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

手機:M版  分類:哲理散文  編輯:得得9

  我們每天為滿足自己的胃口而不停地忙碌。

  俗話說:鳥為食亡,人為財盡。

  縱觀大地,除了我們,包括天上的飛禽,地上的走獸同樣為滿足自己的胃口維繫這微小的生命忙碌着。唯一不同的是,我們掌握工具,掌握命運也掌握其它物種的生命。工具幫助我們索取,也幫助我們完成了改造環境。在改造的過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而其它物種,飛禽走曾也在向大地索取,但與人類相比,只是索取的方式不同。

  就功能而言,我們甚至包括它們都可以統稱為“胃口”的奴隸。

  其它物種在索取的同時完成回報與平衡。而我們在一定程度上索取多於回報和平衡。

  人類最初,為了戰勝險惡的環境,掌握自身命運,不曾一次學習、借鑒動物的生存本能。也為了探究自然奧妙改造環境一次次在失敗和驚喜中完成科學探險。在一定意義上,其目的就是為了更進一步滿足“胃口”需要,為“胃口”開闢新的索取通道和方式。

  胃口產生慾望,慾望指揮行動,行動結果滿足胃口。從生理角度分析,這是多麼完美的行為模式。

  我們試想,個體如此,那麼一個密集型社會化的群體行為結果又會如何呢?

  哪一天,如果上天或上帝從睡夢中醒來,俯看人間發現:一張張鮮紅的嘴正忙碌於進食的場景,他會怎麼想?

  在索取的同時在失去!

  當一種行為從自然行為模式轉化為習慣性行為模式並在盲目的索取中變為漠然行為的危機時刻,人類智慧理應引導、限制、制止這種漠然的行為模式。因為,與其他矛盾與衝突、偏見與嗜好相比,生存環境遠遠高於一切!

  俗話說: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有錢萬貫,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間。

  這不能成為窮人牆上的勵志格言,更不能成為權貴人士的盤中美餐。

您正在瀏覽: 胃口
網友評論
胃口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