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大自然的日曆》有感

讀《大自然的日曆》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大自然的日曆》有感

  生命在大自然里穿行

  ——讀《大自然的日曆》有感

  家有兒女愛心志願者 飛翔

  沒有哪種力量可以像習慣的力量那樣,隔絕我們的視線,無視人類成就帶來的益處。正因為如此,旅行家才身心愉悅;行走中,習慣就像凍傷的葉子一樣脫落,我們心靈光裸的枝丫在春天來臨前會孕育新的芽孢,以備後用。芽孢使我們歡欣,放佛生命重又開始。——【俄】米普里什文

  一直喜歡閱讀隨筆,然而閱讀純生態文學的隨筆還是第一次。閱讀《大自然的日曆》后,才發現自己的心靈是如此乾涸。

  是塵世的灰塵讓心靈早就成了沙漠?還是習慣的力量,讓自己只沉浸於自己的世界?生命本應該是一個旅程,但我們有幾人成為了旅行家?在自己的命運里沉沉浮浮,一輩子活成了一個苦行僧,卻不記得那花開的聲音,那蟲鳴的清唱,那水流的潺潺。

  普里什文不是苦行僧,他是一個身心愉悅的旅行家。沒有鄭和下西洋的氣勢恢宏和驚心動魄,也沒有魯濱遜漂流的險象環生和峰迴路轉,普里什文只是靜靜地穿行在大自然里,穿行在春夏秋冬里,他的眼睛和心靈在那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恣意而敏銳的捕捉。

  向陽屋檐下第一滴水在為春天歌唱。

  仙鶴飛來了,天鵝飛來了,蒼頭燕雀飛來。

  青蛙蘇醒了,榛林花開了,肺草花開了

  杜鵑的第一聲啼鳴,第一隻夜鶯飛過

  ……,……

  普里什文就是大地的眼睛,靜靜地看着大地上的這一切讓我們早就熟視無睹的景物,用他行雲流水般的文字,淡淡地思索着,描述着,不着一點浮華,不鑲一絲功利。這種人與自然的融合,相敬相愛,真的讓人望而生羨。

  掩卷,望窗外,蔥蘢的樹下,一簇淡雅的小白花正盡情地綻放,一種喜悅竟也漫上了心頭。

  心兒跟着文字飛

  ——讀《大自然的日曆》有感

  家有兒女志願者 綠蘿花

  "紫色的森林上空,有兩隻大烏鴉在嬉戲,翻跟頭。""森林裡亮暗相間,五色斑斕,溝壑里水聲潺潺,水邊榛林沐浴着陽光,吐出了金黃的花穗。""早春柳樹初舒嫩綠,碧草吐出清馨,報春花也開了。"……

  《大自然的日曆》這本書,無論翻看哪一頁,各種植物的馨香、鳥鳴會撲面而來,讓人如同置身自然之中,感同身受,心也會隨着一行行的文字,沉澱,沉澱,一直沉澱下去,直到萬籟靜寂。

  很長時間沒有能如此沉靜地讀完一本書,無思無緒,跟着文字走,寫溪水看溪水,寫花看花,寫原野看原野……無聲的文字在我的腦海里上演着一幀幀的畫面,如同無聲電影,對大自然做着一場無聲的告白,帶着飽滿的深情。

  此後,我也學會了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花,小盆栽里冒出了一個綠色的小腦袋。廢棄的罐子里養着的蔥子綠得快要滴出水來。風吹,落葉在空氣中旋繞而舞。鉛色的天空劃過一隻飛鳥的身影……

  生活因此多了幾分美麗,心情因此多了幾分飛揚。

  在尋覓中期盼

  ——讀《大自然的日曆》有感

  家有兒女小志願者 馬思源

  湛藍如水的天空、扇撲着羽翼的水鳥、繞花起舞的彩蝶、成片成片的竹林、蛙聲一片的夏夜……媽媽嘴裡念叨的這些童年記憶,我們已經很少能看見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大自然變成了一種奢望,而這種奢望的突破口竟是從書中的字裡行間覓得。

  大青鳥、杜鵑、水蛾、螽斯、夜鶯……它們從米?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曆》飛了出來,飛到我的眼前,把我帶進我憧憬着的世界。

  "冬天,我們習慣於白雪;春天,泥土的氣息使我們心曠神怡;而夏天,我們聞慣了泥土的氣息;到了深秋,則又欣賞白雪的清香。"這是米?普里什文的自然世界,每個季節都有它的特殊符號和香氣。對於自然里的每一物,他毫不吝惜文字對它們加以讚美,在他的筆下,自然的世界里不分階級、不分類別,只有生命,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

  可是,我們現在呢?晨起,推開窗,你看到的是什麼?聽到的是什麼?我看到的大多是灰濛濛且帶着几絲曖昧的天空,傳入耳中的不是清脆的鳥鳴,而是刺耳的汽笛聲。這就是我每次迎接新的一天的早晨日常。

  我期待着,期待着,期待着米?普里什文筆下的大自然回歸我們身邊,去叩響大自然的門……

您正在瀏覽: 讀《大自然的日曆》有感
網友評論
讀《大自然的日曆》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