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

手機:M版  分類:愛情散文  編輯:pp958

  瓶 頸

  想寫這個話題,已經有兩個多月了。因為這個話題一直充斥心頭,於是就懶得寫別的東西,所以有朋友就開始嘲笑我。說是嘲笑,其實是對我的鼓勵,我反而表示感謝。為何遲遲不動筆,原因是當初我把這個話題定得太大了,叫《論中國新聞媒體業的發展瓶頸》。我猶猶豫豫地反覆考慮,這麼大的話題哪是我這樣的小人物可以寫的,應該是中國記協或者是哪位國家級的社會評論家應該關注的啊!所以,在電腦上寫過幾次開頭,都是在彷徨不定中刪除了。然而,不寫出來,我又有點不甘心,無法構思其他的作品。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痴情女子故事的小稿子發表在空間日誌里,一位文學界的大姐看后很不以為然,竟埋怨我不該寫這些太瑣碎的文章,應該發揮我的特長,多寫些雜文什麼的。這句話我倒很是在意,看作是對我的警告式的提示。思慮再三,還是琢磨起這個話題來,最後決定降格來寫,以雜文的形式隨心所欲地寫到哪是哪吧!

  當下媒體業的亂象和尷尬

  中國新聞媒體業,從上到下,對於國家的宣傳系統來說,還是以主流佔據着宣傳陣地,主流的宣傳和引導還是任何國家都無可比擬的。但為何說存在混亂現象呢?這是指具體的單個的媒體而言,而不是泛義的。比如今年年初央視曝光的《購物導報》的亂象引起的震動,很多關於無良記者,新聞敲詐等話題就曾引發了對新聞行業的大討論;5月30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又發布了關於《購物導報》等報紙違法案件處理情況的通報。該通報不僅提到了《購物導報》記者李德勇等人在江蘇連雲港市的非法活動,還通報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及有關部門在查處李德勇等人涉嫌敲詐勒索的同時,還查明《購物導報》存在嚴重違法問題。文中並不隱晦的提到一位社聘的副社長王某。該通報中除了《購物導報》,還有《網絡導報》和《中國特產報》等媒體嚴重違法案件的調查。

  其實,這幾家媒體的亂象,在整個媒體行業來看只是被曝光的冰山之一角。但這幾家媒體內部的管理混亂和出現的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則是很多媒體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的共同弊病。

  比如該通報中提到的《購物導報》聘任的一名姓王的副社長。其實他根本就不會做新聞,只是個會敲詐的老手。他的參與,把本來很正規的報紙做成了用以敲詐的工具,這不出問題才怪呢。然而,這也是很多媒體都樂意接受的方法,就是聘任社會人員來參與媒體的經營,目的是為了單位增加收入。領導層都可以這樣安排,記者、編輯們肆意濫用媒體的權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散文網: )

  說起利用媒體的身份進行敲詐,這是屢見不鮮、屢禁不絕的現象。如果媒體單位管理嚴格,秩序會好些;如果稍有鬆懈,就會有人鋌而走險,做出一些非法的行為來。

  這些年,隨着媒體機構改革的加大和深入,圍繞經濟利益開展工作,成了相當一部分媒體工作的目的。然而,這是明顯違背了作為媒體的社會主導作用的正面意義。比如給記者制定發行任務,給記者制定經濟效益,這都是讓人十分尷尬的事。這些事在行業內早已不成為秘密,一個記者證分別定為十幾萬至幾十萬元的經濟任務則是十分平常,有的媒體還拿記者證賣錢,一個記者證從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要根據媒體影響力的大小來確定。對於這些內部規章,有時讓記者自己都分不清,到底自己是做記者還是做業務員;到底是做新聞還是做生意賺錢。

  至於說媒體出現多少亂象,就淺嘗輒止,蜻蜓點水的說這些吧!外行人只當看成是一種社會中存在的現象,內行人就各自揣摩吧!

