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熱門內容 編輯:zeimm

回目錄

弟子規讀後感

  篇一:弟子規讀後感100字

  這個假期我讀了《弟子規》,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護在身邊,湯藥要自己先嘗,然後再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牽挂。

  它讓我明白了細心是由專心和認真組成的。取得好成績也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績。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這本書,不要辜負作者的一苦心。

  篇二:弟子規讀後感100字

  我讀了《弟子規》前五課,主要講怎樣孝敬父母和如何做人的道理。

  從我讀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也就是說人生下來它的本性是善良的。然而他們後來巨大的不同與差異是後天所形成的。沒有那個人生來是壞人。只是因為個人的貪圖享樂,經不住世俗的誘惑才迷失了方向。

  《弟子規》也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好好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與人相處是要誠信 ……

  篇三:弟子規讀後感100字

  我讀了弟子規后,對我的影響很大,它讓我知道了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做人要有信用。‘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應該及時答應,不要推延;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認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懶。現在想起以前的事,我感覺到很慚愧,以前我總是惹媽媽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吃飯,喊了我好幾次,我都不答應,最後把媽媽氣的直發火。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是不應該這樣。我以後一定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

  篇四:弟子規讀後感100字

  我們在學校學習 了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后經修訂改名弟子規,弟子規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篡而成的。弟子規教育我們要尊敬父母,尊重老師,要同學們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學習了弟子規后,我知道很多的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等。讓我明白了以經典為伴,與美德同行的良好習慣。通過弟子規積澱人生厚度,提升道德修養。我要做個身心健康的人。

回目錄

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450字

  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回目錄

弟子規讀後感

  酒店員工《弟子規》讀後感

  近來這些天讀了《弟子規》,感觸良多。《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於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我從身邊的實際出發,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對弟子規的總述。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聖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於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對於我們這種長期出門在外的打工仔,雖然不能呆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但我們可以盡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擔一些,多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聊聊天就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孝道。

  出則悌,是聖賢教導我們,首先要友愛兄弟姐妹,多照顧幫助兄弟姐妹,對長輩要尊敬,其次出外要友愛朋友以及一切和我們身邊相處的人。出門在外,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多團結朋友,多關心身邊的人。就像現在我們酒店一樣,大家聚在一起上班,這是一種緣分,大家都是出門在外,都不容易,我們要互相幫助,相互團結。大家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時作為下屬,我們對我們的上司、領導要尊敬,見面要主動讓行、打招呼,處處要謙虛禮讓,要恭敬禮貌,見到長輩要恭敬問候。這是我們能否在一個公司、集體站穩腳跟,有所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必須要做到,而且要做到最好。

  謹,我們要時時刻刻關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會幫助我們免掉許多壞的習慣,並逐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聖人們告訴我們這個“謹”,就是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時刻保持嚴謹的態度。在酒店的工作上要做到對待工作認真嚴謹,要小心行事,在做工作時先想想該怎麼做,怎樣做才不會犯錯誤。俗話說的好:先思而後行。要做到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顧客,做到讓每一位顧客滿意。在生活上也一樣,同樣要保持嚴謹的態度。自己的起居飲食要有規律,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多進行檢點,逐漸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取做個優秀員工。

  信。俗話說的:人無信則不立。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很難在社會立足。

  在現在這個普遍沒有信用的社會,我們要立志做聖賢,做他人的榜樣,去掉以往的虛偽、不誠實,以誠實守信,仁義道德來處世,來感化周圍的人。在生活中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要言而有信,言而必行,與他人坦誠相處。

  泛愛眾,其實就是前面說到了的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時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說人是非,不揭人短處,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裡愛別人。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眾生,是聖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聖賢,做菩薩。儘可能的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這個集體更加團結、和諧。打造優秀集體,從我做起。

  最後《弟子規》中還寫到“餘力學文”。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多學習。儘管我們不是學生,但並不代表我們就不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餘力學文”告誡我們要利用好自己的多餘時間精力,儘可能的多去學習,增長自己的知識。就比如我現在在咱們酒店一樣,剛開始我對酒店的日常事務一概不知,但隨着我的不斷學習,我已經掌握了一點關於酒店管理、酒的種類的相關知識,這對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現在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學習。在下班后或者休息時去上網查查資料,或者看看書,儘可能的學習。我覺得這不僅為了我自己,而且也為了能更好地工作。

  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弟子規》,使我感觸很深,樹立了自己正確的人生觀,明確了做人的本份。在生活中孝敬友愛、慎言慎行、誠信仁愛,並身體力行,加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我要以弟子規中的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到最好,做一個優秀的員工,更好的為我們酒店的發展做貢獻;同時也希望身邊的同事來共同學習弟子規,提高我們酒店員工的綜合素質,共同努力打造擁有最好工作團隊的酒店。我相信我和我的同事們是最棒的,我們一定行的。

回目錄

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400字

  《弟子規》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在學習了弟子規后,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的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立人之本,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富強。

回目錄

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心得體會

  一直以來,很想去領悟一些關於聖主先賢所流傳下來的思想,但由於本人文學修養不高且比較懶惰,所以有關那些優秀的思想我平時都沒怎麼去領悟。

  說實在的,在此之前我並不知《弟子規》為啥!而今我有機會可以認真去研讀它了。

  讀了《弟子規》,看了關於道德教育的這個光盤,聽了那些老師的講解,聽了那些當事人自己的訴說,真的,我發覺自己的眼角濕了,感覺有些不相信,難道對我有這麼大觸動么?我想有的,的確是流淚了。

  我不想去論述自己懂了多少,但想告訴自己:“你長這麼大了,你覺得你會做人么,會做一個好人么?”

