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感動中國觀后感

感動中國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熱門內容 編輯:zeimm

回目錄

感動中國觀后感

  看2012感動中國頒獎晚會有感

  2012年2月3日晚八點,中央1套節目播放了感動中國十大獲獎名單:中國核事業的領航人朱光亞,堅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謝曉君夫婦,讓中國肝膽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吳孟超,讓全世界見證奇迹的無臂綱琴師劉偉,最美媽媽吳菊萍,一生奉獻清廉履職的好書記楊善洲,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跨越海峽的愛心人士張平宜,照顧養母12年的孟佩傑,兩袖清風的公安部高管劉金國。

  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孝女孟佩傑從8歲開始獨自照顧癱瘓在床的養母12年,她成為養母活下去的希望。我不知道這個8歲的小女孩是用一種什麼樣的毅力與信念在堅持,在支撐着這個貧困的家庭,我一直流着眼淚看完她的故事。8歲,大部分的孩子都還在父母的懷抱里撒嬌,她卻用一雙稚嫩的小手照顧養母的生活起居,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一個家。

  組委會給她的頒獎詞: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着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命運對孟佩傑很殘忍,她卻用微笑回報世界。

  無獨有偶,2012年2月2日的約法三章,一對母女為了六萬元錢反目成仇,大打出手,鬧上法庭,斷送了親情。“百善孝為先”這是做人的根本。在這個人情親情日益淡漠的年代,孟佩傑為我們樹立了一面很好的旗幟。

  他們十個人是我們十幾億中國人學習的楷模,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奉獻卻有着同樣的精神,那種人間大愛和無私奉獻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裡。閃閃發光!激勵更多的人勇往直前!

  我們在工作之餘都來學習學習《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首先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如果有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好好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

  看了他們的故事,我相信每個人更加懂得感恩、孝順、博愛、寬容、和諧、奉獻。

回目錄

感動中國觀后感

  2012《感動中國》觀后感

  1.就像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說:感動應該是水,有水,這個世界才不會幹枯。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節目又出現在了大眾的眼前,雖然不能去現場感受那種濃濃的氛圍,但還是由衷的欣賞和喜歡這種升華心靈的節目。特別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人們在瘋狂的追求物質需求同時,慢慢的疏忽了自己內心的那扇心窗,尤其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時尚,滿足虛榮,卻漸漸忘記了自己本真的心靈。尤其最近幾年,美國人喬布斯的“蘋果”在中國掀起了一陣狂潮,對於那些低收入群體來說,有些人不惜整自己存了好幾個月工資來買這部據說堪稱“手心裡的寶”的“蘋果”。甚至我還聽到這樣的說法,擁有了一部“蘋果”就能證明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就能讓別人用高尚和崇敬的眼光看待自己。而更多的人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就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的反映中國社會的病態心理,金錢物質需求開始取代人們心裡的位置。於是開始了明爭暗鬥,開始自私自利,開始不擇手段……漸漸的,人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看不到人性的本真和善意,反而取代的是金錢物質勝過一切。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個人更欣賞像《感動中國》這種美麗的節目出現在大眾的視野,會讓人們有一絲絲的溫暖和感觸,會讓人們又看到自己本真的善意。雖然我不是他們,也沒有資本和金錢去滿足和這些物質慾望,其實我更欣賞的是那些外表看似平凡樸實,內心卻特別充實飽滿的人,那種活的有追求,有夢想,執著信念,堅持不懈的人。這是我的精神盛宴,也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種鼓舞。何為大義?你的活着能讓更多的活得更好,就是一種大義。沒想過自己的未來到底怎樣,但我在努力,很少有人站在成功的舞台,夢想可以有很多,但是實現的卻很少。然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寬。

  2.在今天觀看了《感動中國》,心有感觸,每年都能迎來感動中國人的一天,那些不朽的事迹長遠留長,心中所思,心中所想,那些不朽的人們在奉獻着愛,一種愛的奉獻,一種精神無限鼓舞着他們。在看到一名老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默默的為祖國奉獻難以忘懷的事迹,讓世界都知道中國也能完成核事業,也能富強起來。這名朱光亞老人,在他有生之年中,無私愛着祖國,無私的奉獻,心中萬般感慨,他的細心鑄就着一群人的工作,他的體現讓祖國永遠銘記着,其實每時每刻的事迹都傳播愛的思想,

  一種堅決的信念,還有一名年輕人的故事也讓我有所啟發,他的雙臂自小遺失,憑着一股堅強的意志走上輝煌的舞台在世界留下痕迹,一個醫學界的醫生,一個年紀到九十多歲的軍人,他的無尚情懷感動人心,醫者仁心,他立足自身崗位,醫病救人,“一雙上帝之手”創造着生命的奇迹,他說過“能治病並一定好葯就能治好,要配相符合的葯,減輕病人的負擔,得到好的醫療才是最好的”。一句話小小的教育能讓多少民眾感覺安心,事迹天天傳,愛心感動你我他,這些事迹也同時讓我感到生命中奉獻着愛,是一種品德,能在工作上立足本職崗位才是最好的表達。看完這些事迹,我的成長又進了一步,時常回憶着這些感人事迹,雖然一件並不出奇的一件事,卻具有巨大的含義,每個感動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是一種中國人對於奉獻的愛,現在我學會了成長必須牢記使命,克於職守,樹立責任意識,才能更好的奉獻着對軍隊和祖國的一份信念。

回目錄

感動中國觀后感

  看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感動中國”節目被媒體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感動都會在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限的力量,強烈地震撼着我的心靈,衝擊着我的每一根神經,直到感動的淚水潸然而下。

