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英國病人影評

英國病人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這是一部讓人看完會微笑的電影。

  英國病人影評(二)

  本片改編自加拿大着名作家邁克爾翁達傑的同名小說。曾獲69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9項大獎,成為了影史上不朽的經典。

  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一輛英國飛機沿着壯麗的沙漠,在夕陽里靜靜的劃過空中。德軍發現了,於是將飛機擊落,機上的飛行員全身皮膚被燒毀,成了重傷,被路過的阿拉伯人救活,送到了英軍的軍中。他忘記了自己是誰,在軍中孤獨的接受治療,已經瀕死的他,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煎熬着,因為人們對他一無所知,於是稱其為“英國病人”。

  軍中的護士漢娜因為戰爭已經失去了愛人和好友,心地善良的她看到這個全身燒傷的病人在旅途中飽受顛簸之苦,於是毅然決定將其安置在一個廢棄的修道院里,並孤身留下來照顧他。

  寧靜的修道院阻擋了外界的戰火的喧囂,時光靜靜流淌,一本病人隨身攜帶的《歷史》勾起了他往日無限的回憶。

  病人是匈牙利人艾瑪殊伯爵,他跟隨馬鐸進入撒哈拉科學考察的時候,結識了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飛機師傑佛和其美麗的妻子嘉芙蓮。他發現自己無法抵抗美麗而聰慧的嘉芙蓮的魅力而深深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他跟蹤她,留心她,追求她,終於在丈夫離開她單獨去辦事時也得到了嘉芙蓮的芳心。

  然後,這段戀情從一開始就註定沒有什麼好的結局,嘉芙蓮是有丈夫的,而她也同樣深愛着自己的丈夫,於是她徘徊在兩個男人之間難以抉擇。天然的道德屏障註定了艾瑪殊要以失敗告終,嘉芙蓮最終離開了艾瑪殊,而他則繼續獨自留在沙漠里考察,懷着一顆破碎的心。

  傑佛也發現了兩人的姦情,可是他一直隱忍着,一邊是自己的摯友,一邊是自己的妻子,終於在最後離開之前,他痛苦萬分,架機來接艾瑪殊的時候,他毅然開足馬力沖了下去,艾瑪殊及時發現躲開了,但是猛烈的衝擊使得傑佛當場死亡,而飛機上的嘉芙蓮也身受重傷。

  茫茫的大漠深處,沒有人煙,艾瑪殊抱着垂危的愛人狂奔,來到了考察的洞穴,他將她孤獨的留在那裡,回城去找援助。三天三夜的沙漠徒步,幾乎摧毀了這個痴情的男人,但是回到城裡的他,卻因為名字奇怪被英軍當做了德國人抓捕了起來。在關押的列車上,他好不容易逃了出來,焦急萬分只想見到夢中的情人。於是,走投無路的他來到了德軍的營地,交出了英國皇家地理協會測繪的機密地圖,換來了德國的幫助,駕機回到了洞穴,可是已經太晚了,嘉芙蓮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

  悲慟不已的艾瑪殊帶着死去的愛人在夕陽里翱翔於天際,直到被德軍的炮火擊中……另一方面,德國得到了地圖,於是就勢如破竹的攻取了英軍的幾個要塞,英軍損失慘重,知道了艾瑪殊是間諜之後,其伯樂馬鐸吞槍自盡,而另一個會友則被英軍認為是出賣者,切去了手指,報仇心切的他花費數年終於來到了這個修道院,但是聽完艾瑪殊的故事後,卻深受感動,無法下手。

  在照顧艾瑪殊的歲月里,善良的漢娜與印度的拆彈軍官產生了戀情,他們的愛情在戰火的威脅下顯得渺小而純潔,一次次拆彈,漢娜都無比擔心悲劇重演,愛上自己的人都會死去,她也倍加珍惜兩人相處的不長的時間。德國投降后,人們都在歡慶,而此時艾瑪殊的故事也講完了,最終,他選擇死,去贖罪,也去追隨自己觸不到的戀人,漢娜理解了病人的痛苦,於是替他注射了過量的嗎啡……

  漢娜最終離開了修道院,經歷了如此多的故事,她已經成長了許多,內心無比平靜,無比幸福……

  我很佩服導演駕馭故事的能力,如此多的人物和故事,他能夠有條不紊的展開,幾條主線相互交織,幾個不同主人公的愛情互相闡述,綿綿不絕,時光交錯,十分動人。愛情、戰火、友情、沙漠多個元素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氣勢磅礴而又細膩感人,跨越時光和地理的追憶,個人與社會的有機融合,一個病人對滄桑往事和凄美愛情的回憶,繪就了這一副壯麗的愛與歷史的長卷。