  瓶頸種種

  一、政治家辦報,企業家經營的理念的模糊不清;

  這個口號是由中央決定的制度性的當今中國媒體的運營的基本方式。在實際操作中,第一存在政治家的身份不明確,按照現存的模式來看,所謂的政治家就是黨委或政府官員。而當下並沒有哪個黨委或政府官員個人出面創辦媒體的。只要是主流媒體,沒有一個不是黨委、政府或部門主辦的;有些商業性的媒體,就是被主流媒體排斥在外的,創辦者大都又不是所謂的政治家。

  說起企業家經營,這個方法實際上是非常普遍的。從主流媒體的羞答答的不願承認,到商業性媒體的公開承包,怎麼也離不開企業家的參與。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偏激的說一句,企業家經營媒體,就和中國沒有百年企業一樣的不長久。至於原因應該是路人皆知的——中國的企業家大部分都是沒有長遠戰略眼光,有的只是急功近利的短視思維和舉措。這就造成了媒體業的另一種尷尬——經營者經營周期的短暫而一茬接一茬的循環往複。一會兒這個即位,一會兒那個下台,好像走馬燈一樣的不穩定。

  二、媒體人的窘境;

  在中國,媒體單位雖然被定性為事業單位,可實際上和其他的事業單位有着根本的區別。隨着機構改革的繼續深入,媒體雖屬於事業單位,可又鼓勵市場化運作,也稱為商業化運作,這個改革的後果就是把大部分媒體推向了市場。而推向市場的直接表現就是自負盈虧。比如記者採訪期間被拒絕,或者被阻攔,那就毫無辦法繼續下去,因為沒有行政權力的支撐,更沒有強制性的權力;如果記者在採訪期間遭受人身損害,也只是按照普通公民之間的故意傷害的侵權責任來處理,即使被打死也是如此;但如果記者利用媒體人的身份進行犯罪,那就截然不同了。第一是按照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進行處罰;第二是可能還被加重處罰。最近出台的關於詐騙罪的立案標準就可體現出來。即普通人是兩千元,而記者則降格為一千元。

  在媒體業,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中國的新聞法一直出台不了,也是造成媒體業混亂、無序、窘迫的原因之一。

  三、媒體行業的效益問題;

  這個問題,回答是肯定的,不賺錢媒體怎麼生存。然而,說是賺錢,還要看在什麼時間賺錢,在什麼情況下賺錢。當然,除了賺錢的階段,無疑就是賠錢。我看過很多關於西方知名媒體的發展歷程的文章,也看過國內的一家報紙《華商報》的成功經驗,並沒有發現有什麼捷徑,都是按照做媒體的規則一步一步奮鬥出來的。可為什麼國內很多媒體都吵鬧着賠錢?這就出現了圍繞為什麼賠錢而出現的很多話題。

  這個話題,最常見的說法就是中國的媒體經過從行政化、政府化而改革為商業化或市場化以後,出現了很多不適應的情況。首先就是政府逐漸減少了資金的支持,而逐漸的推向了市場。媒體的市場經濟局面,在中國有很多地方還相對有些模糊,因為短期內媒體本身還調整不好自身的定位。這還是從主流媒體——即官方媒體的情況來入手。至於商業性媒體,則更為艱難,然而成功率倒高於主流媒體,這就是創辦者或經營者市場思維意識主導下的走什麼樣的經營模式的問題。

  企業家經營媒體,包括官方和商業性的,都存在很多的不同。比如傳統媒體前期還佔據着優越的地位,而新媒體必須要有一個大眾認知的過程。換句話說,新媒體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知的過度時間,這個過渡期也就是投入階段。投入階段的經營目的或方向,主要應定位在創造社會效益。所謂的社會效益也就是社會大眾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對於一個正常運營的媒體來說,前期的投入不能算作是賠錢,過去之後才開始收穫經濟效益。然而,很多企業家投資經營媒體,卻不理解這個過渡期,總以商人固有的思維,見效益越快越好。如果長時間不見效益,就會產生抱怨,甚至於半途而廢。自己不做了,還會宣傳這個行業不好做,這不好,那不好,這個問題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隨着這種局面的發展,一部分媒體人也就失去了工作的穩定性。因為失去了穩定性,也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積極性。

