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學八榮 知八恥”倡議書

“學八榮 知八恥”倡議書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小景

“學八榮 知八恥”倡議書 標籤:八榮八恥

  作為新時期少先隊員,我們是祖國花朵,民族未來,我們承擔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我們年齡還小,生活經驗也很淺,所掌握知識不多,腦海中時常困惑,為什麼讀書?為誰讀書?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八榮八恥”為我們青少年指明了學習和奮鬥方向,她如同一把尺、一桿秤,量出了是非、善惡和美醜,她告訴我們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團結互助、誠實守信是光榮,她告訴我們危害祖國、愚昧無知、損人利己、見利忘義是可恥。只有牢牢握住這把尺子,心才會明亮起來,眼睛才會找准目標,不走歪路,不跌跟頭。“小事情”維繫“大榮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讓我們在擰緊每一個滴水龍頭、拾起別人丟棄垃圾、向貧困地區伸出援助之手行動中樹立良好道德觀和榮辱觀。

  讓我們全體少先隊員牢記“八榮八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民族前途而奮鬥,為祖國繁榮而自強不息。

  踐行“八榮八恥”要充分利用“恥感文化”

  胡錦濤總書記不久前關於“八榮八恥”重要談話,抓住了促進黨風政風進一步好轉根本,在全國激起了強烈反響。從目前各黨政機關採取措施來看,大家似乎不約而同地都想到了教育:比如在中央紀檢監察機關舉行座談會上(3月21日新華網)以及中組部日前發出通知中(3月21日《廣州日報》),都把“加強教育”作為官員落實“八榮八恥”最重要一項措施。

  加強教育重不重要呢?當然重要。但這是不是就是問題全部關鍵呢?我卻有一點不同看法。道理很簡單,總書記概括固然是高屋建瓴,振聾發聵,但“八榮八恥”內涵應該說都是常識。一個人能夠過關斬將,躋身於黨政官員之列,對這些“榮、恥”早就應該瞭然於胸,不至於像小學生似要等教育之後才能明白。但從目前“黨風政風”情況看,他們做得並不好。

  答案也許應該到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當中去尋找。學術界公認,和西方“罪感文化”不同,中國傳統文化是“恥感文化”。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人生來就有“原罪”,個人直接面對上帝,直接體驗自己良心感受,道德約束是內在。而中國“恥感文化”則強調外在約束力,罪錯暴露,受到了他人譴責與懲罰,才會產生心理壓力。假如罪錯不為人知,那麼也就會滿不在乎,悠然自得。

  “恥感文化”深深地滲透於我們民族文化心理最深層。我們看到,從《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到金庸筆下形形色色各路豪傑,在關鍵時刻,他們口中往往會吐出同一句話——我要是如何如何(或者相反),“豈不被天下英雄恥笑?”——至於事情本身是非曲直,他們考慮倒不是很多。概括地說,恥感文化中個人,其所作所為首先考慮是他人、社會評價,以受人讚許為榮,以受人貶斥、嘲笑為恥,並由此決定自己行為。

  從這個角度來看,總書記提出“八榮八恥”能不能化為官員行動指南,關鍵取決於官員行為能不能為公眾所知!這就必須要求限制官員們隱私權。如果官員們意識到自己一舉一動都處於公眾注視之下,都可能受到公共輿論讚許或者批評,那他們行為就會可能會謹慎得多,就可能更接近“八榮八恥”要求,反之就會肆無忌憚得多。

  也許有人會說,難道官員和官員之間就不會相互監督嗎?應該承認官員之間相互監督也是存在,但同時更應該指出是,由於腐敗泛濫和長期化,在一些地方官員們小圈子裡,“榮、恥”標準完全是顛倒,比如有官員原本沒有情人,後來發現相互交往同僚們人人都有情人,便為了避免被嘲笑就也找一個情人。諸如此類事情頻頻見諸報端,早就不算什麼新聞了。所以單純依靠官員們之間相互評價是不行,必須要引入社會公眾評價。

  此外,從現代政治文明角度來看,官員作為“公眾人物”,其隱私權本來就是應該受到限制。可惜在中國由於種種原因,這一點始終未能以法律形式得到確認。

  要讓官員踐行“八榮八恥”,就要充分利用“恥感文化”,讓社會公眾來參與監督評價官員行為。馬克思曾說過:“羞恥是一種內向憤怒”,可以預期,社會輿論和公眾評價壓力將會有效喚起官員們這種“內向憤怒”,並使這種“憤怒”指向他們自己不良行為,進而使他們行為變得對社會和公眾更有利一些。

您正在瀏覽: “學八榮 知八恥”倡議書
網友評論
“學八榮 知八恥”倡議書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