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經典語錄 > 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手機:M版  分類:經典語錄  編輯:小景

  曾胡治兵語錄

  梁序

  松坡既死於國事,越一年,國人刊其遺著《曾胡治兵語錄》行於世。世知松坡之事功,讀此書,可以知其事功所由來矣。自古聖賢豪傑,初未嘗求見事功於當世也。惟其精神積於中,著於外,世人見之,以為事功耳。閱世以後,事功或已磨滅,而精神不敝。傳之後世,遭際時會,此精神復現為事功焉。松坡論曾、胡二公之事,謂其為良心血性二者所驅使,則松坡之事功,亦為此良心血性所驅使而已。曾、胡二公,一生競競於存誠去偽,松坡於此,尤闡發不遺餘力。精神所至,金石為開,二公屢言之,松坡亦屢述之。二公之言,不啻詔示松坡,使其出生死,冒危難,掬一誠以救天下之偽。則雖謂松坡之事功,皆二公之事功可也。松坡自謂身膺軍職,非大發志願,以救國為目的,以死為歸屬,不足渡同胞於苦海,置國家於坦途。今松坡得所歸矣,而救國志願,曾未達其萬一。護國軍之起,僅使民國生死肉骨。如大病方蘇,元氣已傷,將養扶持,所需於事功者,正復無限。來者不可見,惟恃此耿耿精神,常留存於吾國民隱微之間,可以使曾、胡復生,使松坡不死,以解除日後之千災百難,超苦海而入坦途。而此語錄十餘章,實揭吾國民之偉大精神以昭茲來許者也。

  民國六年四月新會梁啟超序。

  蔡序

  辛亥之春,余應合肥李公之召,謬參戎職。時片馬問題糾葛方殷,瓜分之謠諑忽起,風鶴頻驚,海內騷然。吾儕武夫,惟厲兵秣馬,赴機待死耳,復何暇從事文墨,以自溺喪?乃者統制鐘公有囑編精神講話之命,余不得不有以應。竊意論今不如述古;然古代渺矣,述之或不適於今。曾、胡兩公,中興名臣中鋒佼者也。其人其事,距今僅半世紀,遺型不遠,口碑猶存。景仰想象,尚屬匪難。其所論列,多洞中竅要,深切時弊。爰就其治兵言論,分類湊輯,附以按語,以代精神講話。我同袍列校,果能細加演繹,身體力行,則懿行嘉言,皆足為我師資,豐功偉烈,寧獨讓之先賢?

  宣統三年季夏,邵陽蔡鍔識於昆明。

  第一章 將材

  1.[1]帶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則兵不悅服;不勤,則營務巨細皆廢弛不治。故第一要務在此。不怕死,則臨陣當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為名利而出者,保舉稍遲則怨,稍不如意則怨;與同輩爭薪水,與士卒爭毫釐。故又次之。身體贏弱者,過勞則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則散。故又次之。四者似過於求備,而苟闕其一,則萬不可帶兵。故吾謂帶兵之人,須智深勇沉、文經武緯之才。數月以來,夢想以求之,焚香以禱之,蓋無須臾或忘諸懷。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

  2.帶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以上曾語)

  3.求將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氣,有智略。

  4.天下強兵在將。上將之道,嚴明果斷,以浩氣舉事,一片肫誠。其次者,剛而無虛,朴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義。要未可誤於矜驕虛浮之輩,使得以巧飾取容。真意不存,則成敗利鈍之間,顧忌太多,而趨避逾熟,必至敗乃公事。

  5.將材難得。上駟之選,未易猝求,但得朴勇之士,相與講明大義,不為虛驕之氣、誇大之詞所中傷,而緩急即雲可恃。

  6.兵易募而將難求。求勇敢之將易,而求廉正之將難。蓋勇敢倡先,是將帥之本分;而廉隅正直,則糧餉不欺,賞罰不濫,乃可固結士心,歷久常勝。

  7.將以氣為主,以志為帥。專尚馴謹之人,則久而必惰;專求悍鷙之士,則久而必驕。兵事畢竟歸於豪傑一流,氣不盛者,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平時一一稟承,奉命惟謹,臨大難而中無主,其識力既鈍,其膽力必減,固可憂之大矣。(以上胡語)

