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我為自己取名為斷,是源於佛經中的“斷愛近涅盤”一說。

  在我看來,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應該斷掉。人生苦短,對於屬於自己的東西,我們珍惜都還來不及,又何況是那些與我們擦肩而過不再屬於我們的事物呢?

  郭襄因斷不了楊過,黃衫青驢赴天涯,天涯思君不可忘。或許我們都曾期待崑崙三聖何足道陪伴她,可她斷不了楊過,只在四十歲時看破紅塵俗事,創峨眉。誰也不能肯定張君寶斷了郭襄,否則,那銅人又怎會在懷裡近百年;否則,又怎能猶如那黃衫女孩在眼前?

  李尋歡出關十年,最後回來也只有一個老夥計陪伴,看他手裡削的木像,就知他未曾斷過林詩音,幸好,故事的結尾,他斷了她,才能和孫小紅攜手游海外。王語嫣也從未斷過表哥慕容復,即便段譽曾捨身相救,也幸好,故事的結尾,她斷了他,最後,才能和他廝守。

  誰能否認斷了后就不會有美好的結局呢?作個才人真絕代, 可憐薄命作君王的李煜,因斷不下江山,只是朱顏改的悲傷讓其鬱鬱寡歡。魯迅斷了醫,有了朝花夕拾。比爾蓋茨斷了學業,有了世界首富。杜甫斷了那五斗米,有了詩聖。鳳凰浴火而涅盤,人斷愛而涅盤。

  釋迦牟尼說法時,曾舉了一個譬喻來講“斷愛”,他說:“有人在旅行時遇到一片大水,這邊岸上充滿危機,水的對岸則安全無險,他想:‘此水甚大,此岸危機重重,彼岸則無險,無船可渡,無橋可行,我不免採集草木枝葉,自做一筏,當得安登彼岸。’於是那人採集草木枝葉做了一隻木筏,靠着木筏,他安然抵達對岸,他就想:‘此筏對我大有助益,我不妨將它頂在頭上,或負於背上,隨我所之。’” 舉了這個例子以後,釋迦牟尼指出這人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他不能斷愛,那麼他應該如何處置呢?佛陀說:“應該將筏拖到沙灘,或停泊某處,由它浮着,然後繼續行程,不問何之。因為筏是用來濟渡的,不是用來背負的,世人呀!你們應該明白好的東西尚應捨棄,何況是不好的東西呢?”

  我們這一生,都在不停的付出,不停的奢求,可又有誰真的捨得斷掉那些不曾屬於我們的東西呢?情深時,捨不得放下;習慣后,捨不得丟棄;擁有后,更難捨棄。可是,生命中太多的過客,太多的擦肩而過,你若不斷,又怎能迎接新的一天呢?空杯裝水最多,虛心才能接受,該斷的便斷了吧,誰又能說,這斷愛不是涅盤?

您正在瀏覽: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