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國畫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國畫教學反思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它博大精深,文化內涵深厚,讓學生從小接觸、學習中國畫有利於培養學生對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情感,也是中國畫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但中國畫教學歷來是中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薄弱環節,它技法豐富,課時卻很少。如浙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中,只有第第九冊才形成了一個較多內容的單元。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又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學校美術總課時數的減少(每周一節)。學生臨摹一直成為中國畫教學的主要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示範。因為相對於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第一次接觸中國畫,還沒有了解、掌握中國畫的材料的特性。
1 、突出示範作用。
中國畫的技法豐富,包括用紙、用筆、用墨、用水、用色等。如果脫離了這些技法而言,那我們的學生學習成果少了應有的傳統文化,只不過純粹地作為一種表現方法而言了。所以,對於剛接觸的學生來說,教師的示範一定要將整個教學過程顯示清晰,步驟明確,學生就很容易在教師的示範下了解其中的用筆、用色、用墨的方法。最後,教師通過投影儀的“圖像凍結”方法,將一張“完整”的圖畫作品定格在投影屏幕上。雖然課堂內缺乏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等形式的學習方式,但是,教學的目標達到了,學生學習的目標達到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技能、創造等方面的能力與素養。
2 、創新表現技法。
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敢於去畫,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如:我在教學生畫動物后,再要求學生自己嘗試畫一些花,先用濃墨(或色)畫各種不同的形狀畫,然後用淡墨或水(色),點在形狀的中間;或者先用清水畫一個小圈,然後用干墨畫在圈的邊緣。這種利用水的張力,以及宣紙的特徵,使畫產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學生對這種效果,表現得非常興奮,個別優秀的學生還利用已學過的方法進行嘗試。
3 、改變學習內容。
“兒童水墨教學可以從臨摹開始,但切不可生搬硬套,一筆一劃模仿前人的方法,勢必束縛少兒想像思維、壓抑學習水墨的積極性,甚至把少兒教成小大人、小老頭。”其實在我們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兒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對物寫生,如:《青菜》這一課,我們可以直接把青菜、辣椒組合起來,教師可以簡單地示範,再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畫。再如:《水墨構成練習》。水墨以線條和墨塊為造型語言,與西方構成的點、線、面有着某種默契的相通,把圖案課和國畫課結合起來,如國畫中的各種用筆的方法、用墨的方法等,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對學生進行國畫教學訓練會對兒童知識面的拓寬、想象力的豐富,形象思維的發達、創造能力的增強都有好處,只要處理得當,她更會凸現學生的個性和情感價值。
篇二:國畫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採取了多媒體與傳統教學互補的形式,即能讓學生欣賞到優秀的作品又能直觀地教導他們如何領會畫的過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中蘊涵了情感目標、價值觀。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初步了解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國畫,而對花鳥畫的學習延伸到了環保問題,教育學生要熱愛自然,增強環保意識,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教學目標上還並未真正地達到,比如:知識目標要求能整體把握畫面的虛實關係,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在設計教案時認為是很容易就能達到的,但一節課下來,發現行動中並沒有那麼容易落實。在教案中設計了很多個重點,由於時間等多方面原因,一節課中能講好一個重點是非常不錯了。所以這方面在教案上還需改進。
在課堂上如何加強學生的能力,加強師生的雙邊活動是我要改進的地方之一。就我這節課的效果來看,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遠遠不足的,對學生的控制(小組討論時,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練習畫畫,然後再聽講)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學生們討論前必須講好要求要注意紀律,在練習時也要有要求(時間、任務)。示範畫時由於先前要他們在看何種顏料,一時之間沒有及時拉回來,所以當時示範比較亂,自己覺得講解時也很吃力。在板書方面也要值得去改進的。
最後在評價學生的練習時,做的非常生硬,不懂得要多方面的去評價。要記住一條:評價學生的作品要以鼓勵為主,要多肯定學生亮點。這樣才不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課堂我讓學生自評時有一學生說自己畫的麻雀的腳沒有畫好,當時我沒有抓住他的優點:勇於發現自己的不足。沒能及時表揚這位學生,錯過了一個機會(課後聽課老師指出的)。從這裡更可以看出評價一個學生的畫可一從各個方面去,只要你能想的到。
