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篇一: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反思

  一提到複習課,別說學生,就連老師都撓頭。學過的舊知識被老師一股腦地搬出來,然後就是機械地要求學生記定義、記概念、記公式,接踵而來的就是大量的練習。對這樣的複習,學生的興趣不高,教師也被搞的疲憊不堪。如何才能把複習課上的生動有趣呢?本節課我又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利用火柴盒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把數學與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掌握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又進行了一次的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再認為複習課枯燥無味,而是節節有新的收穫。火柴盒曾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但近年來被其它一些東西所取代,很多學生對它缺乏了解。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於是我把它引進課堂,並人手一個。學生在計算火柴盒的實際用料面積時方法多樣,做到了一題多解;在討論火柴盒的包裝問題時,學生的包裝方法不盡相同,大多數同學從省紙的角度出發,認為怎樣消失的面最大就怎樣包,也有個別的同學是從美觀的角度出發,提出了自己的包裝方案,更有一個平時學習較差的同學說出了他自己的包裝方法,說不一定要節省包裝料,兩個小面重合大面露在外面可以畫出美麗的圖案便於銷售,體現了現代學生的個性特點。整節課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生生之間的互動。最精彩的還是學生最後的發言:“我覺得,我們真的該保護環境了,因為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已經消失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已一步一步失去了綠色,我感到很心痛……我呼籲大家不再用一次性木筷,把綠色還給地球吧!”

  可我在本節中也有感到困惑的地方:當講到火柴盒的用料面積時,我讓學生試做,每人一種方法,做起后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方法,學生開始動手操作都在量有關的數據,做出結果,但由於學生量數據的誤差做出的結果不一定相等,在小組檢查時是否只流於了形式,在這裡我讓學生交流的是方法,是不是沒必要讓學生計算?計算的時間也浪費了,也沒起到什麼作用?這是我的第一個疑問;第二個就是在探究火柴盒的包裝時,學生說兩盒包裝在一起只要把大面重複在一起就節省包裝紙,小面重複在一起就會浪費包裝紙,是不是在這裡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做一做,把計算的時間用在這裡,那樣就不是走形式了,真正在這裡讓學生去感悟一下同學說的是否正確,這樣印象會更深?還有一點就是自己對多媒體的使用不是很熟練,導致在操作時不能夠得心應手。

  篇二: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反思

  新課標提倡:數學課要能夠給學生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生參與的具體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去發現問題,然後能通過獨立思考和集體合作來解決問題。此法特別適合低年段的孩子,但升入了中年段后,再創設書中的活動情景,讓學生跟着我在假象中學習,連我自己有時都覺得很彆扭,課堂上也再沒有孩子因為我一開課創設的情景而興奮應承的歡呼聲了,於是創設情景變成了走形式。

  中國人為什麼要學習語文?這個問題不言而喻。那為什麼要學習數學?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是深層次的,其最重要的我想還是應該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這是知識,更是能力。故而,我將中年段的創境着眼點定在——切實挖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購物》一課中,我先結合學校新建的實際情況,創設了“搭配、購買圖書館桌椅”這個具體情景,既起到了聯繫學校新建成這一生活實際來解決問題的作用,又激起了學生作為金二小主人,積极參与學習的熱情。然後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來展開學習,在一個較複雜的情形中去發現數學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進而利用這些條件去解決具體的問題,進一步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在後面的教學中,我又創設了一個“秋遊準備”的具體情景,不給學生活動的假象,實實在在的着眼於準備工作。開展活動前,我先請同學們根據以往的活動經驗,思考一下,要秋遊應該做哪些準備。於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着,如路線、車輛、參加人數、午餐的準備……這樣即為以下的活動創設好了情景,又讓學生對活動有了統籌計劃的意識。

  基於以上的做法,本節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效果也較好。

  本課的幾點思考:

  1、既然要創境激趣,而且要使創境有意義,可以讓整課的情景統一。

  2、在深層次、多角度的挖掘身邊的實際問題。

  篇三: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反思

  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讓學生體會到身邊有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就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通過讓學生尋找身邊的百分數,讓學生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各種標籤上不同的百分數的比較,學習百分數有什麼作用等。這樣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深切體會到原來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就有數學,而且離得很近,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親切感,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

  二、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有趣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中我注意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數學問題,為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探索知識的依託,使學生學會藉助生活經驗思考探索問題。例如,在為學校綠化出謀劃策時,學生討論非常積極,設計的方案各具特色。通過這樣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經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到數學的樂趣。

  三、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會探索解決數學問題

  我們的學生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小到身邊的衣食住行,大到自然現象到社會生活,他們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也有相當豐富的生活積累。因此,在“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中,我盡量根據實際生活情境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畫面,讓數學貼近生活,在組織學生活動中,引導學生討論解決數學問題,靈活處理教材,找准教學的起點。

  教學實踐使我更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領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在生活的原形,再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走進數學課堂,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數學,學好數學,感受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

您正在瀏覽: 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