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牆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pp958

  牆,漢語詞典上的解釋是:用磚、石頭或土等築成的屏障或外圍。牆是隨着人類出現而產生的,在階級和國家沒有出現之前,牆只是作為人們建造居住之所或圈養牲畜而使用,僅僅是民用。在階級和國家出現之後,牆的作用開始發生變化,統治階級開始用牆建造宮殿,建造監獄,建造防禦工事,具有了政治和軍事的作用,成為了統治工具之一。世界上最有名的宮殿有中國的故宮,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愛麗舍宮,俄羅斯的克林姆林宮,這些宮殿曾經是最高統治者的居住地和辦公之地,無不富麗堂皇,威嚴莊重,氣勢雄偉,是統治人民的象徵。

  最早發現牆具有軍事功能,並把它發揮到極限的,是我們中國人。中國古代統治者,通過幾千年和十數個朝代的努力,役使千百萬民眾,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為的就是抵禦外敵入侵,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中國修建長城,最早是在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個諸侯國最先修建。這三個諸侯國家都處在當時中國版圖的最北部,經常受到匈奴、樓煩、林胡、東胡等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和部落的侵襲。由於這些少數民族均為游牧民族,擅長騎射,鐵騎兇猛,所以中原國家的步兵無法戰勝他們。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防止和抵禦這些少數民族的侵襲,這三個諸侯國家才開始修建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同樣也面臨這個問題,於是秦始皇動用全國四分之一的勞力,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長度達一萬公里的萬里長城,並派大將蒙恬率重兵把守。到了漢朝時期,漢武帝通過多年戰爭,將匈奴趕到了大漠以北地區,又重新修建了長城。漢朝修建的長城,西起河西走廊,東到遼東,長度超過萬里。到了明朝時期,雖然蒙古族已分裂,但其中的瓦剌部落,仍然不斷侵襲大明王朝,明朝一直處於瓦剌的威脅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明朝修建了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的萬里長城。我們今天看到的萬里長城,基本都是明朝的。據準確統計,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公里,現存的明代長城總長度為8851公里。因此,中國的長城有“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公里”的美譽。

  然而縱觀歷史,在長城修建之後,歷朝歷代仍然不斷被侵襲,外敵幾次殺到好幾個王朝的都城邊緣。漢朝時期,不得不採取屈辱的“和親”政策,來換取一時平安。歷史上先後發生了漢高祖被圍困平成,北宋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擄走,明朝英宗皇帝被俘土木堡的慘劇。這些事實告訴我們,如果國家不強盛,軍隊不強大,民心不凝聚,即使修再高再結實的長城,也不能抵擋外敵的入侵。反之,就是不修一寸長城,外敵也不敢來侵犯;即使來犯,也會一戰而斃之,叫他化為齏粉!

  在世界上還有一個著名的牆,那就是冷戰產物“柏林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被一分為二,東德為社會主義國家,西德為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背後分別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東、西德建國后,原首都柏林也被一分為二,東德的首都定在了東柏林,西德則定都波恩。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不斷有大批東德人逃往西德,僅在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之間,就有250萬東德人逃到西德。為了控制這種局面,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十三日,東德在兩德的柏林分界線東德這一側,修建了長達1389公里,高達2米的一堵牆,取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后被稱為“柏林牆”。但柏林牆修建之後,仍然阻擋不了大批東德人冒着被槍殺的危險,不斷逃往西德。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市民上萬人一起行動,推到了這堵橫在東西德之間,隔斷了人間親情的冰冷之牆,高大堅固的柏林牆一夜之間轟然倒塌!一年以後,兩德重新統一,結束了長達四十多年的分裂狀態。柏林牆的倒塌給人們留下深刻思考:為什麼東德人要冒死逃往西德?為什麼它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倒塌的僅僅是一堵牆嗎?

  世界上除了這些有形之牆外,還有一種無形之牆,它隱於人的心靈之中,藏於思想之深處,它無影無形無聲,卻無處不在,又最難推倒,橫在人與人之間!那就是冷漠之牆,猜疑之牆,等級之牆,虛偽之牆。。。。。。正因為有這些牆的存在,人與人之間少了溫暖,少了信任,少了平等,少了真誠!

  其實細想一想,我們的一生就活在一堵堵牆的包圍中。出生那天起,我們首先就到了襁褓之中;長大以後,我們居住在厚厚的牆支撐起的屋子裡,工作在厚厚的牆支撐起的辦公室里;死了以後,我們被裝進一個由四面之牆搭建的小盒子里,然後被埋進泥土或水泥築成的墓穴里,回歸到大地母親溫暖的懷抱里!

您正在瀏覽: 說牆
網友評論
說牆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