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愛情散文 > 游丹山石門峰

游丹山石門峰

手機:M版  分類:愛情散文  編輯:pp958

  游丹山石門峰

  馨梅居士

  石門峰俗稱雙扇門,是丹山三十六峰之第十二峰,因峰的西北面絕壁上鑲嵌着兩塊巨石,形如兩扇關閉的大門而得名。

  今年的小陽春時節,頗有陽春三月的味道,在朋友的邀約下,我們驅車前往神往已久的丹山,探秘石門峰。

  站在峰下,仰望峰頂,蔚藍的天空上白雲輕飄,峰頂直插雲天。鑲嵌在半山懸崖中的石門峰,在雲霧繚繞中時隱時現,給人神秘的感覺。峰下農家小舍的屋頂升起裊裊炊煙,小鳥的歡鳴和農家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給石門峰增添了靈性。

  在嚮導的帶領下,我們沿着羊腸小道,手腳並用連走帶爬艱難地向石門峰攀行。衣褲不時被滿山的樹枝和藤條棘刺掛住,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用雙手將其撥開再慢慢挪動腳步,雙手被棘刺划起了一道道血痕,雙腳顫顫威威地小心前行,500多米的路程我們一行花了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才到達石門峰。( 散文網: )

  站在石門峰前,近距離觀察不禁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嘆為觀止。石門峰由輪廓分明的“門框”和兩扇“大石門”組成。門框巧奪天工,像是為石門量身定做似地與石門天然渾成融為一體;石門光滑平整猶如機器打磨而成,上面幾處下雨時留下的水跡尤如畫師筆下的水墨荷花大氣又不失淡雅。仰望門頂,頂沿彷彿與天際相連,天空上飄蕩的白雲,天然地成了這龐大石門的門楣。放眼望去,纖陌縱橫的田野和錯落有致的農家小舍在濃霧中時隱時現如海市蜃樓般的虛幻又寫實。

  門上數十字的篆文已經模糊不清,只能依稀可見其字跡。據說這是何仙姑在此清修時留下的墨寶。相傳,這裡曾是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清修之地,在此修行的何仙姑樂善好施,有求必應,無論誰家差長缺短只需傍晚來此焚香一柱,告之缺什麼,第二天早上,這裡就有你需要的東西,等你渡過難關,再到此焚香原物歸還。此消息不知怎麼傳到當地惡霸的耳朵里,他謊稱家裡無糧需借黃谷一擔,何仙姑按需給他,誰知他在歸還的時候,昧着良心將谷糠放在黃谷下面,少還了三分之二的黃谷。從此,再也借不到任何東西,何仙姑也因此遠走他鄉修行,臨行前在石門上刻下這數十篆文,表達其憤慨之情。這個傳說無從查考,但門上的篆文確實告訴我們,在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曾有古人到此一游。前清舉人李春生曾題詩曰:“姑射仙人去不還,青鸞不在石門關,心期一片隨流水,盲黛雙溝逗遠上。符篆尚能分綠宇,瀑布聲中響法雷,尤愛小峰長拱立,夜踏天風引佩環。”這從另一個側面佐證這個傳奇故事。

  何仙姑樂善好施的傳奇故事已成過往。而今的石門峰下,新農村建設讓一座座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層層梯田上綠油油的麥苗翻滾、山嶺上成群的牛羊自由地放牧、農家小院里不時飄出歡快的歌聲……勤勞樸實的山民用勤勞的雙手,換來了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和諧生活,這豈是何仙姑施捨所能做到的?

  在夕陽的餘輝中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石門峰。回頭遠望,石門峰在晚霞的輝映下更添神秘的色彩,讓人為之神往、駐足、探尋,產生遐想。

您正在瀏覽: 游丹山石門峰
網友評論
游丹山石門峰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