  2011年度的頒獎盛典於2月3日晚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堅持12年愛心長征、改變山區麻風病村的台灣愛心人士張平宜。此次當選的“感動中國”人物還有:為新中國核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朱光亞,為官清廉的公安戰線楷模劉金國,為人民群眾奉獻一生的中國共產黨的基層幹部楊善洲,年屆90依然工作在手術台上的醫生吳孟超,在危急時刻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紮根高原地區支教的教師夫婦胡忠、謝曉君,靠賣羊肉串資助貧困學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從8歲開始伺候癱瘓養母12年的孝順女兒孟佩傑,自小失去雙臂卻創造出生命奇迹的鋼琴師劉偉。走過10年的“感動中國”活動還向以白方禮老人為代表的長年熱心公益事業而未能獲得榮譽稱號的所有愛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感動中國》讓每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感動,我的心靈也同樣受到震撼和洗禮,感動和淚水之後應該是平靜和思索,我是十三億中的一個普通人,也是一名普通的合同教師,也許我這輩子都做不出讓國人感動的事情,但是我會盡本能來做一些對我身邊人有幫助的事情。我雖然不能像紮根高原地區支教的教師夫婦胡忠、謝曉君那樣為高原付出,但我會全力照顧好我們班的每位幼兒,會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向他伸出援手,會幫助父母做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捐出微不足到的一點錢。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中國。

  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時的我們雖不能成為感動中國的人,但一定是個讓中國人感動的人。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回目錄

感動中國觀后感

  2013年度感動中國觀后感2篇

  (一)

  愛是一種付出,一種幸福,愛是神聖不可分割的東西。愛有廣泛的寓意。愛令人內心無比溫暖。

  愛是一種付出,在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評選中。有一位老人名叫林俊德,他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醫院的病床上,行動困難。可是他是一位制核人員,他有堅強的毅力,一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人嘆服,他在臨死前也要完成核試驗。他說“我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我也要完成自己該做的我一定不能給後人留下麻煩”。這是他說的一番話,他的這番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所有人都煽然落淚他是我們心中的制核英雄他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縱死終令汗竹香”

  愛是一種幸福,有一種愛叫做幸福,有一種愛叫做母愛,有一種精神叫做堅持不懈,永不言棄。一位中學的語文教師,他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孝子,母親心中的好兒子,他用他的堅持不懈一反無常的照顧一位老年痴呆症的母親,他從沒有叫苦叫累,他也沒有因此而耽誤他的工作,同樣,他的這種精神也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孝更絕倫足可訡”

  愛是神聖高尚的東西,有這麼一位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被分到農村工作,他的職業是教書,他在這裡用愛教會了孩子們該怎樣去愛。原本二十八歲之前的她是她工作結束的時間,可是當她走到離教室不遠的山坡上的時候,她的身後卻發生了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動聽的讀書聲,正是這悅耳的讀書聲把她的心徹底留在了這裡,留在了這貧窮的山村。此後,她與同學產生了一種親如母女的關係,同時她用她的特有的一種精神拯救了她的學生,也讓她在2012年高位截癱,他就是最美鄉村女教師——張麗莉。她的這種精神被譽為“冰雪為容玉作胎。

  他們都用自己的心點亮了別人,點亮了世界。奉獻了自己,使全世界充滿溫暖。

  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荷葉的生命在愛中延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二)

  十一年,有許多人在這裡被感到,十一年,有那麼多人感動着我們,每一個屏幕都催人淚下。每一個故事都給我一次又一次的震驚。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這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的崇高讚譽。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後一刻,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後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一次衝鋒……

  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髮。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裡,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這是中國海軍南海守礁戰士李文波的真實寫照,李文波21歲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據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陳斌強,他的母親患有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語言能力,不能獨自穿衣、吃飯,但陳斌強哥哥毫不嫌棄,這麼多年來一直在照顧着他的母親。一次,母親出了門就沒回來,在派出所找到了她。為了不讓母親再次走丟,陳斌強哥哥居然帶着母親去上班。每天午夜1點,都要不顧多困起來幫助母親大小便,在騎電動車時,用一根包含着孝敬的綁帶把自己和母親緊緊地系在一起。他還說了讓我最為驚愕的一句話:“孩子可以等,但母親沒有時間可以等了……”感動中國組委會給譽“孝更絕倫足可矜”稱號。

  家順叔叔,他是一家養老院的副院長,卻不惜在一家養豬場做“間諜”,還幫助許許多多的農民找到了工作,不僅如此,還把那些農民待得很好。過後,他也在許多地方擔當過“間諜”,調查情況。農民們都說:“他在我們的心裡,就像親人一樣。”“動人以行不以言”顧名思義就是要讓人聽你的,光說是沒有用的,要拿出行動來。陳家順叔叔就是這樣“動人以行不以言”的。

回目錄

感動中國觀后感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的心得體會

  事迹簡介: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每天早上一位23歲的男生,都會用自行車,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這位男生就是2003年從河南省西華縣考入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的洪戰輝。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戰輝並沒有血緣關係,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於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帶大。從洪戰輝讀高中時,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2年。

  責任大愛,永恆地感動中國

  萬應慧

  2005年就要劃上句號,一個叫洪戰輝的人,一個貧苦青年的“責任大愛”感動了中國。目前,在央視“感動中國”的評選中,洪戰輝的人氣最旺。

  12年前,年僅13歲的洪戰輝父親瘋了,妹妹死了,母親走了,而其瘋父又撿來了一個被人遺棄的女嬰。他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承擔起養育撿來的小妹妹的重擔,他把小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靠做些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家計與學業,還給父親治病。面對人生的困境,他也曾“向天長嘯,伏地呻吟”,但他後來明白了:“長嘯無用,怨恨無能。”

