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魁星閣

魁星閣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魁 星 閣

  巴中的魁星閣,今位於巴州區圖書館側,古色古香,左邊是兩棵巨大的黃角樹,一紅一碧,相互映襯。巴中人知道魁星閣的肯定很少,但不知道這兩棵黃角樹的可能真的不多。

  寫到這,我不得不先介紹一下這兩棵巨大的黃角樹。說它巨大,一點也不為過,偌大的樹冠遮天蔽日,無數枝椏努力伸展,遠遠看去,就像是團團綠色祥雲。走近,你便能看到這兩棵黃角樹大得驚人,遮蓋了足足有七八個籃球場那麼大的一片地面。再近些,粗壯的樹榦赫然展現在眼前。兩棵樹間隔大約四五米,每一棵都是三四個人合抱那麼粗。這麼粗的樹榦,並不是一根直直的樹榦,而是無數大大小小的枝幹盤曲環繞而成,溝溝壑壑,像是一道道山脈和河流,那深褐色的樹皮十分粗糙,向我們述說著久遠的歷史滄桑。我不知道這兩棵大樹裡面隱藏着多少年輪,也不知道它倆曾經歷了什麼,但我知道它倆一直鮮活亮麗的活在巴城人的眼前,而且我還知道關於他倆的一段小插曲。記不清是哪一年的夏天,天氣很炎熱,巴中街頭巷尾都在談論這兩棵黃角樹,說這兩棵樹每天下午四五點鐘,樹頂便會升騰起一縷縷白煙。越傳越神,四面八方的人都趕來看稀奇,我也去了。果不其然,樹冠上一縷縷白煙不斷升騰。很多年老的人還趕緊跪下作揖磕頭,口裡念念有詞,還有的說這是神樹顯靈,巴中要發達了。直到今天,當年黃角樹生白煙的事在我的腦海中依然是個不解之謎。直到今天,我來到兩棵黃角樹的身旁,看到的是在它們的樹榦和枝丫上都拴着無數紅綢子,巴中人稱之“掛紅”。看來,黃角樹真是以“神樹”活在人們的心中的。

  我沒有把話題扯遠,因為沒有這兩棵黃角樹的陪伴,魁星閣將是多麼孤單;沒有這片綠色的映襯,魁星閣的色彩將是多麼單調。

  黃角樹的枝椏伸展到魁星閣的一角,這座三層樓的硃紅色的古建築便有了生命感。

  據1997年版《巴州文化志》記載:

  “魁星閣位於巴中古城東北隅,瀕臨巴江,閣中原塑有“魁星”,因而得名。它坐東向西,平面為正方形,三層木結構,佔地310平方米,重檐歇山頂,綠色筒瓦,四角起翹,花磚屋脊,正脊中塑碎瓷鑲嵌的寶瓶。梁架為抬梁式,六架椽袱,前後乳袱搭牽用四柱。檐下拖斗拱朵。出三跳四鋪作。出檐深遠,瀟洒飄逸。四邊牆外塗丹,並裝有各種圖案的木窗,閣身層層內收,二三層有迴廊,寬為0.6米,木質樓板。底層面闊三間9.85米,進深三間9.85米,素麵台基高1.95米。先建時砌踏道入閣。現改成從西而入,仿清式雲柱欄板,垂帶式踏道11級,長4.4米,寬0.32米,閣體通高18米,建築面積224平方米。”

  魁星閣古樸大方,特別是窗欞工藝精湛,花鳥蟲魚,雕龍畫鳳。雖然歷經風雨侵蝕,色彩盡失,但依然不減精緻,不減厚重。

  據《州志》載:“魁星閣在宕梁書院內。康熙中,知州沈五果建。乾隆中,知州齊光祚重建。嘉慶初毀於兵燹。十八年,暑州知州顧堯峰修復有記”。魁星閣居然已經歷經三百來年的滄桑歲月,幸好有那麼多的有識之士,一次次讓其重生。現在的魁星閣是一九八四年巴中縣人民政府撥款加以維修的。當時這裡是縣委招待所所在地,幾層小洋樓,到處樹木成蔭,花草遍地。