  艾瑪殊、嘉芙蓮和傑佛的三角戀,雖然違背了倫理道德的要求,可是在導演的表現下,也如此凄美動人。尤其費因斯的演出,他的雙眼裡那種天熱的脆弱傳神的刻畫了這樣一個痴情的男人,他跟蹤她,和她講幽默的故事,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打動她的芳心。尤其從飛機里搶救她出來的時候,他抱着她在蒼涼的荒漠里奔跑,她白色的長裙隨風飄舞,廣袤荒蕪的大漠和嬌美俊秀的嘉芙蓮形成的對比,太美了!他們不能在一起,那是無法逾越的倫理道德的大山,短暫的廝守中,他問過她:你什麼時候最快樂,什麼時候最難過,她的回答都是現在。一份痛苦的愛情,同時扎傷了三個關係親密的人。嘉芙蓮在黑暗裡等待愛人的歸來,燈光慢慢耗盡,自己的希望也慢慢耗盡;傑佛無法抑制自己的妻子與摯友通姦,萬般苦悶想要一撞了之;艾瑪殊為了愛人苦苦奔走歷經磨難,卻只抓到一具早已冰冷的屍體……沒有什麼比上天把一份最珍貴的愛情擺在你面前,你卻無法享用,只能在痛苦中煎熬更加難受了。人世的準則和戰火的現實實在太殘酷了,在這些巨大沉重的山面前,誰也無法抗爭,最終,只能變成美麗的故事和傳說,留給後人回味。漢娜帶着那本書離開的時候,正是她從病人的經歷中找到了自己愛情的感悟,她越發理解了愛的意義,所以,她毅然幫助這個掙扎在死亡線上的病人前往天國與愛人相聚,自己則拿着他們愛的信物——《歷史》前去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悲劇,就是對美好事物的毀滅。戰爭是這部電影最宏偉和廣闊的背景。漢娜失去摯愛是悲劇,所以之後多次她都難以面對新的感情,因為她害怕。而看着摯友與妻子苟合,傑佛也是悲劇,兩人的愛像一隻荊棘冠套在了自己頭上,他選擇玉石俱焚。而最痛心的則是艾瑪殊和嘉芙蓮了,他因為名字而失去了她,無情的戰爭在倫理的困境上又撒了一把鹽。明明得不到而失去的不算什麼大悲劇,明明可以得到只差一點點而徹底粉碎,那才是最大的痛苦,一個名字毀掉了兩個人的生活,只是因為一場戰爭。躺在床上早已麻木的艾瑪殊,嘗到李子的時候,他發自內心的說這真甜美,如此多的無情與摧殘,使得一個李子也變得如此甜蜜,那種痛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這場電影,就是這樣在甜美的生活慢慢撕裂,讓傷口慢慢擴張,跨越時空,跨越記憶。

  漢娜在戰火中失去了兩個最親密的人,她才選擇孤獨的留下來照顧病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自我的一個療傷,在孤獨里,她以為只要一門心思的照顧病人,就會漸漸忘卻往事的痛楚,可是她發現在孤獨的時候,痛楚更加深了,只是她表面上故作鎮靜。所以,她把病床上的人當做了自己死去的摯愛,用心服侍。會有出現的時候,她的表現就很好的說明了自己對外人侵擾隱私的不快。排雷兵出現的時候,她曾經說過,在我印象里,你更加高大,當時她意亂神昏的時候,差點踩到地雷,被排雷兵救了,所以排雷兵成了她潛意識裡的一種依靠,這為後面那個軍官走入她的生活埋下了很好的伏筆,但是怎樣去面對這段感情,則是從艾瑪殊口中學到的。

  影片的背景音樂也十分壯美,那充滿了神秘、哀傷、婉轉、悠長的歌曲,極大的充實了影片的情感與代入感。還有對沙漠壯麗的表現,廣袤、哀婉,金色的沙漠和碧藍的天空形成的對比十分強烈,也許是勞倫斯以來對沙漠最美的表現。

  英國病人影評(三)

  有一種電影,它能讓你回味並且思考生存的意義與愛情的真諦,它的斑駁光影能封存在記憶里永遠不會褪色;有一種愛情,他能把生命中曾經失去的美麗轉化為一卷無影無形的膠片珍藏在心中,如酒一般越存越醇。有一部叫《英國病人》的影片,它讓我們在流暢大氣的影象里見證了烽火年代的點滴印記。當這些承載着情感與回憶的膠片在閃爍的記錄中被複活時,愛情與人性的美好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現,並讓我們在這段超越了國界與道德的戰火愛情中,享受到心靈回歸自我的寧靜,品味到生存與命運的變幻莫測,並帶着永遠無法企及的愛情夢幻奔向永恆。