  現在,攜妹求學的大學生洪戰輝的愛心已經“感動中國”,震撼了我們的心靈。短短几天之內,河南籍青年、湖南懷化學院學生洪戰輝的事迹在全國眾多報章上傳播,引起強烈反響。

  一種責任大愛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感動了中國,讓善良的人潸然淚下,草根百姓的心靈被擊中。苦難以極為殘酷的方式鍛造了洪戰輝的責任大愛。

  責任大愛最能感動中國。在道德迷失的水渠,我們需要道德堅守者的堤壩。不需要遮掩,當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的時候,道德已經遺落在一些人等的迷走神經中。幾年來,傳媒在形容“可怕的群體”的“可怕的行徑”之時,已經悄悄把“極少數”的“極”字去掉了。

  洪戰輝與妹妹和其他兄妹之間沒有什麼不同,每天和普通人一樣過着平淡的生活,在內心中,他把照顧妹妹當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沒有豪言,更沒有壯語。真正感動我們的恰恰就是這種平常心,瑣碎的平凡撞擊着人心。

  聽聞過“願嫁富婆”、“賣身救某”的求救,此時見識洪戰輝的自強更有一番韻味。他拒絕了來自各方的幫助,因為靠個人努力已經能夠養活妹妹和給爸爸買葯了。他說:“比我困難的人有的是,更重要的是我已經知道了怎麼去養活自己。”

  在超女、韓劇已經成為上世紀80年後新生代精神生活和精神偶像的一個固定符號的時候,洪戰輝在公眾面前被逐漸推上一種榜樣的位置顯得有些突兀。這個年輕人極度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年代,洪戰輝這種人格和精神太彌足珍貴了。

  有一種平凡叫做感動,有一種責任叫做不離不棄,說他不讓人感動,除非你是草木。

  洪戰輝的故事刺痛了我們的心!

  看了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12月8日有關河南籍大學生洪戰輝帶着撿來的妹妹,打工求學12年的故事,我很難過。

  我首先是被洪戰輝的事迹所感動。12歲那年,甚至更早,小小洪戰輝就遭遇了家庭和人生的巨大不幸,獨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而且還承擔起撫養撿來的妹妹的責任,長期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含辛茹苦撫養她長大。這是一個正常的成人都難以想象和承擔得起的,可洪戰輝做到了。直到今年,他23歲,上了湖南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帶着妹妹上小學,並希望把妹妹送進大學的校門時,他的故事才被媒體挖掘出來。

  這一切的一切,有着太多的不易,帶着太多的辛酸。

  在被他的故事感動的同時,我心裡堵得慌,感覺更多的還是難過。

  這難過,不光是因為洪戰輝。他確實太苦了,苦到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只要看看他的苦難命運,人的心總是收得緊緊的,輕鬆不起來。可是,一個幼小和瘦弱的肩膀,居然把那一切苦難都扛過來了:他為還在吃奶的妹妹討吃,去工地打工,在校園“經商”,用微薄的收入負擔整個家庭的生活,直到上了大學,一切依舊。

  更讓我難過的是,當他在童年面臨那一系列打擊和苦難的時候,本應得到正常的救助和應有的援手,但卻沒有得到。作為一個極度貧困家庭的學生,他的基本生活應該得到政府的保障,上學也應該享受到政府和社會應有的資助和減免;雖然他能主動承擔起自己和妹妹生活、讀書的責任,但這些原本不應完全成為他個人的事。

  是他沒有主動去求助嗎?從報道中不得而知。但是,即使他沒去主動找當地政府和社會求助,他和他妹妹都不應該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如此活生生的兩個孩子,如此活生生地被遺忘,不能不說是有關部門的一種失職。

  試想:假如故事的主角沒有洪戰輝那樣堅忍不拔的超人毅力和勇氣,結局會是個什麼樣子?更讓人不忍面對也有些擔心的還有: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洪戰輝,會造就出一種什麼樣的人格和心態?還需要問一問的是:像洪戰輝和他妹妹那樣生活着的人,在中國現在到底還有多少?我們的保障機制還存在不少漏洞,還需要完善。

  無獨有偶,在同一天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上,頭版頭條說的正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家庭與社區支持”關愛兒童項目在中國實施的新聞。該項目官員張亞麗說:“這個項目我們會繼續做下去。希望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廣,在更高的層次上產生影響,使更多的人了解《兒童權利公約》,使中國的每一個兒童,不管他是生活在哪個地方,都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是啊,洪戰輝和他妹妹的童年,太不美好。他們如小說般曲折的故事,刺痛了太多人心,讓人無法不難過。真希望現實的世界,能如海外版這天頭條新聞的大標題說的那樣:“讓陽光普照每個孩子”。

  我衷心地為他們祝福!

  中國為何因洪戰輝而感動

  慕毅飛

  時近歲末,媒體照例要盤點2005年感動中國的人與事。此時,一個叫洪戰輝的青年走進人們的視野。

  他生長在河南周口的農村,就讀於湖南懷化學院,23歲的年齡,卻帶大了一個12歲的妹妹。這些年來,他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供養着自己和妹妹,支撐着一個爸爸生病、母親出走、弟弟讀書的家;這其間還因為影響了別人的生意,被人打傷了眼睛,落下嚴重的眼疾。他在常人無法想象的生活艱難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重點中學,用五年時間,帶着妹妹讀完高中,又帶着妹妹走進了大學。12月13日的央視新聞聯播,以頭條新聞刊播了洪戰輝的事迹,焦點訪談則分兩期做了洪戰輝的節目,標題叫《震撼心靈的故事》,——洪戰輝有足夠的理由感動中國。