  四、壟斷性和開放性

  咋一看,這是兩個矛盾的詞語,然而現實當中就是這樣的狀態並存著。說起壟斷性,這是中國政治體制決定的。大家都清楚,中國的媒體歸誰管?除了中宣部還是中宣部,找不出第二家。中宣部下面的各級地方宣傳部,又控制着各級的地方媒體。如果非要往下說,那就是都無條件聽從於宣傳部門的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或廣電管理部門。宣傳部門的控制,也稱為監督,是代表各級黨委的態度。所謂黨委,也就是實際上毋庸置疑的各地各級最高的權力機構。這句話,很有些敏感,但如果以法律人的身份倒沒有什麼錯處。媒體人都知道一個說法:重大事件的報道必須以某某社的通稿為準,或必須轉發某某社的通稿。這是宣傳部門的一個通常的規定,也是各媒體通常的做法。再比如某地發生具有影響的事件,當地宣傳部門會挺身而出,封閉或壟斷消息,命令各媒體記者不得隨意報道,必須經宣傳部門報經黨委研究決定后再決定報與不報,怎樣報道。從這些方面來說,壟斷性則是顯而易見的,不必隱晦;

  隨着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一種新型的媒體應運而生——這就是網絡媒體。因為網絡受眾人群的巨大,新聞消息的控制幾乎成為不可能。這就隨之打破了對新聞壟斷的格局,新聞發布成了無處不在,無處不能。同時也打破了只有媒體機構才可以發布新聞的格局,成了任何網民都可以隨時隨地發布消息的自由狀態。因為自由,也的確存在很多失實的報道。也是因為這些新問題造成的社會影響,導致了新聞管理者的不適應。這種情況下,對新聞管理者來說,網絡的整頓好像成了當務之急。中國有句口號叫“在探索中前進”,所以很多問題的解決方式也是在探索中嘗試的。因為探索中的不確定性,利用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時也存在過激和偏頗的現象。正是這些過激或偏頗的做法,又導致了社會新的矛盾的發生。這些新的矛盾,則又阻礙了媒體發展的積極性。

  總之,媒體的發展需要多種積極元素的支撐,在這些積極元素小於消極元素或處在僵持階段,媒體的發展遭遇諸多的瓶頸則是在所難免的。

  如何打破瓶頸

  一、這又是個極大的話題,但還是需要降格來說。但不管我怎樣的敘說,其實還是這幾句話,為了免於啰嗦,就總結為幾條來予以說明我的觀點。

  國家首先要出台《新聞法》,以法律的形式,把媒體權身份定位、創辦者的範圍、權利、職責、工作方式、法律保護等等方面予以規範;

  二、以法律或法規的形式,確定媒體報道的自由度,也就是報道的權利和範圍;

  三、鼓勵企業家參與媒體的創建和經營,鼓勵媒體做大做強。

  瓶頸的意思

  瓶頸一般是指在整體中的關鍵限制因素。瓶頸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含義。生產中的瓶頸是指那些限制工作流整體水平(包括工作流完成時間,工作流的質量等)的單個因素或少數幾個因素。通常把一個流程中生產節拍最慢的環節叫做“瓶頸”(Bottleneck)。更廣義地講,所謂瓶頸是指整個流程中制約產出的各種因素。對個人發展來說,“瓶頸”一般用來形容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停滯不前的狀態,這個階段就像瓶子的頸部一樣是一個關口,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頸處。

  猶如當今的媒體業,看似紅火,卻是混亂;看似眾多,卻是無序;看似公正,卻又存在很多的不一定。而這些,則都是媒體業發展中的瓶頸。

  特別註明:本文的評論不包括港、澳、台媒體。

  2013年7月30日

您正在瀏覽: 瓶頸
網友評論
瓶頸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