經過這節的學習,我也學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課改的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很重要,但是在美術課堂中,還是不能忽視教師的演示作用,這樣可以讓學生很直觀的了解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但是不能把學生教“死”了,沒有創造性。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的繪畫技法后,鼓勵學生大膽的創作,從中體會一下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
篇三:國畫教學反思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它博大精深,內涵深厚,讓學生從小接觸、學習中國畫有利於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也是傳承與發展中國畫的重要途徑。我自己在小學時也接觸過中國畫,可能那時不懂,所以沒有太多的感觸。現在不但自己畫,還要教學生畫,才發現中國畫教學是一個如此磨人的工作。
國畫的教學一直都是中小學美術課程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它技法豐富,打基礎慢,練習的時間又不可能很多。兒童水墨教學一般從臨摹開始,由於材料、設備的原因可能連可憐的幾課國畫內容也會被省略不上。即使有課,主要手段也常是讓學生臨摹,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的作用就是示範。不單是平時上課,興趣小組上課也是這樣,因為相對於小學生來說,剛接觸中國畫,還沒有熟練的了解、掌握中國畫的材料的特性。在少量的時間裡,老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範。
國畫興趣小組教學中,有兩中教學方向,到現在為止我教的是傳統國畫:我先示範一張范畫,學生便臨摹,重複練習。我發現這樣子學生國畫學習缺少積極性,可能是畫慣了兒童畫,不習慣了,這樣畫畫沒有了生活體悟,讓他們跨越幾代文化在短時間內強化學習勢必嚴重影響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與目前素質教育提倡的主體性發展也格格不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在一遍遍的臨摹之中降低,雖然當他們畫出一張完整的畫後會有一點成就感,但我還是有一點不安,可能這樣的教法成人化比較嚴重,不適合兒童的學習心理和特點。因此,我想試試另一種方向的毛筆畫教學,就是用國畫工具進行勾勒填色畫兒童畫,這種方法突出了兒童的趣味和想象,但是這樣畫出來的畫脫離傳統技藝的傳承,還能稱之為國畫嗎!的確,新課程強調的要打破傳統,促進兒童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學習,但是,如果什麼東西都拿來破,那傳承又從何說起,又如何得以體現?這樣的教學,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散,可基本功怎樣體現呢?這個問題從第一次國畫課到現在都一直讓我矛盾着。其實我還想嘗試讓兒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對實物寫生,而這些問題,也並非說到就能做好,我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一步步摸索着前進。
總說我們副科老師沒有壓力,可想到接下來會有各種繪畫、書法等方面的比賽,我就有一種莫名的煩惱,但必須要靜下心,三思而後行,純傳統的國畫肯定是講究基礎技巧的,由此,我是否應該堅持我的方法,但毋庸置疑,小學生初次接觸國畫,要打基礎那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時間上不允許。如果就讓學生用國畫工具畫兒童畫,那是不是又失去了中國畫的真諦呢?而現在所謂的創作到底又是什麼樣的一回事?用數學中的充分必要條件來講:可能良好的功底只是進行創作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對小學生來講,“創” 的主要內涵就是把學過的作品進行“套”和“變”的構思,“創”的成功建立在積累模仿作品的基礎上。不止是小學生,大人也一樣:比如要作一幅給老人祝壽的畫,那麼他立刻便在腦子中浮現曾經學習過的壽桃、綬(壽)帶鳥或者青山、松樹等,然後將他人的國畫在構圖尺寸等方面做適當變化。對於多數國畫教師,模仿學習時間比較短;“創”則是經歷很長的時間而且也只有少數人能學會的。所以讓小學生在傳統國畫中進行“創”真的很難。
但不管怎麼說,對小學生進行國畫教學訓練對他們文化知識面的拓寬、想象力的豐富,形象思維的發達、創造能力的增強都有好處,這是實踐證明的,就拿我自己當例子,我在學花鳥畫之前對植物的了解真的很少,但經過幾個暑假的國畫培訓,我不只是學了國畫,更是在學習中認識了很多花花草草,還了解了它們的一些生長季節及藥用價值等特點。而且,我發現經過恰當的引導,國畫還能凸現學生的個性和情感價值。這些從學生的畫畫習慣和畫面效果中都能體現出來,我們教師可以簡單地示範,再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畫。讓他們自由地發揮,自由地創造,畫出個性,畫出感情。
相關範文
- ·手指點畫教學反思
-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 ·年畫教學反思
- ·畫教學反思
- ·美術繪畫教學反思
- ·山水畫教學反思
- ·卡通畫教學反思
- ·橙色的畫教學反思
- ·版畫教學反思
- ·繪畫教學反思
- ·《中國詩與中國畫》讀後感
- ·讀《國畫》有感
- ·閑庭醉40中國畫
- ·趙廣清:國畫《紫氣東來》欣賞,畫配詩
- ·趙廣清:國畫《秋韻》欣賞(畫配詩)
- ·趙廣清先生國畫——葡萄(一)欣賞,畫
- ·趙廣清先生國畫《農家精品》欣賞,畫配
- ·吳俊彬,中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藝
- ·淺談文人畫家駱鵬先生的國畫牡丹
- ·中國畫里鄉村
- ·趙廣清:國畫《意荷》欣賞,畫配詩
- ·趙廣清國畫《秋山幽居圖》欣賞
- ·趙廣清先生國畫欣賞,畫配詩
- ·趙廣清先生國畫——葡萄(一)欣賞,畫
- ·趙廣清先生國畫《和美圖》畫配詩
-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
- ·教學反思:教學方式
- ·“中點四邊形”教學設計 教
- ·讀《有效教學》教學反思
-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四步”走教學反思
- ·高二上學期英語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