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讀書隨筆 > 讀《左傳》之季札觀樂

讀《左傳》之季札觀樂

手機:M版  分類:讀書隨筆  編輯:pp958

  兩千多年前,吳國公子季札來到魯國訪問,請求觀賞周朝的音樂和舞蹈,魯國人做了精彩的演出,魯國的史官紀錄下來,這就是那篇文章《季札觀樂》的由來,筆者最近讀來,亦覺別有風味,感觸頗多,現說出來以饗讀者。

  演出盛況空前。約二十首樂曲,都是《詩經》中的各國國風,小雅,大雅,頌。還有六種樂舞,分別是周武王、商湯、夏禹、虞舜等年代的。歌曲聽的季札是讚不絕口,先是說:“美哉,淵乎”“美哉,泱泱”后又說:“美哉,盪乎”。還有“思深哉,廣哉,至矣哉”等。舞蹈看的季札是目瞪口呆,最後在:“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如地之無不載”驚呼聲中結束了觀樂。

  隨着歌舞的美妙演出,季札即興發表了對歌舞的評論,其要點是:對國風,認為樂曲是民心的反映。施德政和仁政的諸侯國樂曲好;對(小雅)、(大雅)、(頌),評價極好。稱讚這些宮廷音樂,有助於維持封建禮制、倫理教育;對樂舞的看法是,越年代久遠的越好,歌頌先王的政績為現時的統治者服務,強調音樂與政治,音樂與社會有密切關係。

  史稱季札觀樂“精於音律,不直聽聲而已”,竟能“盡知其意”,邊觀邊評,妙語珠連,議論風生,乃至轟動了周文化中心,使魯人敬焉。

  筆者認為,季札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這場演出,他把歌舞看作是和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大事,音樂、舞蹈就是禮教盛衰的反映,也是國家政治盛衰的徵兆。他從音樂里聽出百姓的辛苦和怨恨、統治者的恐懼。他在舞蹈里看見先朝的興盛、先聖的偉大。他重視禮儀與朝代更替的關係,是思想界的先行者。

  季札在春秋時期比較有名,他淵博學識,特別是幾次放棄王位繼承權,專註於學術研究,曾被孔子贊為“至德之人”。季札也是一個懂音樂的奇才,他對音樂和舞蹈的理解之深,在當時乃至現代也不多見,說明其有高深的文化素養,其音樂知識的淵博無人能及。試想,若沒有高尚的道德,焉能對歌舞作出這樣精闢的詮釋。

  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章,有關中國古代音樂的文章本不多,更顯珍貴。當然,現代人已不會象季札那樣去理解歌舞,更多的是在娛樂中獲得精神輕鬆和解脫。但文章關於音樂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產品,理解音樂必須以理解人生為基礎;音樂的使用場合都是相對重要的禮儀場所,旋律的莊重和優美的形象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藝術常常是時代精神的敏銳導體,文明變遷的內在動力等啟示,仍有借鑒意義。還有語句優美、詞彙豐富是該文的又一特點,對提高學習古文能力也有幫助。為此,我勸大家一讀為快。

您正在瀏覽: 讀《左傳》之季札觀樂
網友評論
讀《左傳》之季札觀樂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