  洪戰輝的出現,讓無數飽食終日的生命失去了份量。尤其是在那些貌似富足,動不動玩深沉、玩品味的同齡人面前,同樣是大學生的洪戰輝,以他特有的方式,顯示出精神的富有與人格的偉岸。北京有位大一學生,每月一次把穿髒的衣服郵寄到蘭州,讓母親洗乾淨后再寄回到北京;南開大學外語系發起了一個“陽光晨讀”活動,僅為了讓“晚上通宵玩,早上不起床”的學生能夠早起……即使在這樣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年輕人爭說“鬱悶”,用各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怨天尤人。脆弱成為時代病,同情與理解成為時尚的呻吟,洪戰輝卻使這一切變得矯情與蒼白。不幸本身不是財富,戰勝不幸的過程卻可以創造財富。每個人面臨的困難不盡相同,但戰勝困難所需要的精神卻是相同的。用洪戰輝的話說:“只要你脊樑不彎,就沒有你扛不起的山。”中國要有未來,民族要有未來,這未來只有靠洪戰輝這樣的肩膀才能擔當得起來。

  洪戰輝也知道苦,也感覺到累,也咀嚼過無助與絕望的痛苦;但只要有一絲希望,他就能抓住不放。妹妹是父親抱回來的棄嬰,但沒有一個可靠的人能夠收養,他就義無反顧地哺養起來;他以12歲的年齡,支撐起上有病父、下有幼妹、另有胞弟的一個家的時候,他出乎本能地被一個叫“責任”的東西支撐着。責任,在洪戰輝這兒,是信念,是使命,更是行動。因為是“責任”,他就不會到處張揚自己的不幸,卻不惜以最艱辛的活法,謀求自己的活路;因為是自己的“責任”,當他尚有自救之力的時候,他就不假思索地拒絕這樣那樣的捐助,理由是還有更需要這種幫助的人。當他稍有寬裕的時候,他匯寄了600元錢,幫助一個和他當年一樣不幸的學生。——這也是“責任”,是一種深知回報與感恩的更高境界的“責任”。同樣具有洪戰輝這樣的學識與體魄,面對生活的艱辛,有的人甘於跪乞於路人,或動輒以賣身乞憐於世,甚至於不惜爭當富翁的“小蜜”、富婆的“小白臉”——這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應該為洪戰輝而感動。

  因為有了洪戰輝,父親的病情穩定了,出走的母親回來了,打工的弟弟找到了女朋友,還要寄錢回家蓋房子了;而一個毫無血緣的妹妹,卻親如同胞地把自己的未來與洪戰輝連在了一起:她長大要考大學,要賺錢治好哥哥的眼病……愛心,彌合了一個破碎的家,重造了一個險遭遺棄的生命。人類最本能的善良,在有些人那裡,幾乎被銅臭剝蝕殆盡;冷漠與狡詐,反倒成了普遍認同的信條。最近的一個調查結果表明,在許多中學生眼裡:誠實意味着吃虧。缺德見怪不怪,道德卻成了奢侈品。洪戰輝的出現,讓人們見到了久違而亟需的東西。

  為洪戰輝而感動,其實就是對社會道德的籲求與拯救。只望這種拯救,不只停留在善良人的願望中。要有切實的制度安排,不再讓洪戰輝孤立無援;要有執着的輿論支持,不再讓社會道德的路標蒙塵生垢。中國為洪戰輝而感動,這是莫大的好事;能將一時的感動轉化為更多人長期的行動,那才是更大的好事。

  洪戰輝不僅僅讓我們感動

  陳家興

  這些天,洪戰輝的事迹傳遍了中國,感動了世人。人們為什麼會把目光投向這樣一個平凡的青年,甚至因他而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人生的不幸和生活的艱辛,早早降臨在十來歲的洪戰輝身上:家貧如洗,父親患病,母親出走,一個撿來的女嬰嗷嗷待哺。洪戰輝小小的年紀,就要獨立支撐起一個家……

  洪戰輝的遭遇,絕大多數人不曾有過。洪戰輝的毅力,更讓人們自愧弗如。12年來,他一直帶着撿來的妹妹求學,並儘可能地替父親治病。他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想盡了一切辦法,使生活和學業得以正常延續。

  這樣的苦難,讓人感喟;這樣的抗爭,令人感動。對於洪戰輝來說,雖然他不希望遭遇苦難,雖然戰勝苦難付出了艱巨的努力,但他勇敢地面對了苦難,並在戰勝苦難中成長成熟起來。這樣的經歷,將是他今後一生受用無窮的財富。

  洪戰輝的命運,引起人們的憐惜。洪戰輝的大愛,讓人們充滿敬意。同樣觸動人們心弦的,還有他勇對苦難的意志和戰勝苦難的毅力。

  對於一個人來說,這種意志和毅力是最可寶貴的素質。因為,生而在世,我們不可能總處在順境中,不可能什麼事都一帆風順。能不能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挫折面前不喪氣,勇於面對,攻克難關,甚至愈挫愈奮,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我們有沒有這種素質。

  洪戰輝的經歷讓我們一些人感到汗顏:是我們生來就缺少他的這種素質,還是因為安逸的環境和條件使這種素質逐漸退化?在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出現了一點點的困難,一點點的挫折,許多人就會埋怨,就會叫嚷,很少想到要去勇敢面對並戰勝它。而在改革和建設各項任務面前,我們也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人們多一些這樣的意志和毅力,困難是不是要比當初預想的小一些,工作是不是會開展得更順利一些,步子是不是會邁得更快一些?

