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叩讀關西圍

叩讀關西圍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pp958

  賴建青

  毗鄰廣東省的江西龍南縣境內有一座規模宏大壯觀的方形客家圍屋,與福建永定的圓形客家土樓風格迥異,遙相輝映,因而客家民居有“東圓南方”之說。2001年7月,這座蔚為壯觀的客家圍屋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而受到國內外的關注,猶如鑲嵌在贛粵邊陲熠熠生輝的一顆明珠,吸引着越來越多研究客家問題的專家學者以及旅遊前往參觀瀏覽。

  從龍南縣城乘車往西穿過曲曲彎彎的鄉村公路,約摸要走半個多小時,就來到群山環抱的關西圍。這座建造於清朝嘉慶年間的客家圍屋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仍保存完好。古老的關西圍呈正方形,長寬均為88米,佔地面積達7千多平方米,是贛南現存500多座客家圍屋中最大的一座。圍牆高約9米,牆厚2米,圍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樓。圍牆和炮樓四周布滿了許多槍眼炮洞,可以交織成防禦力極強的火力網。

  凝望着這座古老而高大的圍屋,那一個個深邃幽暗的槍眼宛若充滿戒備的目光,那一座座炮樓猶如高度警覺如臨大敵的哨兵,在蔥翠如畫的田原風光中分外刺眼。這極不和諧的景象,不禁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這個遠離都市群峰疊翠山清水秀的鄉村本應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翁那桃花源般的美景,本應是男耕女織安樂祥和的樂園,為什麼要建造這種充滿戒備城堡般的圍屋?後來從資料上得知,贛南的客家圍屋大都是建造於社會動蕩不安的明末清初時期。明朝後期朝廷昏庸官吏腐敗再加上滿族軍隊悍然入侵的戰亂,給社會和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盜匪猖獗,民不聊生。正是在這特殊的歷史時期,客家人設計建築出這種極具防禦功能城堡式的圍屋,既保護了家族聚居的安全,創造了風格獨特別具一格的民居,同時這種特殊結構的建築也成了民不聊生苦難歷史的真實寫照。

  在槍眼炮洞邊依稀可見的硝煙彈痕上,我看到客家人為了生存歷經血與火的磨難;在古老斑剝的圍牆上,記載着客家人艱苦創業的滄桑歲月。古老的圍屋銘刻着深深的歷史烙印。

  俯瞰關西圍,其整體結構象個巨大的“回”字,圍屋的核心建築就在中間的“口”字部位,其構造是在客家民居“三進三開”特徵基礎上擴大為“三進六開”,從而形成“九棟十八廳”大型客家民居的典型建築,共有主房124間。“三進”即從大門進來為下廳,往上走則依次為中廳、上廳,層層遞進,層層增高,體現出結構嚴謹層次美;而“六開”則是以正廳為中軸線往左右均衡延伸,兩邊院落、房屋對稱、門窗對稱,體現着強烈的結構對稱美。而以中軸線往左右延伸的結構又使正廳成為整座圍屋的核心,體現着一種極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關西圍不僅處處體現着巧妙構思的建築美,而且還有許多石雕木雕組合形成圖案美、裝飾美。正廳大門前有一對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石獅,左邊的公獅昂首張口兇猛威武,右邊的母獅雍容大度端莊肅穆,顯示出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藝;還有大門框上八卦中乾、坤兩卦的圓柱形石雕,廳內十多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都雕刻着各種各樣的圖案或文字。在圍內的廳堂偏院以及廂房都鑲嵌有許多龍、虎、麒麟、鳳凰等動物木雕,造型生動,雕刻精美,以及牆上門上依稀可辨的繪畫均讓人讚嘆不已。

  有位藝術大師說,建築、雕刻與繪畫是人類創造的“三大空間藝術”,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建築都是與雕刻、繪畫有機地事融合在一起,使這“三大空間藝術”相互映襯而產生出特殊的藝術效果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關西圍正是具有這種強烈藝術感的典型建築,這座古老的圍屋裡到處都閃爍着“三大空間藝術”融匯的異彩。我漫步於圍屋內,在古老的建築里感受漾溢着客家人聰明智慧的文化氣息,在精緻美麗的圖案與雕刻中沐浴着客家藝術濃郁的芳馨。國內外研究客家問題的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客家是漢族一支最優秀的民系,客家人繼承發展了中原的遠古文化,具有勤勞樸實,不畏強暴,奮發向上的崇高品質。客家人才輩出,其中有許多中華民族傑出的代表,如政治家有孫中山、廖仲凱、鄧演達等;軍事家有葉劍英、葉挺、楊成武等;愛國實業家有李嘉誠、陳嘉庚等等。客家人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佇立在關西圍前,我叩讀着這座歷經滄桑的古老圍屋,它是一種哲學,它那宏大壯觀結構嚴謹的雄奇建築體現着客家人團結協作的凝聚力和奮發進取的精神,任何力量也難以阻擋;這座古老的圍屋是一種美學,它那些造型生動雕刻精美的圖案和雕刻都在閃爍着藝術之光;這座古老的圍屋是一種文化,無論是它造型獨特的建築,或是構思奇巧的風格,都凝聚着客家人濃厚的文化與智慧;這座古老的圍屋更是一種精神,它體現了客家人艱苦創業,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古老的圍屋是客家生存發展的歷史,古老的圍屋是客家文化與藝術的輝煌。

您正在瀏覽: 叩讀關西圍
網友評論
叩讀關西圍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