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白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我最早感受電影是在高三,也就是說我所體會的電影史只區區一年,並不會有什麼高見了。

  但我知道我所喜歡的電影的基調,第一部觸動並一直影響我的國產片是王朔和姜文編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這裡要打一個迷糊,我已經不確定這部影片的導演是誰了。中國電影總是喜歡觸弄是非黑白,並敏感於倫常的,這看着是在接受現實,卻是我們民族致命的一個缺陷,很多弊病只能在電影里做夢似的回放一遍,而且只是通過少數代表的含蓄手法。

  張藝謀和陳凱歌的電影我接觸過不少,我只能說名家大家大抵是對群眾的口味罷了,被公認的東西好比現在風行的韓流,不定真有實質和含蘊,儘管這兩個國際導演在影視界的功績難能磨滅,其他鮮為人知的導演也是不容忽視的,我記得跟張藝謀一起超齡考取北電而他考取上戲的我的編理老師曾經說過險些使我對戲文產生動搖的一句話,說賈樟柯的電影因為票房少遊離於影視圈而如何如何。

  如果一個電影的好歹要靠群眾的審美情趣和金錢來衡量,那麼連帶戲劇以內的藝術也都只有夭折的命了,可以肯定的告訴這些個冥頑,無論爾等如何打着艷麗的幌子來排斥甚至扼殺新的娛樂風潮以保全傳統文化,都只顯露出傳統文化經受不起打擊只能作為保護對象並且始終沒有成熟過的稚嫩罷了。中國太多老得棺材板叮咚響或者勝似茅坑裡的棍子的藝術家在混飯吃。如果說電影是大類藝術的整合,時代顯然太需要王小帥之類年輕的導演。

  說到被權威忽視其實是被年齡(權威多為中老年)輕視的年輕人,魯迅曾經反覆的強調要如何怎樣我們孩子,其實也承認了新生代終將成為時代的主宰,但我發現很多趨勢的發展總是錯開的,年輕人總是希望得到中或老年前輩的認可,才能實現社會的主導,卻總是推遲到中或老年的時候才能顯現其存在的價值,而當你去實現這些價值時,你又發現它已經不適合下一代同樣希望博得你這個中或老年前輩認可的年輕人了。可見年輕人是不容延誤和怠慢的。

  我們總把年代久遠的東西看得很成熟,其實很多東西只是一直處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並且隨着時代的變幻不斷的新舊替換着,這就是為什麼你無法在各個年代找到完全吻合共通的文化,你憑什麼就覺得你所處的時代所掌握的文化就是成熟的。如果不怕氣活馬克思的話,我認為成熟只是相對的,文化也只有適合不適合於一個年代罷了,大家都在總結和摸索規律,憑什麼只有按照傳統或個人的總結才算絕對的適合。

  電影也是一樣,大勢所趨不定是絕對好的,但抱殘守缺就一定是差的。中國的影視界很多時候不僅封建,甚至是存在着霸權的,典型的比如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被列為禁片。到現在我還無法理解這部並沒有涉黃的片子究竟是以什麼理由被禁,比起港台槍械刀斧的暴力,裡面至多幾個年輕人拍了幾下板磚而已。可以想象到底有多少優秀的片子遭遇了何其無理的扼殺。

  比起嚼咬不動拐彎抹角來闡述某個道理表明某種現象的《紅高粱》和《黃土地》,很少有類似《十七歲的單車》和《陽光燦爛的日子》那麼行跡鮮明表現中國青年心理的片子了,做為淺薄的現代人,我顯然無法理解前輩們反覆咀嚼一塊陳年的阿膠會不會品出鮮味和滋補的僥倖心理到底多有意義。但我相信那些交待半天看上去含而不露其實含而暴露的亂倫偷情,是遠沒有馬小軍看着米蘭的奶子直接想佔有這麼直入心底貼近現實和富於教育意義的。

  我這樣說不是有意否決和確立委婉和直白這兩種藝術手段,時空變了,電影所表達的思想也應該竭力上升到適合與不適合或有益與不利於時代的主宰才對,為什麼我國電影的大勢總要比時代落後一個節拍,不貳於此。

  我們的導演過於強調是非黑白,卻又極其婉轉而畏縮,便首先攜帶了一種病態壓抑的心理,很少有直接披露針砭社會詬病的痛快,總要留那麼一點餘地,供人斟酌,其實這多是國人對醜惡施以掩蓋甚至逃避的一種劣習罷了。我們的民族總是喜歡拿着過往的輝煌來粉飾很多弊端,任何時候中國受到質疑,人們總不忘安慰自己,標榜我們的國家歷史璀璨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地之穢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無魚,而真正寬宏神骨的存在,往往是具備茹污納詬之量的,總一味盲目的自欺和排擠,又何嘗能有突破性的進展。

  近年一些年輕的導演也開始含蓄的緬懷(可能電影原本就是還原過往的載體),先後推出了不少懷舊的新作,卻並沒有更多的新鮮可言。我在看明白王小帥的另一力作《青紅》,立時就有些分不清楚皂白了,大概類似的劇作都夾帶一些模糊和朦朧,總顯得黑白不明。但中間的許多情節還是比較值得咀嚼,比如小珍這麼清純的姑娘居然可以毫無顧忌跟隨一個因為衝動而弄大村姑肚子的不務正業的混混私奔;而青紅被心愛的人侵犯最終卻落得勞燕分飛,一個投諸囹圄,一個割剜自殺。

  我反覆的琢磨,仍然混淆了中間的主角到底老吳還是青紅,當然主線可以多條,但真正推動情節發展的總線恐怕不外偏執的老吳了,在這個中心裡,圍繞他成立的還有幾組鮮明的對比,比如在教育子女方面,老叉選擇姑息養奸,老吳選擇畫地為牢,兩者卻同時直衝一個性質若干種形式的悲劇而去。而對於老吳這個角色的塑造,我相信導演多少還是帶有諷刺的意向的。

  這裡便要涉及一個經由老吳直接導致的敏感的話題,強姦。我總覺得特殊情況犯人是比受害者更值得憐憫的,同樣是衝動的懲罰,過失的罪愆,強姦卻比殺人放火更讓人難以接受。而這事其實放在哪個時代都一樣,只是一個情願與否的問題,但不管情願與否,類似青紅的情況,總能朝好的局面發展的,畢竟還有感情存在,更何況人家是出於愛和無奈。而就像我以前所提到過的,強姦犯的犯罪行徑不定只是為了洩慾或色令智昏,不排除受害人是自己心愛的姑娘但是對方不愛他偏偏向別的男人投懷送抱這種可能。任何一段感情到了一定程度都會以性交實現,這是佔有慾,人類的本能,骨子裡老實可靠的小根憑什麼就要蹲監坐牢。

  很明顯的,整部片子都是一些頑固封建的中老年在操縱年輕人的命運。

  而論表現手法,導演就是把很多生活常態用鏡頭語言拼湊成集,輕描淡寫到底。可能我看多類似片子的緣故,已經麻木。

  我希望在這個年代,中國電影可以趨於兩個勢頭:貼近眼下的世界,探入封建保守的根由。我們在想象和創意上輸給人家,就是因為有太多思想的束縛,想獲得心靈的自由精神的解放,至少應該真正意義上的打破傳統,而且表達的手法理當極盡清晰逼人,好比洴澼絲綿,要像肥皂洗過一樣的白,搓一把,漫天絢爛中夾帶澄明且清逸芬芳的泡沫。

您正在瀏覽: 皂白
網友評論
皂白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