  洪戰輝的故事讓我們感動,讓我們鑒見自己的缺失。有網友因此說,他為社會所做的道德和精神貢獻,勝於百萬、千萬的捐款。但我們回饋給洪戰輝的呢?在獲知了洪戰輝的故事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施以援手。但洪戰輝艱難跋涉的這12年,他以道德的力量支撐着許多不屬於他的責任的12年,卻映照出社會救助機制的缺失。洪戰輝終究是幸運的,12年後終於為社會知曉,但還有那些人們無從知曉的有此類似遭遇的人呢?儘可能地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讓他們在與生活頑強抗爭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這是我們的社會應該具備的一個基本功能,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意。

  解讀洪戰輝的“三大另類”

  潤無聲

  為洪戰輝事迹而感動,已讓我記不清是在上周的什麼時間和什麼網站上,看到一位大學生帶着妹妹艱難求學的新聞,我以時評人那種特有的敏感,覺得它有嚼頭,我不寫肯定有人寫。可這種感覺只是一掠而過,甚至只是看了一下標題,連內容都沒有細看,就去找新近落馬的貪官和動輒耍大牌的演藝大腕。事後想來,當時考慮到這樣的新聞不時有一些,如背着病重的母親上學校等,並不會有什麼轟動效應。真的沒想到,洪戰輝,這樣一名80后出生的其貌不揚的大學生能讓全中國十幾億人為他而感動。

  這兩天,我已經不止一次看“洪戰輝帶妹求學記”的報道,越讀越覺得他的形象非常突出,發現他簡直就是一個“另類”。

  第一大另類是他頑強的生存能力。也許有人會說,現在大學生都有經商理念。大學生們利用自己在大學里學到的知識,節假日走街串巷當家教,有的能掙回生活費。而洪戰輝的經商與他們根本不同,他從初中就開始打工,高中開始經商,不僅供養自己讀書,還要保證撿來的小妹妹能順利上學。洪戰輝上高中時,在校園裡利用課餘時間賣起了圓珠筆、書籍、英語磁帶,用微薄的收入來負擔整個家庭生活。有一次,有位老師對他小小年紀一心賺錢的行為非常惱火,將他毫不留情地趕出教室:“你家庭再困難,這些賺錢的事情也該讓父母去做,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在高中校園靠做文具小生意救濟家用,誰能理解這樣的經商?這樣的生存理念?

  第二大另類是他婉言謝絕了捐助。令公眾意想不到的是,洪戰輝在向關心他與妹妹的人表示感謝的同時,明確提出他可以養活自己和妹妹,不需要社會捐款。洪戰輝在寫給讀者的信中說:“不接受捐款,是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苦難和痛苦的經歷並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資本!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自己劣勢的現狀才是最重要的!我現在已經具備生存和發展的能力!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處於艱難中而又無力掙扎出來的人們!!他們才是我們現在需要幫助的!!!!”而洪戰輝還在資助着別人。這樣的拒絕是一種美德,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質,一種堅毅。一位網友說:“同是80年代出生,你讓我覺得自己好渺小!”

  第三大另類是讓人難以置信的堅強。媽媽傷了,妹妹死了,弟弟懵了,父親瘋了。面對這樣一個殘缺的家庭氛圍,12歲的洪戰輝用他那特有的“奧斯特洛夫式”的堅強,承載起家庭的重擔。在高中讀書時,洪戰輝為了生計,整日到校園中銷售書籍,被學校門口的一書店老闆所嫉恨,就把洪戰輝打了一頓,就是在那次毒打中,洪戰輝的一隻眼睛落下了眼疾,幾乎看不到東西。懷着不屈的信念,經過不懈的拼搏,洪戰輝以收費最低廉為選擇標準,最終考取湖南懷化學院。而時下有的大學生一遇到挫折,動輒要死要活,與洪戰輝相比,真該汗顏!

  “總有一種力量,震撼着我們的心靈”。 感謝社會這個大課堂培養和鍛造了洪戰輝這樣的好青年, 我們生存並悲喜着的這個社會因此而感到榮耀,還是感到恥辱?正像洪戰輝所說,不是他感動中國,而應該是所有人被自己感動,因為所有人都心存責任。洪戰輝的出現絕不是社會的榮耀,我們需要這樣的另類,然而,我們卻更願意看到一個健全救助體制,帶給需要救助的人們永久的、真正家的溫暖,不應該讓一個自己都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大學生扛着殘缺與苦難。洪戰輝的事迹因愛而美好,為這樣的愛,為這樣的美好,我們不應該只有感動。

  面對洪戰輝,我們該做些什麼?

