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忍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得得9

  我居住的這座城市東邊有一座山,就叫東山。山上的寺廟已經廢棄了,還殘存一些摩崖,其中有一個大大的忍字。佛教認為: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其實這就是忍,也是逃避。據說寒山(文殊菩薩的化身)曾經問拾得(普賢菩薩的化身):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是何等的忍耐功夫。俗話說,忍得一日之氣,免得百日誌憂。還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成語有:忍氣吞聲、忍辱負重、忍辱偷生等等,都與忍有關。《成唯識論》認為:“忍有三種,謂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忍以無瞋、精進、審慧及彼所起三業為性。”都是把安於受苦受害而無怨恨的情緒,以及能認可佛教真如的信仰當作“忍”的內容。所以《顯揚聖教論》說:“忍波羅密多:謂或忍受他不饒益,不恚性,或因安受諸苦不亂性,或因審察諸法正慧性。”由此推而廣之,對於其他一切事物之信受認可,亦可稱之為“忍”。作為佛教宣揚的一種美德,“忍”的重點,還是在要求安於苦難和恥辱。其實道教也是提倡忍的。《上陽子金丹大要》就指出:“一切常人,爭盡閑氣,惱亂身心,好訟欺貧,量可即奪,不顧因果,生死不悟。”儒家更是提倡忠恕與禮讓。所以《晏子春秋》說:“分爭者不勝其禍,辭讓者不失其福。”當然,不講原則是非的一味忍讓也是不行的。

您正在瀏覽: 說忍
網友評論
說忍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