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標籤:傾聽生命 春晚觀后感 讀書思廉

  三種足以改變命運的人生選擇:一種是角色最終明白他們永遠無法重頭來過;第二種是角色原本以為還有退路,直到最後才發現已走到盡頭;第三種是角色認為自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事後才發現,最初以為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其實本可以改變,可是卻為時已晚。

  讀起來確實有些繞口,認真思考下來,句句在理,人生無非就是這樣。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凌晨,此時的我還有些意猶未盡,難得看一本如此令人興奮的書。此書種提及了很多作者及作品名 ,以下依次列出,以供大家在想看書卻不知看什麼時選一本你感興趣的書名靜下心來閱讀,基本都是好書,然而我看過的幾乎為零,所以也無法給大家作相應內容的推薦。

  關於閱讀工具,書中也有提及,作者偏向於紙質書籍,對電子閱讀器不來電。我認為還是依個人習慣與愛好,我不挑工具卻特別挑用什麼工具看是類型的書,畢竟現在電子產業發展如此迅速,所以我一直也推薦用電子產品看書。 總之,多讀書,讀好書。用什麼讀都是次要的。

  書單:

  華萊士·斯特格納 《終得安全》 Crossing to Safety

  肯·弗萊特 《聖殿春秋》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約翰·歐文 《為歐文·米尼祈禱》 A Prayer for Owen Meany

  福斯特 《霍華德莊園》 Howards End

  伊恩·麥克尤恩 《在切瑟爾海灘上》 On Chesil Beach

  約翰·奧哈拉 《相約薩馬拉》 Appointment in Samarra

  鳩摩羅什 《金剛能般若波羅蜜經》

  龍樹大師 《七十空性論》

  羅貝托·波拉尼奧 《荒野偵探》 Los Detectives Salvajes

  邁克爾·托馬斯 《沉淪之人》 Man Gone Down

  胡塞尼 《燦爛千陽》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追風箏的人》 The Kite Runner

  蘇珊·哈爾彭 《疾病的禮儀》 The Etiquette of Illness

  大衛·哈伯斯塔姆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 The Coldest   Winter

  基恩、卡洛琳·格羅斯、鄧洛普 《少女妙探》 Nancy Drew

  瑪格麗特·米切爾 《飄》 Gone with the Wind

  赫爾曼·沃克 《初戀》 Marjorie Morningstar

  《嘩變》 The Caine Mutiny

  《戰爭風雲》 The Winds of War

  朱麗婭 《掌握烹飪法國菜的藝術》 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

  羅曼·里夫 《愛花的牛》 The Story of Ferdinand

  克羅格特·約翰遜 《阿羅有支彩色筆》 Harold and pupple crayon

  莫里斯·桑達克 《野獸國》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廚房之夜狂想曲》 In The Night Kitchen

  麗迪雅·斯通 《粉紅驢子布朗》 Pink Donkey Brown

  伊恩·弗蘭明 《飛天萬能車》 Chitty Chitty Bang Bang

  羅爾德·達爾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 Charlie Chocolate Factory

  J. R.R.托爾金 《霍比特人》 The Hobbit

  《魔戒》 The Lord of the Rings

  C. S.路易斯 《納尼亞傳奇》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愛德華·斯泰肯 《人類大家庭》 The Family of Man

  約翰·厄普代克 《夫婦們》 Couples

  《父親的眼淚》 My Father”s Tears and Other Stories

  《大機器》 Big Machine

  約翰·F.肯尼迪 《勇敢者傳略》 Profiles in Courage

  索爾仁尼琴 《古列格群島》 Архи пелагГулаг(俄)

  君特·格拉斯 《錫鼓》 Die Blechtrommel

  亞歷克斯·哈利 《馬爾科姆X自傳》 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

  埃里卡·瓊 《怕飛》 Fear of Flying

  埃絲特·福布斯 《自由戰士》 Johnny Tremain

  《保羅·里維爾和他生活的世界》 Paul Revere and the World He Lived in

  阿利斯泰爾·麥克萊恩 《血染雪山堡》 Where Eagles Dare

  《納瓦羅要塞的火炮》 The Guns of Navarone

  《鏈上的傀儡》 Puppet on A Chain

  蒂蒂安 《一本公禱書》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瑪麗·泰爾斯頓 《每日的力量》 Daily Strength for Daily Needs