  旭蓮

  焦點訪談12月13日報道了湖南懷化學院大學生洪戰輝的事迹,他的經歷的確感動了許多人。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一副稚嫩的肩膀,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時候,他卻已經挑起了照顧家人的重擔,一邊勤工儉學,一邊照顧患病的父親和撿來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個年頭了,他一直堅持着。那麼,面對洪戰輝,我們該做些什麼?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該珍惜人間真情。洪戰輝從13歲起,獨自承擔起家庭重擔,撫養毫無血緣的妹妹10個年頭,他們兄妹間的那份親情,不能不讓人感動。然而,現實生活中,不願意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的父母大有人在,面對生活困境,他們不惜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不願意對父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也大有人在,他們為了追求自己小家的所謂“幸福”,兄弟姐妹之間互相推諉,都不願意對父母盡孝心,不惜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有的甚至讓父母衣食無着落,流落街頭,父母不得不與子女對簿公堂。對自己的親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對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做什麼了。面對洪戰輝,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人間真情,為所有該付出真情的人付出真情。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學會自強自立。面對家庭困境,洪戰輝這名年僅 12歲的少年沒有被嚇倒,而是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經歷過無數艱難困苦,砥礪了樂觀堅強的性格,他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學,還把“揀來”的妹妹養大,送進學校讀書。儘管生活過的相當艱難,但洪戰輝卻從來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還多次拒絕了好心人的捐助,在他看來,“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面對生活的困境,完全期待別人的幫助,把別人的幫助看成理所當然,並且接受的心安理得。競爭,也出現了諸如“啃老族”、“傍大款”之類的人,最近還看到不少各種各樣奇特的徵婚者,為了走捷徑,不惜賣身,征男、女有錢人做婚姻對象,自甘墮落。其實,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條自強自立的路來,這樣,生活應該會更加充實。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學會真實與樂觀。可以說,面對那樣沉重的擔子,即使是成年人,也會感到壓力的,12年來,洪戰輝經歷了多少苦難,的確難以想象,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經歷,讓許多人難以自控地流下了眼淚,但是,洪戰輝並沒有覺得自己有多苦、多可憐,他雖然經歷了那麼多痛苦,自己也哭過,但是他的生活大多數都充滿了很激昂的那種幹勁和精神。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面對生活的困境,不去努力改變,而是怨天憂人,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信心,更沒有了改變困境的勇氣的鬥志,甚至選擇了逃避。其實,真實與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會感覺到生活原來也如此美好。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一切珍惜學習的機會。在別人看來,洪戰輝面對家庭中的生活困境,生存都十分艱難,更不用說完成學業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洪戰輝卻戰勝一切困難,頑強地堅持下來了,初中、高中直至大學,他一路走過來了。然而,現實生活中,面對父母為其創造好的一切有利條件,有些孩子並不十分珍惜,而認為享受父母給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不珍惜得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有時甚至認為學習是給父母學,不情願而被動地學習,還有的貪圖輕鬆、享樂,輕易地放棄學習的機會。等到用的時候,才知道學的太少了,但悔之晚矣,錯過學習的機會,能夠再補上學習這一課就難了。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學會堅強。十二年來,洪戰輝所走過的道路異常艱難,但是,他沒有逃避,而是選擇了勇敢面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下來了,並且,還能夠樂觀地面對人生,這是很難得的品質。再看看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困難面前選擇了逃避,有多少人因為經受不住困難的考驗,而走向了生活的歧途,甚至付出了可貴的生命。面對洪戰輝,難道我們還會感覺到困難嗎?如果堅強一些,相信許多人要比洪戰輝的生活容易的多。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需要有意地去吃苦,去過艱難的生活,而是說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勇敢地面對,並想辦法經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也不是說不能接受任何人的幫助,而是要學會自強自立,不要完全依賴別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洪戰輝所經歷的一切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雖然坎坷,但只要敢於面對,是一定能夠克服的,並且,樂觀地對待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生活就是美好的。洪戰輝給予我們的,更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就看我們怎麼去做了。

  洪戰輝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英雄的話題

  在被攜妹上學的洪戰輝感動之餘,我忽然記起很久以前讀過一篇旅德華人的文章,大意是在一次和德國朋友出遊時,這個德國人教育在河邊釣魚不守規矩的孩子,作者事後問是否是他的孩子或者是親友的孩子,德國人否認以後很認真地說:“他們都是我們的孩子”。

  這位德國人告訴我們,孩子是我們的,是全社會的,是我們整個國家的。

  而我們,經常會忘了這個淺顯的真理。

  洪戰輝,這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英雄的話題。

  英雄,總有過人之處,他們成就了普通人很難完成的事情。然而這個堅強的孩子當時畢竟只是孩子,在洪戰輝用稚嫩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時,他雖然得到過好心人的幫助,但無疑,他承擔了很多本不該由他負起的責任。經過了磨難和奮鬥,他的純樸和堅韌感動我們的同時,他的眼睛也讓我們揪心,眼疾無疑是這麼多年艱難貧困生活的代價。

  事實不能假設。但仍忍不住會想:究竟還有沒有正在遭遇洪戰輝這樣艱苦生活的孩子?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他們稚嫩的雙臂能否像洪戰輝那樣去搏擊風雨,迎來彩虹?他們會不會又成為感動中國的英雄?

  幸與不幸本來就是辯證的。所不幸,洪戰輝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所幸,中國有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洪戰輝。英雄個人的痛苦,他自己已經坦然面對這麼多年,早已釋然,而我們如果繼續漠視這種現象,則萬萬不應該。

  這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讓人覺得心疼,眾多國人甚至海外華人表示願意幫助洪戰輝。其實,洪戰輝的學校也曾為他捐過款,但他不願意接受,他覺得應該給更多更需要幫助的人。究竟是什麼造就了小英雄?這恐怕是所有的中國人應該深思的。

  當下,在國家財力尚不能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之時,一個又一個洪戰輝這樣的英雄支撐着我們社會的道德信念。比如收養棄嬰的甘肅定西82歲的陳尚義、81歲的張蘭英夫婦,自費調查污染並刊登環保公益廣告的農民陳法慶……這麼多早已疲憊的肩膀挑起來了本應由全社會挑起的重擔,他們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然而英雄也是人,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千萬不能再把他們壓垮了。

  所有的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都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孩子。

  這幾天,真正觸動我們生活的有兩個人——楊德超與洪戰輝。他們雖不是重慶人,卻讓許多重慶人淚流滿面。同事們都在談論:前者是對失散多年的姐姐作情感回歸的尋找,後者是攜帶幼小無依的妹妹作相依為命的關切。

  人啊,一撇一捺盡在互相支撐之中——我惟一能說的,是他們生活着。

  這是一種我們以為不復存在、或不能相信的生活!

  有一種活着叫站立

  曉宇

  重慶的媒體們今年以來刊發了那麼多凄涼哀婉的“真情”、“愛心”故事,但主人公們卻大多是借媒體之手向社會求援。這究竟感動了多少人?有多少讀者對這類報道已經麻木,有多少援手只是秀了一把而已?

