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讀書隨筆 > 口誅悲傷筆伐流年

口誅悲傷筆伐流年

手機:M版  分類:讀書隨筆  編輯:pp958

  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那裡。整日變換着華麗的霓裳濃墨重彩。

  你想或不想,它都心思縝密的訴說著悲傷。

  或頹廢,或憂傷,或裸露着滿眼的離殤。

  看不見一絲明媚,瞟不出一字陽光。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我不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不是能更準確的點到要害。

  感同身受。即使我身邊的很多密友都受到感染,確實。它據有很強的傳染性,是侵蝕大腦思想的可怕毒藥。

  郭敬明曾說過:“喜歡文字的孩子都有一顆充滿憂傷的心靈”。我寧願解讀成喜歡文字的孩子都一眼明媚憂傷,一眼紫陌陽光。

  文字本是一門欣賞藝術,它可以心領神會的給人最直接的感觸。倘若你每天摘詞度句的看到淚眼婆裟辛酸楚楚的充滿悲情的文筆,你的心情如何?

  落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挨板磚的準備。套用本山老師的話:“有話憋着不說不是能憋死而是能憋瘋”。

  在這個快餐速食文化的錦華年代很多事物都在日新月異的發生着改變。曾幾何時,我杵立在歲月口,捧着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的勵志故事書沾沾自喜。暢想着夢想之花在未來綻放的更加美好,稀罕各種紙制書頁的油墨味道。

  如今卻變了,網絡的崛起,更多的年輕人扎進虛擬以文字的方式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和心情。但我看到了太多的頹廢文章。

  我想問問那些躲在背後染指情殤的心?真的每天都有這麼悲傷嗎?整日充斥着生活都是滿懷憂傷嗎?需要大篇幅的揮墨潑灑傷心的情緒嗎?

  執筆人是酣暢淋漓了。可是你思慮過駐足的看客的心理嗎?

  通篇落泥成傷,見風思憶不被人後病嗎?

  古人的詩文只是在特定的時期尉籍自己的情緒。相比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會過多的離愁傷感滿腔悲鳴。以宣洩僨世之心。現如今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非要學古人舒懷感傷?

  但凡輕者無傷大雅,若整日沉浸於悲傷里不能自撥。便是以蛋疼的姿勢自居。

  不在悲傷里流淚,就在悲傷里堅強。

  人生不會完美收場,註定了附加上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直以為過多的宣洩悲傷是懦弱的表現。

  實講話只是情深之處傾瀉的窗口罷了。我不會堆詞砌句用華美的字眼去訴懷感傷。更不會捕風捉影般畫屏敝日。那豈不是一個病人無痛呻吟,故弄玄虛。

  畫外音知道你是個憂傷的孩子,但並不需要參雜手法把悲傷過度的去描繪。圍觀者眾多,為駁眼球效應,目的是達到了。可發人深省嗎?

  影響深遠,想起魯迅棄醫從文自然明白了。

  文字並不是乾乾淨淨的孤獨出現,它更能滲透進你的血液骨髓中去,提煉成你的行為思想。

  看見太多的寫文高手幻化各種高超的修辭手法以孤敖的姿態遊離於文章左右。我不得不承認你駕馭悲情文章的功力輕車熟路。且不論看客們看懂與否?光是華麗的辭藻足可以讓人俯首膜拜作者學富五車的舞文弄墨功夫。可是貼出來就是貽害眾多痴夢少年,他們微醉於你的悲情文字世界,被熏陶,被感染,樂不思蜀。然後在現實里糾結擰巴!拉回現實才突兀的感知現實生活的茫然,迷失了方向。一副悲天憫人狀。

  慢慢的抵抗力變差,內心也變脆弱。像個生病等待救援的病人徘徊在文字帶來的巨大衝擊力的陰霾籠罩下。

  所以說大悲大喜是上帝賦予人性的特定屬性,後知後覺才是人生。不需要執着於太多的情緒渲染潤色悲傷流年。

  喜歡明媚的憂傷。不見得純粹的積極向上的文字沒有生命力。

  :文/陌北

您正在瀏覽: 口誅悲傷筆伐流年
網友評論
口誅悲傷筆伐流年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