  伯尼·S.西格爾 《愛,藥物以及奇迹》 Love, Medicine and Miracles

  瑪麗蓮·魯賓孫 《吉利德》 Gilead

  《管家》 Housekeeping

  羅辛頓·米斯垂 《微妙的平衡》 A Fine Balance

  安妮·拉莫特 《憐憫之旅:關於信仰的思考》 Traveling Mercies

  傑拉丁·布魯克斯 《馬奇》 March

  《禁忌祈禱書》 People of the Book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小婦人》 Little Women

  凱倫·康納利 《蜥蜴籠》 The Lizard Cage

  辛迪·常 《我悲痛》 I Am Sorrow

  威廉·崔佛 《弗莉西亞的旅行》 Felicia”s Journey

  艾倫·班尼特 《非普通讀者》 The Uncommon Reader

  伊迪絲·內斯比特 《鐵道兒童》 The Railway Children

  亞瑟·蘭塞姆 《燕子號與亞馬遜號》 Swallows and Amazons Series

  埃利·威塞爾 《夜》 Night

  伊斯梅爾·比亞 《長路漫漫》 A long Way Gone

  蘭迪·波許 《最後的演講》 The Last Lecture

  約瑟夫·鐵伊 《博來·法拉先生》 Brat Farrar

  薩姆塞特·毛姆 《薩默塞特·毛姆選集》(國內有多個譯本,不再標註原文   名)

  《人性的枷鎖》 Of Human Bondage

  《面紗》 The Painted Veil

  傑羅米·K.傑羅米 《三人同舟》 Three Man in A Boat

  劉易斯·卡羅爾 《愛麗絲漫遊仙境》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拉塞爾·班克斯 《大陸漂移》 Continental Drift

  威廉·戈爾丁 《蠅王》 Lord of the Flies

  但丁 《煉獄》 PURGATORIO

  茱帕·拉希里 《同名同姓》 The Namesake

  《疾病解說者》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不適之地》 Unaccustomed Earth

  T. S.愛略特 《大教堂謀殺案》 Murder in the Cathedral

  卡巴金 《多舛的生命之旅》 Full Catastrophe Living

  《正念》 Where You Go, There You Are

  《恢復理智》 Coming to Our Senses

  托馬斯·曼 《約瑟與他的兄弟們》 Joseph and his Brothers

  《威尼斯之死》 Death in Venice

  《托尼奧·克律格》 Tonio Kroger Liop

  《魔山》 Mountain

  《馬里奧與魔術師》 Mario and the Magician

  瑪莉蓮·羅賓遜 《家園》 Home

  夏目漱石 《心》 Kokoro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鹽的代價》 The Price of Salt

  《火車上的陌生人》 Stranger on A Train

  《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Ripley

  提姆·拉瑟特 《父親教我的事》 Wisdom of Our Fathers

  傑弗利·沃爾夫 《騙子公爵》 Duke of Deception

  派特·康洛伊 《偉大的桑蒂尼》 The Great Santini

  詹姆斯·麥克布萊德 《水的顏色》 The color of Water

  J. R.莫林格 《溫柔酒吧》 The Tender Bar: A Memoir

  莫欣·哈米德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瓊·狄第恩 《不可思議的一年》 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丹尼瓦爾·繆努丁 《其他房間,其他奇迹》 In other Rooms, Other Wonders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 《奧麗芙·基特里奇》 Olive Kitteridge