  不想對洪戰輝們作什麼樣的評價,人家走人家的路,讓我去說吧,總是一件沒有什麼成就感的事。一個人若堅強到認準自我,或者堅強地完成自我認知,也就不需要什麼憐憫與同情了,更不需要任何誇張的崇拜與表揚。我活我自己的,它不在別人的目光里,而在自己的心裡。

  洪戰輝們的生活,始終是一種站立的生活。靠自己的能力,作不懈的改變;靠自己的勞力,作不懈的獲取。洪戰輝下跪過,卻絕不是為自己乞求什麼,更多的是一種承擔——對父親的責任,對妹妹的責任。他不接受捐款,說:苦難和痛苦的經歷並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資本!他教育妹妹,不要輕易地接受別人的禮物,因為接受了禮物是要還的。一個獨立的人,在任何一個平等的層面,都不會主動矮化自己。

  有一種活着叫站立,有一種站立始終是一個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洪戰輝是不是一個感動中國的人,並不是那麼重要;但他感動了許多與他遠隔千里的重慶人:對一個堅強到可以面對自己心靈的人而言,不需要任何誇張的給予,他需要的只是一種平等的相信。

  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去經歷苦難,但要求每一個人都對得起自己的擁有。

  有一種精神催人奮進

  繼“當代孝子”張尚昀之後,又一位“河南後生”洪戰輝令全中國為之感動。12年,洪戰輝深情養育和他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妹妹,無論艱難困苦,始終不離不棄;通過努力拚搏,使自己和妹妹得以健康成長。

  洪戰輝以河南人“徹底的淳樸”,向世人演繹了人間的真情大愛,詮釋了人格的力量;他更像一道銳利的弧光,照亮了許多人的心靈,並使無數人在淚眼婆娑的同時,看到了一種催人奮進的希望之光。

  洪戰輝使我們看到了道德和責任的力量。洪戰輝竟在如此艱辛的環境中,毅然肩負起對一個被棄女孩的撫養責任。一個普通、貧困家庭男孩的人生抉擇,充滿了堅韌與勇敢,充滿了令人震撼的道德與責任。厚重中原,仁人志士,歷來無數。洪戰輝以4000天如一日的哺育之恩,足可擔當一個“仁”字了。

  洪戰輝令我們感受了人間的真情真愛。無論多麼艱苦,他都把養育“妹妹”放在心底最重要的位置;而妹妹又是多麼疼愛哥哥,在連他自己都忘記的生日里,小妹妹竟記得為他點歌、折千紙鶴。面對這對兄妹的至真至情,那些感喟世道冷漠的人,是否感到了自己的冷漠與自私?沒有對人的關愛,沒有互相幫助相濡以沫,哪來的生活幸福與社會和諧?

  洪戰輝讓我們領略了抱負之美。他並不認為12年照顧“妹妹”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他的心裡裝着社會,裝着更多人。他謝絕大家的捐助,聽聽他的心聲:“大家不要老想到洪戰輝,想想大的,想想基層的,想想你的家鄉”;“別人從你身上得到一些東西,這才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這樣的境界,使他面對榮辱都能不卑不亢、無憂無懼。這是他身上最淳樸、最讓人感動的地方,也代表着當代青年最根本的精神風采,最可貴的思想境界!這種精神和境界,是當代青年不懈追求、建功立業、完善人生、奉獻社會的強大動力!

  一百年前,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在奮力實現民族復興、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祝願洪戰輝這樣的“少年”日漸多起來,為我們的明天培育更加燦爛的希望!

  洪戰輝你是當代英雄

  大學生洪戰輝的事迹在無數讀者和網民中引起強烈震撼。對此有些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洪戰輝不是時下受人追捧的財富新貴,不是人們投以欽佩目光的科技精英,不是華燈下被人前簇后擁的明星大腕,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個歷經生活磨難的青年人,而類似者在全國何止一個?

  但洪戰輝所激起的震動,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股心靈的衝擊波正在四處擴散,正在感動與激勵着更多的人。這說明,在我們這個價值趨向日益多元化的時代,無論戴上能人強者寶冕的人有多少種,那些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勇士,仍然具有崇高的精神魅力,仍然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英雄,仍然能夠感動鼓舞人們,使人的精神得到洗禮和升華。

  洪戰輝通過新華網再次公開表示,他不接受任何捐款,任何人不得以他的名義從事募捐。他認為,苦難和痛苦的經歷並不是他接受捐助的資本,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自己劣勢的現狀才是最重上一頁要的。洪戰輝的這種追求,充分展示了當代中國青年崇高的人生追求,對那些逆境厄運加身,總是覺得低人一等,自嗟自傷、怨天尤人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人生價值的多元化,不是單純的成者為王。有積極意義的價值觀總是互相充實,共同豐富社會主義的人生價值觀的。在全國上下都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工作的時代,財富精英們馳騁商海,創造財富,當然令人敬仰;知識精英們勇攀高峰,在科技領域不斷為國爭光,科技強國,理當得到敬重。受到群眾喜歡的文體明星也是如此。但是,這一切並不意味着那些由於種種原因而家境貧窮、身處逆境的人,是微不足道和暗淡無光的人。面對逆境,不絕望、不自棄、不自卑,慨然與慘淡的命運搏鬥抗爭,進而改變命運的人,同樣是進入精神殿堂受人敬佩的人,是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們的奮鬥精神,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升華。