  影片《英國病人》改編自着名作家邁克爾·翁達吉曾獲普立茲等各項文學獎的同名愛情巨着。小說講述了兩個哀宛感人的愛情故事,雖然兩段故事的結局完全不同,卻又意想不到的糾葛在一起。並把愛情這個人類永恆的主題放置在殘酷的戰火年代,悲嘆出命運與情感的無常,形成一部關於愛、關於人性的史詩畫卷。如果說作家邁克爾·翁達吉用揮灑的筆觸描繪出一幅烽火歲月的人性浮雕,那麼英國着名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則用深沉細膩的光影釋放出愛情的光輝,並用時空交錯的手法展現出心靈渴望超越的深層意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名在沙漠中意外墜機導致全身燒傷的男子被救起,身處意大利的加拿大籍護士在荒廢的修道院中看養了他。這名如迷一般的英國病人開始每天向善良的護士訴說一段迷樣的愛情故事。這段愛情將兩個生命緊緊的連接在一起,超越了信仰與倫理,衝破了國界與道德。似乎世間的一切在這樣的愛情面前都是蒼白而軟弱的,但這份執着的愛卻在殘酷的現實下也如玻璃玫瑰一樣脆弱的不堪一擊。然而,難以控制的戰火卻毀滅了英國病人和他的戀人,他們死於戰爭,更死於愛情,死於難以控制的“擁有和被擁有”。為了愛情挺而走險的歐洲貴族,擅離職守的英軍護士,內心充滿矛盾的錫克族士兵,被砍掉兩根手指的雙重間諜,這些受到戰爭重創的人們都有一種超越的渴望。這種渴望潛藏在被制約、被規範了的人性底層,就猶如那被掩埋在荒漠之中的古老壁畫。

  在回憶與現實互相交錯的時空下,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成為了戰爭的受害者,他們在人性,國界與戰爭的面前都顯得是那麼軟弱與渺小。雖然他們自身的愛是具有毀滅性的,但卻無法與戰爭所帶來的災難相比。也許在戰火中脆弱的生命只有超越戰爭,回歸到愛,回歸人性才能得到心靈的平靜。於是,英國病人的愛情在影片中被演化為某種符號,象徵著個體在戰爭中的精神創傷,傳遞着關於忘卻與記憶、傷痛與瘋狂、精神與慾望的種種信息。身受戰爭重創的人們,渴想着用愛來呵護與滋潤自身;“英國病人”,就成為了一種走向文明的人性象徵。而戰爭在影片當中,就如同那漫漫大漠,蠻野又空禿,凌人而酷吏,宛若是一抹罪惡的荒沙。

  或許亂世中無法把握的愛情,都透着一種悲涼,因戰爭失落的情感也讓人無奈。而在戰火中演繹的愛情故事,蘊涵了太多的深情與無奈。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愛情只有在亂世中才顯得奪目和珍貴,戰爭也只有在愛情的嘆息面前才顯得既殘酷又無力。影片中的英國病人在面對死亡時是無悔的,正象他的情人臨死時在日記中寫到的那樣:我們雖死,但卻飽含着愛與經歷。他們在生活上、情感上的糾葛與衝突全來源於自我身心的迷惘與彷徨。經歷戰火的洗劫后,英國病人也似乎只能生活在對往事的回憶當中,希望能從思索中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逃避着思想與情感的痛苦與折磨,也許他那顆充滿遺憾的心靈永遠也找不到心靈在戰爭后的歸宿與寧靜。當道德的大廈倒塌后,當信仰的天平失去指針后,這些從戰爭暴力的漩渦中倖存下來的人,將要受着比戰爭本身還要沉痛的創痛。

  這部耗資僅兩千七百萬美元的《英國病人》一舉獲得了第6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電影配樂等9項大獎。評論界更是對這部由英、美、法多個國家參與制作的電影格外珍愛,盛讚它是一部“多年不見的佳作”,是自《日瓦戈醫生》以來最浪漫的史詩片,堪與《阿拉伯的勞倫斯》相媲美。一位歐洲的評論家甚至把它看作是對經典文學進行改編的一座新里程碑,並讓銀幕重新返回到產生《亂世佳人》、《永垂不朽》等電影的黃金時代。而影片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功,也讓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徹底成為了繼英國着名電影大師大衛·里恩之後,又一位善於駕御浪漫史詩的國際型大導演。

  作為獨立製作的一個顛峰,《英國病人》不但在找尋着電影史上的詩意傳統,也充滿着對精神自救的無限隱喻。作為影像的財富,《英國病人》給世界影壇留下了簡約而凝重的一筆;作為歷史的記憶,《英國病人》更讓我們緬懷着那些散落在時間深處的愛情故事。也許這個世界上能存留於人們記憶之中的惟有戰爭與愛情,前者帶來無法忘卻的痛苦,後者帶來不可磨滅的幸福。而戰爭中的愛情,就宛如生長在痛苦懸崖之上的小小幸福,總能為人吟唱。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英國病人影評
網友評論
英國病人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