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刀泉談刀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來武漢工作數年,一直沒空去卓刀泉一游。數天前去華師辦事,正好將車停在卓刀泉寺,一時憑興之所致,走入寺中。從熙熙攘攘的大街一下子進入寂靜的寺廟裡,竟有一種遠離紅塵的感覺。
首先進入眼帘的是關聖殿。高達4米的青銅關公,手執青龍偃月刀,神態莊嚴。他目光所到之處,正是傳說他卓刀掘泉的那口古泉台。後世人都認為,關公為士兵解渴而卓刀掘出的泉水,其色淡碧,味甘如醴,冬溫夏冽,飲之可療疾。試滔一瓢飲,味甘美,信此言不虛。關聖殿之後,是香煙撩繞的大雄寶殿,裡面供奉着一組佛像。我站在兩殿之間的院中,突然想到將一員武將與佛同處一地供人朝拜,似乎有點不倫不類。但轉身一想,如果不是中國的這種儒釋相尊的傳統,佛教也許在中國很難以立足了。佛教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佛教教義的中國化,讓它充滿生命活力。
關公是忠義的化身。歷代王朝供奉他,取其忠。歷代草民供奉他,取其義。歷代佛門之所以接納他,取其民眾之信仰。三者各取所需,終於讓關公信仰長盛不衰。走遍大江南北,關公廟何其多也。這一獨特的關公文化現象背後,其實暗合了不同階層的精神需求。
最有趣味的是,凡與關公有關的傳說,總是離不開他那把青龍偃月刀 。我在梁子湖工作時,湖口有個地方叫磨刀磯,傳說是關公磨刀之處。我到荊門,那裡有個輟刀區,傳說也是關公輟刀之地。如今這裡又一個卓刀泉,仍然與關公有關。關公當年從荊州一路走過來,大刀所到之處,竟砍出一路的故事,一路的風景。
冷兵器時代,刀成為血刃千里的護國利器,而傳說中的關公青龍偃月刀,更是讓人頂禮膜拜的神器了。當初在千軍萬馬的刀光劍影中,寒光閃爍的青龍偃月刀風馳電掣,所向披靡,為蜀漢政權殺出一條血路,而關公自己竟落得人頭落地,身首異處,其忠可嘆,其義可贊。然而,每每閱讀三國志,觀其關羽生平,無不為之扼腕長嘆。 刀能護國而不能護身,其刀也悲,其人益悲矣。如今,在卓刀泉寺里,關公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乃關公之幸。推而廣之,如果保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和平願景,則國之幸甚,民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