禮,加上實踐經營的積累,使他們很快成為醫院不可忽視的“少壯派”,也成了醫藥公司的紅人。而他們中大部分已經告別了單身時代,在工作、戀愛、房子、婚姻幾輪壓力后,身負家庭重擔,自然難抵金錢的誘惑。
C 教師
年薪:3萬~10萬元不等
隨着教育產業化以及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教師這一職業也越來越受青睞。有媒體披露,吃香科目小有名氣的大學教授外出講課出場費一兩個小時,收取幾千上萬元的比比皆是。據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某著名高校熱門專業一名講師的書稿費就足以支撐他買回一輛奧迪車。
其實不僅僅大學教授,中學、小學教師也成了令人嚮往的職業。
據悉,北京市的一所普通中學,僅2003年查出的一筆教育亂收費就高達700多萬元,這些錢被幾名校領導私分,於是他們全成了百萬富翁。而北京市的許多普通中學教師的月工資已越過4000元,超過了國家最高一級的公務員工資,甚至超過了大學教授的工資。而有的學校教師的購房補貼,一貼就是三四十萬、五六十萬元。
生於70年代的教授、講師早已不是新鮮事。面對崇拜周杰倫、渴望與老師“平起平坐”的學生,70年代年輕教師更懂得怎樣保持授課的新鮮感,他們的觀念和表達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特別是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70年代人已成為“中流砥柱”。
D 作家
年薪:3萬~15萬元
70年代人出生在一個講“理想”和“遠大抱負”的年代,卻不得不生活在一個重視現實的社會裡。從小形成的世界觀使他們思想開放,憤世嫉俗,但又不得不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和平年代不會產生驚天動地的好小說,但卻不妨礙大批70年代作家的誕生。“因為無奈,我們存在;因為存在,我們無奈。”
於是,我們看到了70年代生人中獨有的文學“另類”。
吃香行業
A IT業
年薪:5萬~80萬元不等
儘管這年頭總體薪酬增長最快的三個行業依次是手機製造業、電信業、汽車業,而傳統IT業起色不大。
但因為電信屬於壟斷行業,而汽車業基本是國企的天下,這些領域給青年人施展的空間並不是很大,能創造青年神話的非IT莫屬。
自從1993年第一根互聯網專線在中國開通,一群70年代生人的名字便與中國互聯網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11年來,中國IT產業風起雲湧,經歷了天堂與地獄。中關村裡第一批生於70年代的CEO們,也從狂熱歸於理性。“知識英雄”、“知本家”、“IT新貴”,當罩在頭上的一個個光環時不時斷電無光時,只有他們清楚.com傳奇背後的酸甜苦辣。不過,就現實而言,許多堅持下來的人已經開始看到了IT第二波的來臨。
B 傳媒
年薪:3萬~20萬元不等
像家電、汽車大多數行業一樣,傳媒業開始越來越像企業了。目前傳媒業已經能感到市場的手在調控。這意味着傳媒業對投資者和操作者的要求更高了,如何精打細算,如何經營管理、制定戰略變得至關重要。對紙質媒體而言,不僅要有一流的策劃、采編人才,還要有出色的廣告、發行、排版、設計、管理人才及獨具慧眼的投資商,才能直面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文化競爭,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尤其是當前媒體發展,已進入產業化、資本化運作的品牌競爭時代,人才更是傳媒生存和發展的制勝法寶。
70年代的人最厭惡的是“原則”,因此那些以求新求變、新鮮刺激為特點的職業就成了70年代生人的天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媒業飛速發展,70年代人如魚得水。我們看到,報紙不斷在加厚,出了“周末版”還有“月末版”,
雜誌分出了上半月和下半月,電視節目更是在不停地創新,做遊戲、找對象,親戚朋友一起上。報刊編輯,網站策劃,短信寫手,乃至新聞線人、專欄作者等一些新職業令人眼花繚亂,而你再看看,這個行業中多數是70年代的人在唱主角。
C 金融
年薪:5萬~50萬元不等
有人說金融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幾年跳槽率最高的恐怕非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業莫屬,一個部門經理帶着本部門全體人員一起從國有商業銀行跳到股份制小銀行已經不是新聞。有能力才敢進行新的嘗試,而這些有能力的人多是70年代出生的人。
在銀行業中收入最高的除了高級管理人員就是客戶經理,拉存款有提成,營銷貸款也有獎勵,銀行員工的收入拉開了距離,而業績優秀的客戶經理中70年代的人佔了相當的份額,因為他們精力充沛,敢於啃硬骨頭,並且他們一些長輩的親戚目前可能正是政府、企業等部門的實權派,同學朋友也不乏有出息者,所以他們獨佔天時、地利、人和,拿高薪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各大證券機構、基金公司的客戶經理們也多數是30歲左右的實力派,他們精通投資理財、金融營銷和信息技術,具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頭腦靈活,可以說“有為”也“有位”。
別看他們穿着布鞋、留着小平頭,走在路上讓人們以為是一憤青,或是一賣水的,但你一回頭的功夫,他已經熟練地打開奧迪A6的車門,一打方向,一加油,絕塵而去了。
D 廣告
年薪:5萬~80萬元不等
“跑廣告的”曾經和“拉保險的”、“收破爛的”一樣成為寫字樓保安們重點關照的對象,因為當年媒體業剛剛開始起步的時候,從事廣告的人太多了。經過這些年風雨的洗禮,如今依然留在廣告業的人已經成了行業的精英。
回過頭來看,過去的10年,應當說是中國廣告業迅猛發展的10年,目前,中國廣告業的年營業額已超過千億元,並且中國已經取得了2004年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的主辦權。廣告市場的巨大人才需求給70年代的人更多機會。
當初被保安重點關照的“跑廣告的”中,年齡大點的怕丟人改行做小生意去了,年齡小點的吃不了風餐露宿、朝不保夕的苦,一氣之下深造去了,而多數70年代出生的“跑廣告的”都堅持了下來,他們堅信“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的經典信條,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出生於70年代廣告人的特點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編輯:自華)
作者:
來源: 青年時訊
相關範文
- ·20世紀中國各個年代人們的世界觀念之
- ·欲生於無度,邪生於無禁
- ·20世紀中國各個年代人們的世界觀念之
- ·那些生於五六十年代的人
- ·我只想過着簡單的日子
- ·黑夜裡,那隻亂竄的‘貓’
- ·亂竄的天使
- ·這個年代與那個年代
- ·1980年代的愛情觀后感
- ·《1980年代的愛情》讀後感800字
- ·《1980年代的愛情》觀后感
- ·1980年代的愛情讀後感
- ·我的1980年代(2)
- ·復原80年代初的感受(5首)
- ·我的1980年代
- ·<舊。迷上90年代的一切>
- ·《夜淚》—何不把夜看成一台80年代的
- ·10年+1年=10000年
- ·美國學校的30年前和30年後
-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
- ·求職簡歷該怎麼寫,求職簡歷,求職簡歷
- ·求職簡歷該怎麼寫,求職簡歷,求職簡歷
- ·《生於1968年》觀后感
- ·生於天空讀後感
-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讀後感
- ·生於照片的影魅
- ·死於聖殿,生於酒館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讓人生於大愛無聲中感動
- ·人生於世
-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