  右論將材之體

  8.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於錢財之外者。後世將弁,專恃糧餉重優,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矣。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9.軍中須得好統領、營官,統領、營官須得好真心實腸,是第一義。算路程之遠近,算糧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強弱,是第二義。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雖多,調度雖善,有效有不效,盡人事以聽天而已。

  10.璞山之志[2],久不樂為吾用。且觀其過自矜許,亦似宜於剿土匪,而不宜於當大敵。

  11.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12.李忠武公續賓[3],統兵巨萬,號令嚴肅,秋毫無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無不爭思倚重。其臨陣安閑肅穆,厚重強固。凡遇事之難為而他人所畏怯者,無不毅然引為己任。其駐營處所,百姓歡忭,耕種不輟,萬幕無嘩,一塵不驚。非其法令之足以禁制諸軍,實其明足以察情偽。一本至誠,勇冠三軍,屢救弁兵於危難。處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13.烏將軍蘭泰[4]遇兵甚厚。雨不張蓋,謂眾兵均無蓋也。囊無餘錢,得餉盡以賞兵。

  14.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將材不外智勇二字。有正無奇,遇險而覆;有奇無正,勢極即阻。智多勇少,實力難言;勇多智少,大事難成。而其要,以得人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設五百人之營,無一謀略之士,英達之材,必不成軍。千人之營,無六七英達謀略之士,亦不成軍。

  15.統將須坐定能勇敢不算本領外 [ 注 ] ,必須智勇足以知兵,器識足以服眾,乃可勝任。總須智勇二字相兼。有智無勇,能說而不能行;有勇無智,則兵弱而敗,兵強亦敗。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審勢,不能審機,即千萬人終必敗也。

  16.貪功者,決非大器。

  17.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以上胡語)

  右論將材之用

  蔡按:古人論將有五德,曰:智、信、仁、勇、嚴。取義至精,責望至嚴。西人之論將,輒曰"天才".析而言之,則曰天所特賦之智與勇。而曾、胡公之所同唱者,則以為將之道,以良心血性為前提,尤為扼要探本之論,亦即現身之說法。咸、同之際,粵寇[5]蹂躪十餘省,東南半壁,淪陷殆盡。兩公均一介書生,出身詞林,一清宦,一僚吏,其於兵事一端,素未夢見。所供之役,所事之事,莫不與兵事背道而馳。乃為良心、血性二者所驅使,遂使其"可能性"發展於絕頂,武功燦然,澤被海內。按其事功言論,足與古今中外名將相頡頏而毫無遜色,得非精誠所感,金石為開者歟?苟曾、胡之良心血性而無異於常人也,充其所至,不過為一顯宦,否則亦不過薄有時譽之著書家,隨風塵以殄瘁已耳!復何能崛起行間,削平大難,建不世之偉績也哉!

  [註釋]

  [1]原文中序號為編者所加,下同。

  [2]璞山,王g字、湘軍名將,著有《練勇芻言》。

  [3]李續賓,字迪庵,謚忠武,湘軍名將。

  [4]烏蘭泰,滿族,官至副都統,謚武壯。

  [5]粵寇:太平軍。

  第二章 用人

  1.今日所當講求,尤在用人一端。人材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力,有考察之法。

  2.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動謂無人可用。

  3.竊疑古人論將,神明變幻不可方物,幾於百長並集,一短難容。恐亦史冊追崇之詞,初非預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論事不求苛細。無因寸朽而棄連抱,無施數罟以失巨鱗。斯先哲之恆言,雖愚蒙而可勉。

  4.求人之道,須如白圭之治生,如鷹隼之擊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類相求,以氣相引,庶幾得一而可及其餘。大抵人才約有兩種,一種官氣較多,一種鄉氣較多。官氣多者,好講資格,好問樣子,辦事無驚世駭俗之象,言語無此妨彼礙之弊。其失也,奄奄無氣,凡遇一事,但憑書辦家人之口說出,憑文書寫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體察一番。鄉氣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樣,行事則知己不知人,言語則顧前不顧後。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議先騰。兩者之失,厥咎惟均。人非大賢,亦斷難出此兩失之外。吾欲以勞、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氣,而姑用鄉氣之人。必取遇事體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趙廣漢好用新進少年,劉晏好用士人理財,竊願師之。(以上曾語)

  5.一將豈能獨理,則協理之文員、武弁在所必需。雖然,軟熟者不可用,諂諛者不可用,胸無實際、大言欺人者不可用。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曾胡治兵語錄
網友評論
曾胡治兵語錄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