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長城教學反思

長城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長城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長城教學反思(一)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迹。”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於“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着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着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裡噙着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緻。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給長城題詞時,有一學生說:“長城,你永遠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沒能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如果能繼續引申:“長城真的不會倒嗎?”接着介紹長城的破損情況,引發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長城,效果會更好。

  3、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望口、射口、城台的時候,應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它們的作用,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了,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長城教學反思(二)

  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沛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沛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繫,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髮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後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而這節課欠缺的環節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形、畫面。而把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形?”相脫節。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

  新課改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這節課在時間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練習題無法在課堂四十分鐘內完成,只能留到課後作為作業。所以說,老師備課要對大綱、課標、教材有較深的理解和鑽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狀況也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層次,能說到什麼水平,而應該回答到的是什麼水平。老師只有心中有數,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並規範凝練自己教學語言,更好的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速率。

  總之,看圖學文不能忽略讀文章想畫面,也是以次來訓練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從文本中發現與學生有聯繫的共鳴點,激發學生的情趣;讀寫結合,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也要結合寫法的學習訓練;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使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並重,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長城教學反思(三)

  《長城》是人教學版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氣魄雄偉,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了解長城氣魄雄偉的特點,激發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

  那麼現在,我就結合著自己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如下反思:

  1、整個教學的設計思路清晰,起到了較好的提綱挈領作用。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髮現評價長城的那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不斷重複出現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下午的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度和長城蜿蜒的姿態兩個部分入手,運用了地圖和圖片,同時也理解了“崇山峻岭”、“蜿蜒盤旋”的含義。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從長城條石的大,路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些不理想,自己的講解太多,學生比較被動。我想,如果能讓學生上課前自己查閱有關於長城的資料,情況可能不一樣了。

  4、第三段的教學我主要想讓學生通過體會修建長城浩大、艱巨的過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以及作為中國人為有這樣的長城而驕傲。教學的時候請學生從課文中找到一句最受感動的話,找出來后談談為什麼被感動,我原先設計從石頭的重(每塊有兩三千斤),從工具的落後(只能靠肩膀和手),從山勢的陡峭中體會修建長城的艱難,但是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很好抓住學生語言中的機會,加以強調。好在後來出現一段擴展的資料倒是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語言中感受到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結晶。

  5、課文的開頭以國家元首對長城的題詞切入,結尾以學生的題詞收尾,前後呼應。我從可以讚歎長城氣魄雄偉,讚歎創造長城的偉大人民,抒發作為中國人的自豪這三方面引導學生。學生的題詞都不錯,如果時間再長一些,學生交流后的效果就會更好。

您正在瀏覽: 長城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長城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