  弗朗西斯·奧斯本 《脫韁之馬》 The Bolter

  蕭伯納 《聖女貞德》 Saint Joan

  蘇珊·佩德森 《埃利諾·拉斯伯恩以及良心政治》 Eleanor Rathbone and the   Politics of Conscience

  希拉·韋勒 《像我們這樣的女孩》 Girls Like Us

  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 《法蘭西組曲》 Suite Francaise

  瑪利亞塗·卡馬拉 《x果的滋味》 The Bite of Mango

  妙莉葉·芭貝里 《刺蝟的優雅》 The Elegance of the Hedgehog

  斯蒂格·拉赫松 《龍文身的女孩》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科爾姆·托賓 《布魯克林》 Brooklyn

  《大師》 The Master

  《夜的故事》 The Story of the Night

  《黑水燈塔船》 The Blackwater Lightship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克里斯托弗和同類》 Christopher and His Kind

  《柏林故事集》 The Berlin Stories

  亞歷山大·麥考爾·史密斯 《第一女子偵探社》 The No.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

  雷諾茲·普萊斯 《心靈盛筵》 Feasting the Heart

  愛麗絲·門羅 《太多的幸福》 Too Mach Happiness

  瑪麗·奧利 《廟宇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 Where Does the Temple  Begin, and Where Does it End 其他

  阿瑟·米勒的話劇 《推銷員之死》 Death of a Salesman and Other Plays

  彼得·謝弗的話劇 《五指練習曲》 Five Finger Exercise(與 《家離恨天》 實 際是一部劇)

  赫爾曼·梅爾維爾百老匯劇本 《比利·巴德》 Billy Budd

  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 《紐約黑幫》 Gangs of New York

  哈羅德·品特的戲劇 《看房者》 The Caretaker

  休·格蘭特的浪漫喜劇 《真愛至上》 Love Actually

  頌歌 《小伯利恆歌》 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尼克·麥克吉根指揮的 《彌賽亞》 Messiah

  莫扎特 《歡欣,雀躍》 Exsultate, Jubilateandother

  電影 《歡樂梅姑》 Auntie Mame

  芭蕾舞 《吉賽爾》 Giselle

  珍妮特·蘇斯曼出演 《海達·高布樂》戲劇 Hedda Gabler

  保羅·斯科菲爾德出演 《狐狸》戲劇 Fox

  電視劇 《第一女子偵探社》 The No.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

  真人秀節目 《真實世界》 The Real World

  傳單 《選民十戒》 The Ten Commandm ments for Voters

  電影 《從傷害中返回家園》 Refugee Journeys

  電影 《人鬼情未了》 Ghost

  《辣身舞》 Dirty Dancing

  電視劇 《這是你的人生》 This Is Your Life

  著名電視劇 《全家福》 All in the Family

  音樂 《你有一個好友》 You”ve Got a Friend

  《從上看從下看》 Both Sides Now

  《知更鳥》 Mockingbird

  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eo and Juliet

  百老匯音樂劇 《酒店》 Grand Hotel

  電視劇 《法律與秩序》 Law&Order Season

  我已列入太多入書單,春節回家應該不會太無聊,哈哈。在此吐槽一下,個人訂閱號是沒有留言功能的,大家發的消息我只能在電腦登陸時才能看到,消息會在五天後自動清空,多麼變態的系統。

  某個妹子因近兩年約我時間一直沒對上,從襄陽趕過來同我吃午飯後又趕火車回襄陽,有些感動。記得上一個這樣的妹子是在我高中時,她從石首坐車到沙市,又同我一起坐車回石首,講了一路她們有趣的事。突然心裡暖暖的。恰似在一個晴朗天的黃昏,餘霞尚存的藍天中恰有飛機駛過,飛行雲正向著光的方向,那一條掛着的飛痕,猶如黎明的曙光,幸福感油然而生。

  還在堅守崗位的我,如此敬業,怎麼就掃不到敬業福了呢?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三)

  我們必須這麼忙嗎?

