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禪凈雙修辯

禪凈雙修辯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pp958

  原夫如來法門,無量無邊,但唯禪與凈土最為廣遍、最為簡易、最為直捷,可謂是了生脫死之最契理契機之法門也。特別是大法東來,至隋唐時,八宗并行於世,意氣蓬勃,高人林立。禪與凈土,亦在此時並弘盛行,廣為流傳,上普王公宰臣,下及庶民工商。最初舉揚之時,人根尚利,參禪者自可徹悟心源、當下知歸,悟後起修,免諸盲修瞎煉之過;念佛者的能全盤承當、諦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以圓滿菩提、了脫生死也。歷經宋、元、明、清至今,禪、凈二法漸漸步入下坡路,人根愈來愈鈍,獨修一門難以直下獲益,於是自永明延壽禪師作“四料簡”闡明禪凈界限及修行之難易后,明代高僧中便湧現出了三大改革家:除紫柏尊者力主直參向上一着外,蓮池大師提倡“禪凈雙美”、憨山老人主張“禪教合一”、藕益大師強調“儒釋道同源與律教禪統一”。清末民初,亦有“破一大時節因緣”之三老示現人間,開正法眼藏:虛雲和尚以宗門泰斗之身份勸人念佛,並在自己一手所重興之十大叢林皆開念佛堂,其老婆心切處顯然灼見也;印光法師則盡畢生精力,“密護諸宗、力弘凈土”,終使“善導高風、復見今日”;諦閑法師則終身不離講肆,而歸根結底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為根本利人處,“教演天台、行歸凈土”也。之所以有如是之口號的倡導,則說明人心不古,難以專精於一門而入道,必須正助合行、彼此兼資,方可了脫生死。此亦是諸大祖師迫不得已之苦衷,原始要終的是為一切眾生於現生了脫生死而着想,並以此警悟行人曰:精神最可愛惜莫浪用、光陰誠為珍貴勿虛度也。

  今日,佛法幾乎衰微至一敗塗地,知識稀少,禪、凈門庭都難以支撐。克實而論,禪獨被上上根人,中下之流難被其益。欲於現生了脫生死者,除凈土外實無別法。可今人好高務遠者多,並且心浮氣躁,能像愚夫愚婦一樣老實念佛者,實是少如麟角。嘗聞人美其言曰“禪凈雙修”,聽其言似乎超出尋常,究其實則禪、凈全無。何以言之?不到大徹大悟處,不得名之曰“有禪”。而今之參禪者,誰是真到此大徹大悟地位者?況且由於注重於參,逐將西方依正莊嚴等通通會歸自心,以此而否認西方依正莊嚴等的真實存在,則毫無信願求生之念,難以了他即自,雖名之曰念佛,實則與真實求生西方念佛之道相反而馳也。更確切點說,今之行人,不要說真實參究禪宗,恐怕連禪是何義皆茫然不知所指,亦連跏趺坐都難以坐穩,何況徹悟心源乎!又由於錯會“人間佛教”之“反死”真意,不但不能真實徹底深信凈土一法門,而更大肆詆毀、輕蔑念佛法門。即便是舉揚禪宗者,亦多是話柄充饑、說實數寶而已。不是借“不立文字”而信口開河,教人莫要執着,便是以己臆妄測全無旨味之公案境界。豈不知隨意教人莫要執着乃是拔無因果、斷人善根;以己臆妄測公案境界乃是泄佛密因、破祖心印也。話不宜多說,今則就以“禪凈雙修”而辨別之,以分清禪凈之界限,及禪凈之相互資補的原由,但願消除行人之疑慮,從而徹底深信凈土一法也。

  一、“禪凈雙修”之旨的最初提倡原由

  至於“禪凈雙修”之旨的最初提倡者,現在之一般學者認為是永明延壽禪師乃最先倡導者,其實則不然。永明禪師作“四料簡”,主要是為了詳示禪凈之有無、及利益得失之關鍵,以此自利,並以此而勸導行人徹底皈心凈土、專精念佛、志願往生。永明禪師既是凈土宗的第六代祖師,亦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一肩荷擔兩宗,乃宗門悟后而皈心凈土之人,堪與馬鳴、龍樹、智者、清涼等相提並論也。永明禪師大徹大悟后,則專精於凈土念佛法門,每日百八佛事、兼誦《法華》一部,夜往別峰念佛十萬。永明之“四料簡”貴在勸信行人“返禪歸凈”也,而非提倡“禪凈雙修”之旨。即永明本人,亦是以身垂範,其痛淚肝膽之心可見矣,無非是欲令行人於現生了脫生死也。對此若存疑惑者,請閱印光大師《增廣文鈔卷二·凈土決疑論》,自可冰消瓦解矣。

