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畲族的婚姻習俗

畲族的婚姻習俗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畲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這一,人口約67萬。畲族的婚姻習俗,是同一定的社會制度相適應的。它是按照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軌跡而不斷演進的。畲族保留的婚俗,從一側面映其社會發展變化的歷史進程。

  一、覓偶形式

  畲族青年男女往往通過勞動、對歌、走訪親友等公共場合認識,以自由戀愛、父母包辦、媒人牽線或收童養媳等方式擇定對象,組織家庭。

  二、婚姻制度、方式、儀程與類型:

  畲族的婚姻文化保存得較好,幾千年來已形成一整套約定俗成的婚姻制度、方式、儀程和類型。

  1、婚姻制度:

  畲族從古代原始社會的對偶婚過渡到一夫一妻制,與漢族略同。所不同的是,由於藍、雷、鍾三姓姓氏人口較少,同姓遠房五代以上可以嫁娶。女子婚前交往自由但要守貞操,無賣淫現象,極個別婚前有私生子者則被唾罵,且不準在家中生產,產後溺而不養。從早期實行族內婚發展變化成為族外婚、族內婚并行。畲、漢及各民族間融洽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這些變化大大促進了畲民人種的優化。

  2、婚姻方式:1女嫁男方:這是畲族青年普遍採用的一種婚姻方式。男女青年認識以後,通過托媒、聘定、迎娶等一系列儀程結為夫妻,婚禮儀式隆重熱鬧,長夜對歌留給人們美好的回憶。男方請媒人,送聘金,女方辦酒食,置嫁妝,婚禮儀式複雜,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賀其組織新家庭,編織新生活。2招親:又叫女娶男嫁。招親就是招男子到女方家去做嗣子,男方須改為女家的姓,不受家庭和社會的歧視,如同已出。男子可以繼承女方的地位的財產。結婚費用由女方負擔。此俗充分體現男女平等。3做兩頭家:男女雙方都系獨生子女或一方弟妹年幼,或父母有病,缺乏勞力,則採用一對新人兩頭都住的辦法,夫妻參加雙方的生產勞動,贍養雙方父母,子女分別繼承雙方姓氏,繼承兩家財產。婚禮儀式簡單,其開支由雙方共同負擔,結婚之日不用迎親隊伍,男方先到女方家請客,然後雙雙步行到男方家擺酒席。4贅婿:女方弟妹年幼,缺乏勞力,男子到女方招婿,在女家勞動若干年後帶妻子回家,男子以工代聘,婚禮較簡單,開支由男方出。若女方條件好,男子久居女家,女婿順理成章的就變成“兒子”,如同“招親”。

  3、婚禮儀程:婚禮儀程包括托媒、相親、聘定、送日子、做表姊、送糯米、迎娶、作親家伯、拜堂、鬧新房、回門、請新女婿。

  4、婚俗類型:婚俗類型包括大方而簡約的“行嫁”,以喜作憂的“哭嫁”,隆重的“大戶嫁”,“領酒水”的“借鑊嫁”,雙方默契的“搶親”。

  三、家庭結構一職能

  1、家庭結構——以父係為首的家長制。畲族家庭,大多是一對夫妻加上未成年的子女為核心成員組成的小家庭(“核心家庭”)或再加上前輩老人(夫方或妻方的父母、祖父母),而形成稍為擴大的核心家庭,舊時以大家庭族居為榮,近代以來,一般新婚以後數年,兄弟便分家組成小家庭,三代同堂多是獨子戶,或父母跟隨分家后的已婚子女共同生活,“四世同堂”家庭較少。

  家長(家主、戶主、當家人)居支配地位,對內主持、統管家庭參與宗族、村落的社會活動。家庭成員都得尊重和服從他的意見,尤以一些大村落、大宗族、大家庭為甚。家長通常是男子,父親去世,兒子繼承;丈夫去世,兒子尚幼,妻代夫住,兒子成年再繼其位;家長年邁,兒子已長成,可以先行接替。

  2、家庭職能:家庭是人們生產、生活和社會組織結構的基層單位,它的職能:在家中,經營耕作,狩獵、紡織等生產及收入的分配,贍養長輩,生育撫養教育後代;要血緣近親支族內,家長要參與村、族、房議事,主持祭祀,分擔社會事務、宗教事務以及公益活動等義務。畲民人際間以親緣、地緣關係為紐帶的聯繫密切。

  四、婚姻與性文化方面的利弊

  1、畲族婚姻性文化存在着一定的文明性、先進性和合理性,足以使它發揚光大。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1)封建包辦婚姻因素較為淡薄,男女交往較為自由,自主擇偶、婚配者較多。(2)男女都是生產者、財富擁有者和繼承者,沒有重男輕女思想,平等、和睦、不溺嬰。(3)男女均可參加社會公益活動。(4)民間醫術、中草藥利用特出而普遍。(5)團結互助風氣較濃。

  2、存在弊端:(1)童養媳鑄成許多沒有感情的夫妻。(2)女子體力勞動負荷過重,對生育產生不利影響。(3)山區衛生條件較差,導致婦女病增加,舊時嬰兒成活率不高。(4)畲民居住條件差,經濟尚不達,文化教育相對滯后。(5)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畲女嫁漢族多,有些地方男子覓偶較難。

  (樓明賢雷陣鳴合著,原載《浙西南山區研究》1997年第3期)

您正在瀏覽: 畲族的婚姻習俗
網友評論
畲族的婚姻習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