  人嘛!之所以為萬物之首,就在於人與人之間存在着複雜的社會關係,也因為有了人類才有了社會。做為一個人,每時每刻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於家庭來說,我是他們的親人,於朋友來說,我的是他們的夥伴,於同學來說,我是他們的同學,於老師來說,我是他們的學生,於社會來說,我只是平凡的一員,於世界來說,我只是一顆毫不起眼的塵埃。

  學習《弟子規》之後,(  http://)我自己感到很慚愧。感覺自己對不起很多人,很多。

  首先,我對不起自己的爸爸媽媽。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讓父母省心的孩子,活了這麼些年,感覺很愧對父母。都說了百善孝為先,可是我卻沒有做到,因為我不孝。別誤會,我說自己不孝並不是我自己對父母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弟子規》:“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說的是父母所教我們的都是為了我們好,父母的教導應該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說到這裡,我不知道這個小小的基本要求,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那麼,孝順那就無從談起,很慚愧,我沒有做到,這真的很不應該,以前老覺得沒什麼,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我開始才覺醒,也知道自己的過錯。從今天開始,我保證自己會改變。

  做為一個學生,我也愧對老師,首先,我不是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其次,我也不是一個守規矩的學校。小學和初中我就不說了,說說高中吧。高一第一學期,我規規矩矩的度過了,老師對我的評價也還可以。好了,高一第二學期來了,我也變了,為什麼變了,我自己的心態問題之外,還和換了班主任有關。那時我正處於叛逆時期,而說實在的,那老師的為人處事也的確有些問題,所以,我們班裡那些調皮的同學對她都有意見,我也是其中之一,甚至是起帶頭的那個,真的,那時的我有些瘋狂,我事事都與她對抗,我當著她的面故意踢教室的門,當著她的面撕毀她叫我寫的檢討書,甚至我還那些自己寫的稿子在班裡的講台上數落她,等等如此壞事。當然啦,在我做了如此之多的壞事之後,那老師對我都是不好的,比如,平時對我橫眉豎眼的,背後跟同學們數落我的不是,故意亂記我的德育分使我的德育分不及格,也許有人不相信,但我真的沒有冤枉她半點,真的,雖然我成績不理想,但我自信我的綜合能力不錯,可是呢!我的學籍表裡面的所有科目,不是不及格的就是勉強及格,甚至我最好的體育分都只是勉強及格,為什麼呢!因為我得罪她,她故意整我的。(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我們這裡就是這樣,你的學籍表上的科目的成績是由班主任決定,喜歡你,給你全優,不喜歡你,一支筆一劃,你就什麼都不行了,真的,試想一下,一個班裡地理連考兩次第一的地理課代表的學籍表的地理成績只是勉強及格,一個班裡體育一千米跑步考第一的學生他的體育成績居然是不及格再改成勉強及格,真的,很可悲。)曾經我真的是恨死她了,真的,我無時無刻都在詛咒她,我想不明白她做為一個長輩為何跟我過不去,而我的脾氣也實在是不好,我受不了這樣,所以我就瘋狂的和她對着干,不知道那時的我是否感到痛快了,只知道我的成績在直線下降,太不應該了。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我一直想不通,直至學了《弟子規》,我才明白,原來這一切的原因都在我身上,原來這就是報應呀,是我自己先錯在先了啊!做為一個學生我不該這樣呀!真的!這是罪孽呀!我忘記了身為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甚至是做為一個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們有些五千年的歷史,有些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比如尊敬師長等等,可是我都給忘記了,我沒有做到,我沒有尊敬老師,所以,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學生。學習了,這個《弟子規》后,我知道錯了,我會改過,學習怎麼樣當一個合格的學生,說句實話,我現在還是對那個老師沒好感,還是不喜歡,但是至少我不恨她了,或許吧!以後我對她會有改觀。最後我想對高一第二學期的班主任說,(學習心得)老師,不管如何,我想對您說聲“對不起。”

