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楊源鐵坑殿、媽祖李三娘

楊源鐵坑殿、媽祖李三娘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桅檣出火海浪破,神鬼役使忘險艱。”“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禱即聆。”這些歷代詩句無疑是對媽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真實寫照。海上媽祖林默又稱“天後”、“娘娘”。北宋初年人,在一次救助遇難船隻時不幸遇難.只活了短短二十八歲。因她能識水性,辨潮音,觀星象,為人治病,扶危助困,從而被人傳頌了一千多年。因默娘生前與民為善,傳說媽祖死後其魂仍系船員的海上安危,常穿紅色的衣裳,腳踏祥雲遊歷於海島之間,每當船隻遇到暴風巨浪有危險時,她都會化作紅衣女子幫助船隻脫離險境。漁民很是感恩,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海上媽祖”,並立廟祭祀,千百年來香火不衰。

  海上有媽祖林默,陸上也有媽祖,陳靖姑,又稱臨水夫人,是民間塑造的一個極具神的色彩的傳奇人物。她與林九娘、李三娘三人結拜為三姐妹,她們為民祈甘雨解大旱,除瘟疫斬白蛇,佑婦幼濟良民,深受百姓愛戴。陳、林、李三夫人作為懲惡揚善、護國佑民的“陸上女神”,被信眾奉其為“陸上媽祖”,與“海上女神”媽祖林默齊名。據說“陸上媽祖”的發祥地共有三處,分別為“世傳臨水(隸古田)為陳夫人祖殿,轉水(隸寧德)為林夫人祖殿,鐵坑(隸政和)為李夫人祖殿。”鐵坑殿位於政和縣楊源村鐵坑山腳下,據說李三娘剷除危害百姓的鐵坑山烏鴉精后,李三娘在此建殿坐鎮,故而便有了鐵坑殿。被譽為“陸上媽祖”的發祥地。媽祖在台灣在台灣很受信仰,媽祖代表着“根”,代表着家鄉的一切。陸上媽祖之一的李三娘在台灣的信眾多達10餘萬,台灣高雄的慧賢宮、峰月宮都是祭祀李三娘的百年主廟,近年來,隨着海峽兩岸進一步對媽祖文化、李三娘文化的研究,使得台灣信眾們自發到楊源鐵坑殿尋根訪祖,一批批虔誠地越過台灣海峽前來進香。如今鐵坑殿左右是翠綠大山環抱,,一條起伏的小溪清流奔騰從門前而過。鐵坑殿的面積不大,僅有大殿、下殿、偏殿,殿雖小則名氣大,政和隨着寧武、松建高速開通,台灣信眾也頻繁前來拜謁,鐵坑殿因而更彰顯海峽兩岸同根、同祖、同文化的淵源。

  在鐵坑山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景色,聽着鳥兒啾啾,嗅着花的芳香,領略着山清水秀,讓人愜意無比。殿前那條靜靜流淌溪水可以帶走流逝的歲月,卻帶不走屬於這座鐵坑山風景秀麗的美好,更帶不走李三娘祖殿鐵坑殿的歷史。鐵坑殿始建年代史料沒有記載,作為李三娘的祖殿,大殿里敬奉着陳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位大奶。透過裊裊的香火,眼前的鐵坑殿被濃重而飄渺的香火沉沉熏染,站在殿里,我用敏銳的眼光在注視着三位大奶那千年來不變美麗而慈祥的姿勢,不變的眼神。大殿的三位大奶在靜靜地注視着那些信眾艱難的表情,聆聽着那些信眾訴說著的委屈,我突然間強烈地感覺到大奶其實就是一位慈祥的母親!因為她們博愛,因為她們仁慈,因為她們善良……,更因為他們是一位救苦救難的使者!……望着鐵坑殿那被香火熏染得暗裡透紅的三位大奶,她們淡定而坦然地享受着海峽兩岸聚來的的信眾們虔誠的供養。我放下繁雜的工作,瑣碎的生活隨着信眾們一道也上前點了三柱香靜靜地跪拜在她們面前,仰望大殿懸“鐵坑祖殿”豎匾和“聖母威靈”橫匾。我祈福人世間溫馨、和諧、國泰民安!

  陸上媽祖陳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姐妹面對人們的危難和痛苦,用他們自己的力量,實實在在地幫助百姓擺脫現實的危難,深受百姓愛戴。把這樣的人尊奉為神,那無疑完全是民眾自發的。千百年來,她們的事迹越傳越廣,在海峽兩岸逐漸形成了神奇、博大的媽祖文化,這種文化涵蘊着“救苦救難、除暴安良、無私無畏、熱愛和平、甘於奉獻、護國佑民,”的“媽祖精神”。“風暖冰雪融,潮平兩岸近。”無論是海上媽祖還是陸上媽祖,其媽祖文化均滲透着海峽兩岸濃郁的中華民族意識。“人同根、神同源”,血緣、神緣使兩岸的親情、鄉情、信眾之情等諸方面情誼進一步加深,李三娘正以其獨特魅力的媽祖文化撥動着台胞的心弦,吸引着無數台灣媽祖信眾前來拜謁,拉近了兩岸的距離,同時匯聚為一股激流推動着兩岸媽祖文化的交流,如今媽祖文化已成為海峽兩岸“真”的體現、“善”的化身、“美”的象徵、“和”的願景。

  站在這片翠綠秀美的鐵坑山,我不僅愛鐵坑山,愛鐵坑殿與信眾一起時渲染出來的濃濃禪意和李三娘文化,更愛那普渡一切難、化解一切苦的上上之人——陸上媽祖陳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位大奶。三位大奶與海上媽祖林默所形成的媽祖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經過千年的演繹,媽祖文化其所宣揚的普世價值和所釋放出的精神魅力,已成為連結海峽兩岸及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

您正在瀏覽: 楊源鐵坑殿、媽祖李三娘
網友評論
楊源鐵坑殿、媽祖李三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