  今天,我來到魁星閣下,看到位於幾步石梯上拱形圓門的一側掛着一張吊牌,吊牌上書寫着“巴中市巴州區文物管理局魁星閣保護站”。門口一個中年男人翹着二郎腿,嘴裡叼着香煙,坐在一把沙灘椅上,身邊是一張小方桌,方桌上擺放着一杯茶,一張報紙,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門上,掛着兩條黃色的布帘子。門內,兩側擺着無數把藤椅,藤椅上坐着一些老漢,有的正在高談闊論,有的正細細地品嘗着杯里的茶水。保護站?這裡莫非是一個茶館?果真是一個茶館!裡面光線不太明亮,但足夠我看清周圍的一切,這裡確實是一個茶館!這麼大的空間,堆滿了東西。左側,擺放着幾張木桌,有一張木桌上擺滿了喝茶的白瓷杯,桌角有一位五六十歲的婦女正在吃早飯,被告知這是老闆娘,也是保護站的負責人。右邊堆放着兩摞高高的沙灘椅,把黃色木樓梯的樓梯口堵得死死的。樓梯的顏色還比較鮮艷,可能漆過沒幾年,不像我在外面看到的二樓三樓的窗戶那樣露出木質本色。

  “可以上樓去看看嗎?”我問老闆娘。一位老大爺搶着說:“上面都爛了,有啥看頭喲!”我遺憾的看着周圍的一切,無數雙眼睛也在看着我,看着我這個手裡拿着照相機的人,他們一定覺得我很怪異,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得出。

  遺憾的下樓,我在魁星閣的四周轉了轉,這時,無數事物清晰的進入我的視線。無數高低不一的樓房,無數修房造屋留下的碎磚爛瓦,無數蓬頭垢面的太陽傘,以及傘下簸箕大的小攤點,無數橫七豎八停放的三輪車、摩托車、小轎車,無數行色匆匆目不斜視的身影,還有魁星閣右側窗子上晾曬的運動鞋,還有被一輛車遮擋着的紅色大理石碑,石碑上記載着這裡曾是中共巴中道委巴中蘇維埃政府所在地。除了黃角樹展現一片蓬勃的生命力外,這裡的一切顯出一種凌亂,一種頹敗,讓我內心的沉重加深。

  在來魁星閣之前,我查閱了很多資料,知道魁星,又稱奎星。究其源,與古代奎宿崇拜有密切的關係。奎宿為星官的名稱,又叫“天豕”、“封豕”,為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認為他是主管文運的神,遂對其加以崇拜。清代學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二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略見自“奎”而“魁”的緣由。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高第即稱作“魁”,就是出於“魁”與“奎”的同音,並有“首”之意的緣故。看來當年知州沈五果修建魁星閣是用心良苦,希望在他執政這一方土地時能夠人才輩出,科甲及第。還有知州齊光祚、顧堯峰如果看到他們一次次重修魁星閣已經搖身變成一個茶館,他們應該早已是捶胸頓足吧!

  我也看到了一份巴州區人民政府在2009年發的文件—《關於公布川陝省總工會舊址、迴風亭、石門寺摩崖造像、魁星閣等四處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的通知》上面有這麼一段話:“ 魁星閣(【2007】114號第七批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範圍:西至區委招待所二宿舍屋檐外;南至區圖書館平房後壁;西至區委招待所南面水泥路與三合土地板交接處;北至區委招待所人行道旁邊花園基腳石10米處”。

  魁星閣,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曾與迴風亭、凌雲塔齊名,而今迴風亭、凌雲塔的四周敞敞亮亮,早已是花團錦簇,綠樹成蔭,巍然聳立着挺拔的身軀。魁星閣呢,雖然穿了一件新衣裳,但依然屈身於樓房、車輛、棚架中,要不是有蔥鬱的黃角樹的陪伴、鼓勵,不知那件新衣還能帶給它什麼歡顏,竟然落到“滿眼高樓拔地起,古迹權充小茶苑”(摘自網載向秋詩歌:《巴中的魁星閣》)的地步,魁星閣真應該潸然淚下了。

  即將離開魁星閣,回首,魁星閣門前的平地上喝茶的越來越多了,“巴中市巴州區文物管理局魁星閣保護站”上的“保護站”幾個字是那麼刺眼。一牆之外的魁星閣小廣場,青磚鋪成的地板光潔平整,棵棵舒枝展葉的銀杏樹笑看着成百上千的紅男綠女的輕歌曼舞,還有幾個大型的兒童遊玩器具正歡快運轉,同時播放着悅耳動聽的兒童歌曲“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我期盼着魁星閣的春天。

魁星閣 範文推薦:

  • ·頭台魁星樓
  • 您正在瀏覽: 魁星閣
    網友評論
    魁星閣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