  子羽

  閱讀低迷而快餐文化泛濫的當下,有太多想看卻看不完的書,有太多想做卻不能做到的事。然而,有這樣一本書,讓我一口氣讀了好幾遍。讓我重新開始思考閱讀對生命的終極意義,讓我開始相信書比藥物和庇護所更重要:"讀書與行動並不衝突,閱讀真正的反面是死亡。"

  這就是《生命最後的讀書會》。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出版業名人威爾q施瓦爾貝,從母親確診癌症前後自至死亡的兩年期間,作者堅持與母親兩人的讀書會,一起分享了一百二十餘本書,直到母親離世。一個主要發生在診室的讀書會,伴隨着作者的回憶,父母親、子孫輩、朋友間,甚至陌生國度的他鄉異客,都成為本書主脈外的支流,讓我們完整看到了母親一生的成長奮鬥,展現她頑強不息、認準目標不放鬆,有條不紊安排現世後事的智慧與睿智,體驗她珍愛他人生命遠勝過自己,重視親友情誼遠超過自己的情感與胸懷。

  我自感文筆拙劣,不能完全表達對她的欽佩崇敬。在沉痛悼念這位偉大女性的同時,我更欣賞作者平實誠懇的自我剖析和坦白書寫,他經歷的心理變化,他對人生的重新認識,他對母親智慧的重新認識,更值得我們這些為人子女與為人父母的人深思。特別是讓我開始深思:我們必須這麼忙嗎?

  在作者母親生病前,家庭成員們都忙得不亦樂乎。正如書中寫到,"大家都沉浸在焦慮、拌嘴和微不足道的病痛中(牙疼、頭疼、失眠),還要記住家人的生日,安排慶生活動,討論旅行計劃以及行程安排。" 母親生病後,每個家人才開始認識到這個"忙"."我意識到,在母親的診斷結果出來之前,我們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種瘋狂的忙碌之中。聚餐、宴飲、拜訪、義賣、開會、排期、接人、買票、做瑜伽、上班、去健身房……".作者發現,"我們都害怕停下來,因為一停下來就會感覺不對勁。各種狂熱的活動,似乎是我們生活中最需要的。"

  快得不能停下的腳步能不能慢下來?我們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生活節奏如此之快,以至於很多人嚮往慢生活。但慢已不再,生活的節奏已如飛馳的高鐵,到處人山人海,到處車來車往,稍一頓足就有可能被後來人推搡。人們忙着掙錢,忙着求學,忙着娛樂,忙着消遣,沒有人願意被這社會大潮無情吞噬,只能拼盡全力地爭做弄潮人。但是,我們的生活也不能逃避各種風險事端。書中寫到 "你無法阻止波濤洶湧,但你可以學會踏浪而行。"

  作者在陪伴母親的過程中,才發現自己重新認識了母親,甚至也是最後才發現自己居然一直不清楚母親的名字。我們每個人,從一出生就奔着死亡而去,一路狂奔中,我們是否忘了,我們拚命掙錢拚命出息的最終不就是建有一個溫馨的家,給家人一個溫暖的陪伴嗎?如果我們因為忙碌錯過了陪伴,錯過了的日子如何追得回。作者在母親生命的最後兩年中,節奏顯著放緩了,經常陪伴左右,但"可以治療但無法治癒"的日子,試想這樣的陪伴是不是來得太晚太沉重。

  書里引用了這樣一段話:"他們走的時候,我很難過,很孤獨,無論多大年級的孩子被父母拋棄時都有孤獨感,為過往的時光,沒有說出去的話語,為無法分享的,甚至無法用任何顯示的方式表達的感謝,為他們在生命最後階段所忍受的痛苦、無助、生理上的羞恥感,為所有這一切感到後悔。"

  連作者提及父親的時候都說,"母親生病前,他們都習慣了選擇性的忽略對方。"我們的家人朋友,在不能察覺的平日,我們可以隨時獲取對方給予的愛的禮物,但我們多數人都會不知不覺放棄了,無視了,無論是家人還是朋友,忙碌到了事後追悔的結局豈不可悲。

  可惜大多數人都忘了,包括我在內,要過好的每一天是否可以不用這麼忙?我特別喜歡書里提到的一個演講主題:

  "如果這是你人生的最後一次演講,你將會對聽眾說些什麼?"

  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莫不可測,我們還必須這樣忙嗎?

  文:子羽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網友評論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