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震撼,為此陌生的愛

震撼,為此陌生的愛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小景

  《有一種愛我們還很陌生》,初看這篇文章,我感到萬分驚訝,原來,還有這樣的一種愛!或許我們都習慣了為受害者而悲傷,,為施害者而憤怒,卻獨獨忘記了,施害者也是一個受傷的靈魂!

  余虹說過,愛有兩種,一種是有分別的世俗之愛,另一種是無分別的神聖之愛。而世俗的愛又有兩種形式:1、以親疏敵我區分為基礎的愛;2、以善惡是非區分為基礎的愛。我們熟悉於這世俗的愛并力求踐行,卻忘記了一切的生命都有同樣的價值。耶穌說:“愛你們的敵人並為那些迫害你們的人禱告。而悼念趙承熙時勞拉所寫的:“希望你知道我並沒有太生你的氣,不憎恨你。你沒有得到任何幫助和安慰,對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愛都包含在這裡。”確實如此,假如當時趙承熙能得到幫助的話,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人性本善,沒有人一開始就想着要報復。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事件的發生也有他的原因,趙承熙本是有善良之心的,只是有錯了方法,正如馬加爵。

  33根蠟燭,33個生命。“當那位兇手在開槍的時候,我相信他的靈魂在地獄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靈魂在一起,他也是一個受傷的靈魂。”牧師的話讓我震撼,也不得不讓我重新審視我自己愛的觀念。在中國,我們都陌生於這種愛,可是,這才是真正的無私的愛。這種愛超越了所有世俗之愛的偏愛與選擇,它不以親疏敵我,義與不義、善惡是非的區分為前提和條件,它愛人如己,愛義人也愛不義的人,愛善人也愛惡人。這正是我們要追求的,雖然陌生,但並不會被遺忘。

  但是,對兇手及其家人的寬容,在美國已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精神,對此我表示嚴重懷疑。美國是一個時刻標榜着“人道主義”的大國,可是它的種種侵略及虐待戰俘的行為,我卻不敢恭維。美國從1999年悍然空襲南聯盟,到2003年大舉入侵伊拉克,它甚至置聯合國的決定於不顧,毅然出兵,只為道貌岸然的“人道主義”。如果真的人道的話,那麼別國人民的生命就這麼的廉價,任你糟蹋?還是為了不為人知的目的,剷除異己呢?似乎別人的戰爭就是不正當的,而美國自己所發動的戰爭就是維護和平,保衛人民的。多可笑!而美國“誤炸”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更是說不過去,堂堂高科技超級經濟大國,競會發生這等“誤炸”事件,似乎有點底氣不足吧。而更令我們心寒的,卻是它虐待戰俘的事。自從美國虐待伊拉克戰俘的照片被曝光后,我們不得不冷抽一口氣。多可怕的煉獄,多殘忍的虐待,多侮辱的折磨!難道這就是“自由、民主、人權”的美國?或許這只是對它自己國家的人民而言吧,而對別國的人,只是利益的互動,敵我的區別吧。

  難道這只是對已逝人的一種憐憫,一種寬容?我不得不深思這個問題。槍擊事件后,當趙的姐姐代表家人公開道歉后,馬上有人在網上回帖說:“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錯誤。”而有個女孩脫口而出說這次兇殺讓32個家庭失去了親人時,一個教授馬上糾正她說:“不,是33個家庭失去了親人”。希望我們不僅僅是對逝者的寬恕,更要對生者的關愛呀,而不是為了某種利益,就隨便發動戰爭,置無辜的生命於水深火熱之中。

  一個經過了神聖之愛洗禮的社會,是一個共同以愛來承擔罪惡與不幸的社會,是一個化解仇恨的社會,那裡的人有福了;一個沒有經過神聖之愛洗禮的社會,是一個愛恨情仇輪迴不已的社會,在此人們不僅世世代代飽嘗了世態之炎涼和仇恨的苦果,也混混噩噩地參與了這種炎涼與仇恨的鑄造。這些不僅僅是需要悼念會上的祈禱,更需要對生者的一種尊重,一種關愛。讓我們從利益中掙脫出來,讓我們從敵我中解救出來,每個生命都有他的價值,請不要隨便踐踏和否定。或許這愛來得突然,來得陌生,可是我們不怕,就讓我們來行動來傳播這愛的意義,而不是,讓生命逝去了才去悔恨,才去寬恕……

  有一種愛,我們還很陌生!震撼,為此的陌生,更為此的無私與寬容!

您正在瀏覽: 震撼,為此陌生的愛
網友評論
震撼,為此陌生的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