  其實,參禪教看“念佛的誰”,始於明朝毒峰本善禪師,當時禪師一心宏揚凈土、極力提倡念佛,可會下學者口雖念佛而心馳散,原因是學者難以徹底承當如來無問自說凈土法門之悲心,更未深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法門要旨。和尚迫不得已,洞察時機,俟眾收攝佛號之間,示以“念佛的是誰”,當下截取學者意根,教他從此發疑,以徹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要旨,從而死心踏地的勇猛精進念佛,以期證念佛三昧也。此乃“禪凈雙修”之最初提倡者也。只此一法,在最初提倡之時,最極最妙,甚為契合時機。疑時參禪,不疑時念佛。參禪時,則以體究“念佛的是誰”為話頭,當下截取意根而內趣心源、微細返照,以破疑生信為功用,從而達到的的深信凈土一法之不可思議的目的與功效也。念佛時,則須句句返觀,心心相續而不間斷,以“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及“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之兩重工夫而肯心念佛以契證念佛三昧也。

  要知,十方如來,出現於世,無非要人返妄歸真;歷代祖師,大意西來,先須要人明心見性。即便是前輩諸祖,以學者根鈍無可用心,教人蔘一話頭,亦是迫不得已之苦衷也。如:明朝之天奇本瑞、毒峰本善禪師等,在當時之所以提倡“禪凈雙修”之旨,因學者不契念佛,難以肯心念佛求生凈土,祖師在傍而不甘心,故直下詰問,猛力提醒,教人看此“念佛的是誰”之話頭,其目的在於要學者於此一詰問之言下而能急急迴光返照,就此話頭之落處而薦得自性彌陀屋裡坐、唯心凈土在方寸,從而深契佛心之慈悲,真信切願地念佛求生極樂也。

  所以,“禪凈雙修”宗旨的最初提倡,主要是為了對治行人念佛不契的弊病,如天奇禪師示眾云:“終日念佛,不知全體是佛;如不知,只看念佛者是誰。”若念佛者不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旨,實則難以肯心念佛也。不是昏沉、便是懶惰,難以念念不間斷地持佛名號,而心馳散。為了破除學者心中的疑團,便出此下策,令參而悟得自知。可見,“禪凈雙修”貴在破疑生信,即以參“念佛的是誰”而破除自己內心對凈土法門的不能徹底諦信情見,從而全盤承當、徹底掀翻也。此一當頭棒喝,主要是為了使行人明悟如來出世度生的徹底悲心,從而認清路頭,分清禪凈界線及修行之難易,返禪歸凈,肯心念佛也。也就是所謂的“禪凈雙修”,是以禪為破疑之先導,凈為人生之最後歸宿,應以禪為助、以凈為正。“禪凈雙修”在當時的提倡,主要是為了使凈宗行人更為懇切地專心念佛而提倡的,並非是修凈土者必須兼修禪也。若能深信凈土一法、肯心念佛,則不須參究“念佛者是誰”也。此法之提倡,乃是出於不得已之苦衷,何啻長夜達夜也。欲於現生了生脫死故,務須專精於凈業,且莫棄凈從禪,而以參究為事也。若固執先祖之最初提倡而以參究為己任者,則是以敲門瓦子打自己屋裡親生爺娘,不但不能善順祖意,反而於祖成惡成逆也。

  二、禪凈相兼的益處

  禪宗一法注重於參,以明心見性為急務;教下一門注重於照,以大開圓解為急務。如破千年之暗室,貴在燈明;欲出無始之攀籠,須憑妙觀。所以,宗門教人看話頭須起疑情,疑情不起功夫不能進步。修止觀只須直照,照用不起妙觀難以成就。其實,當今之世,人根陋劣,業障深重,於宗教二途難以徹底承當。要知,修止觀須破惑,方可了脫生死;參話頭須起疑情,疑團不打破終難悟道。莫說參話頭不悟,即便徹悟,而生死尚未了脫。足見宗教二種法門,皆非了生脫死之對治妙法也。若欲真實為了脫生死而修行用功,惟有信願持名念佛一法。可謂“出生死無別路,入涅槃唯此門”也。

  原夫百千法門,無非令人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無非令人以凈心為貴。宗教二門,皆以明悟心性為要為貴。宗門之所以強調以徹悟為修行之目的者,悟後起修,則比未悟以前自能勇猛精進數百倍矣,其自然親切之力不可言語也。教下之所以強調以求圓解為修行之急務者,依解起行,自可直趣如來覺道,以免行人因起我慢而誤入歧途也。如來在世之時,千機並育,萬派朝宗,無論行人修何法皆可當下成就。但在去聖時遙之際,若單以宗教二途為端的而不以凈土為歸,則於了脫生死愈趨愈遠矣。由是以故,自明朝以來,禪窟巨獅則提倡“禪凈雙修”之旨。教海老龍則無論教宗何家、但行須以凈土為歸,如諦閑法師乃“教演天台、行歸凈土”者。凈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亦究竟暢佛本懷之無上法門也,故我佛世尊破“一大時節因緣”而出興於世,以徹底悲心而無問自說也。真可謂“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也。 [1] [2] [3] [4]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禪凈雙修辯
網友評論
禪凈雙修辯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