  洪戰輝的事迹對廣大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學習價值。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雖然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但我們畢竟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有一部分人要暫時處在貧困當中。黨中央目前正採取措施,大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人還要在貧困和逆境中生存。面對這些人們不願接受的現實,是選擇消極逃避,還是奮起抗爭,實際上是選擇了不同的人生。洪戰輝的事迹告訴我們,選擇逃避,於事無補;奮起抗爭,人生才有希望,生命才有價值。

  對於逆境厄運,當代青年不應自嗟自傷,而應該像先賢教導我們的那樣,學會對自己說: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堅持奮鬥,生活總會好起來的。如果廣大青年朋友們都能像洪戰輝那樣,無論如何艱辛,都能承擔責任,永不言棄,自重自尊,戰勝困難,我們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必將越來越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必將會提前實現。

  洪戰輝的力量來自何處

  23歲的洪戰輝的人生經歷和言行正在成為中國公眾共有的財富。他不想感動別人卻總有人被他感動,他拒絕捐款但老有人要給他幫助,他多次強調自己是普遍人卻被視為道德英雄,他已註定要在公眾關注之下,他的人生仍要面對一般人視為畏途的困難和考驗。很多人已經沉靜下來思考:他的力量來自何處?力量來自承擔責任,堅守責任。

  洪戰輝的困難可以悲慘二字來描述,但他對待痛苦的態度卻是無價之寶,那就是平靜地接受個人的環境,冷靜地面對落在自己肩上的責任。當你勇於承擔責任時,這擔子壓在你的肩上,你的心被無窮的力量所充滿。當你迴避責任時,這擔子壓在你心上,你的肩膀就變得虛弱無力。這就是勇氣和責任感的奇妙之處,只有勇於承擔者才能擁有。

  洪戰輝勇敢地承擔起超過常態的壓力之後,他的能力、毅力才開始生長;當他的能力、毅力有了相當的體量時,他已不覺得這種壓力的超常之處。這就是他為什麼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個普遍人該做的。勇於承擔而且學會承擔責任,這是他的高貴之處。力量來自自尊自重自強。洪戰輝一再強調,他能夠自己養活自己,生活很好。他的自尊和自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並非沒有得到過幫助,現在他仍在被政府和社會各界所關愛。但他樂於接受的是很照顧他自尊的幫助,不張揚、沒有功利目的、真誠的幫助。他也並非沒有幫助過別人,除了他對洪趁趁的撫養,他還幫助過很多人。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別人,才能自信自立,才能生活在樂觀之中,才能自強不息。力量來自不懈努力,永不放棄。網民一再表達感動之情,而洪戰輝一再強調付諸行動。他對親人和朋友的熱愛,如熔岩在大地深處流動,有力地推動他採取行動。所以他大聲疾呼,不要感動,而是要行動,立即行動。

  這個聲音從一個青年人心中發出,推動我們的腳向前走,拉動我們的手動起來。行動一定要堅持不懈,堅守正道,積少成多,才能達到目標。洪戰輝不是沒有軟弱過,但他戰勝了軟弱;他也曾試圖放棄,但他沒有放棄;他多次失敗,但不怕失敗。他就這樣默默堅持,日復一日,克服舊的困難,迎接新的困難。他沒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也不希望別人因他而感天動地。這正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用每天的不懈努力寫成的故事上一頁

回目錄

感動中國觀后感

  觀2011年度感動中國有感

  看完2011年度感動中國之後,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幸好中國還有着這樣一群人,幸好世界還有着這樣一群人,他們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在這個處處充滿着虛假與欺騙的社會中,他們站在真實的一邊,捍衛着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喚起了我們的良知,使社會免除了一場人性毀滅的災難。

  回顧2011年,那一年的中國發生了太多事,就如同過去的歷史一般,中國經過狂風暴雨的洗刷,開始變得堅強,統一。靠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極具凝聚力,可以把全國人民的心都連在一起的精神。可是,在發生了“小月月事件”后,我卻開始迷茫,彷彿面前不是那個我所熟知的中國,而是一個離我很遠的,我不曾知曉的陌生人。他渾身透露着一種浮躁的氣息,又帶着一張張虛假的面具。在事實之間,在輿論之間,我們好像陷入了真實與虛假的怪圈,縱容着虛假,給世間的一切邪惡與無知創造了機會,充當了借口。

  但是,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種人,就如正直與善良總是站在邪惡與漠然的對立面,有這樣一對夫婦,他們放棄了城裡優渥的物質條件,放下了自己的親人,帶着孩子,毅然前往那遠在千里之外的高山雪原,為高原上的孩子帶去了知識,帶去了溫暖,帶去了關懷。曾有人問過他們,“你們這樣,究竟是圖個什麼”。我不記得他是怎樣回答得了,就如世間的許多真理與傳奇,並不需要任何的原因與解釋,也不容有任何惡意的猜疑與抨擊,光是這份勇氣與這樣無私的精神,就足以令我們汗顏,他們在這廣闊無垠的高原,樹立起了一座人性的豐碑。

  令我記憶深刻的,還有一個叫孟佩傑的女孩兒,任勞任怨的照顧他的養母長達15年,我想問問我們所有的同齡人,你們做得到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不辭辛勞,她所遭遇到的,一言不發全部接受,在她的身上閃耀着的,是愛與感恩的光澤。也讓我了解到,

  作為一個中國的孩子,我們需要為許多事操心,也會因此而成長,可是,無論你長得多高,飛得多遠,都不要忘了,一直以來在背後默默支持着你,照顧着你的那兩個人。

  血肉至親,至死難斷。

  撫育之恩,沒齒難忘。

  還有“最美媽媽”,無臂鋼琴師……我真心希望,世界能夠更多一些這樣的人,這樣的事。讓更多的人明白,我和你,站在一起,我們,和希望站在一起。

查找更多感動中國觀后感(共6篇),請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