  接著說說我與朋友和同學的相處,可能認識我的人,不同人對我的評價會是兩個極端的。為何這麼說呢!這得從我的脾氣說起,單純說我脾氣火爆是片面的,應該說是走向了兩個極端吧!怎麼說呢!對於我願意付出的的朋友我真的是義氣十足的,我願意給予也捨得付出,但是對於那些我認為對我沒有用處或是我不喜歡的人,我的態度是很不好的,我時常欺負一些鬥不過我的人,並以為很痛快,臉面很足。所以我不免有時和人鬧矛盾,爭吵甚至打架等等。學習了《弟子規》學習傳統文化后,我才發覺我原來有些太多太多的過錯,才發覺有些本來不必要的矛盾都是自己自找的是可以避免的。那天看了那個光盤,那老師說得真好:“恨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真的,我過後自己想了很久才明白,真的,只要心中放下恨意,心就會開朗一些,日子也會過得開心一些,所以,我也在學着漸漸改變自己。對於那些我喜歡的人,我一輩子不會變心,對於那些不喜歡我和我不喜歡的人,我以後會理性客觀的對待,對於那些我傷害過的人,我會去彌補,請求原諒,對於那些傷害過我的人,我會放下恨意,放棄仇恨,從今以後,開開心心的活着,做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

  好了,最後說說關於社會。沒學習《弟子規》之前,我是一個功利主義者。我也知為何,我的思想和我的年齡有些不適應。自大一點說,我看不起大多數同齡人,我老覺得自己比大多數人好得多,所以,我說話特別不謙虛,對待人也不怎麼禮貌。學習了《弟子規》,我想的人生觀會有很大的改變,我要從新學習做人,學習做一個好人,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為什麼我要寫這個讀後感,我想原因只有兩個,其一,我開始覺悟了。其二,我想和別人分享,想讓所有的人變得更好。

回目錄

弟子規讀後感

  2012弟子規夏令營心得總結

  ——呂驥豪

  今天已經是來到這裡的第二十天,總覺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已經到了快要分別之際,我還真有些捨不得你們啊,親愛的同學們。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的朋友,有連雲港的,有啟東的,還有福建的。雖說不忍分別,可是這是沒有辦法的。團聚之後總會分開,這是天註定的。大家保重啊!如果若干年後我們有緣,還會再見的。在這裡的20多天,我學到了很多。第一大點就是孝。百善孝為先,我們應當孝順父母長輩,因為母親不畏十月懷胎的辛苦,還冒着生命危險把我們生下來,卻沒有任何的怨言,也沒要求任何的回報,這是多麼的偉大和無私。而父親則是撐起這個家的頂樑柱,沒有他就沒有我們如此美好的生活。同時,父親是個非常堅強的男人。

  接下來是悌,要對兄弟友善,要讓他們覺得安心。親兄弟明算賬這句話是不對的,兄弟之間不談錢,談錢傷感情。到了這裡我也明白了這十六年來我,我為什麼沒有快樂過了。因為我的心門沒有打開,沒有了解真正的快樂是什麼。現在我了解了,快樂就是不在乎擁有多少,而是在於付出多少,對誰都一樣。當你付出的時候,你就是快樂的,那時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一輩子都會記住。

  我也終於知道我的胃為什麼會不好了,因為經常發火。發火的人瘦,胃也不好,我以後會盡量壓住自己的火氣,遇事沉穩,不隨便發火。不暴飲暴食,不然胃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到這裡來了之後,我完全變了一個人,回去之後我一定好好改過,慢慢戒酒、限煙。我突然想到了這年我在學校的情景,動不動就發火,動不動就想打架,我的情緒完全被別人左右,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有句話說得好,境隨心轉,境界來了,要沉着地思考,不要馬上把氣發出來。這樣年少輕狂的我們將來到社會上會吃虧的。我們需要逆境來磨練自己,讓自己的銳氣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給人深邃、沉着、穩定,讓人猜不透的感覺。關於以前打過的人,我後悔了,他們是來磨練我的,我卻把他們給打了。我懺悔:我以前打過的所有的人,我錯了,我希望可以化解我們之間的恩怨,讓我們化敵為友。我現在知道我媽為什麼當初她那麼強烈的要求我來這裡接受磨練,讓我在社會上少走點彎路。媽,十分感恩您。

  最後,爸媽,我向你們懺悔,原諒我這十六年來的無知與墮落、幼稚與執着,我收回以前對你們發過的所有的火,收回所有不恭敬的話。爸媽,兒子永遠愛你們。在這裡,兒子給你們跪下了。

回目錄

弟子規讀後感

  幸福成功的根基—漏聲長處不堪聞,枕邊淚濕與誰語。有孝兒孫,頗能顧養。猶將冷意,暫托熱腸。不幸而母我者,乘慣撒潑。姑我者,橫面阻絕,只護半點骨血,空博一生凄楚。又有撫字(扶持,保護:撫養成人)財匱(缺乏)。婚娶力竭,健少年,經營肥暖,老窮人。搔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躊躕(chóuchú猶豫)。望一味以垂涎(因想吃到而流下口水,比喻貪婪或十分羨慕)。丐(乞求)三餐而忍氣。夜爨(cuàn燒火做飯)晨炊,猶罵閑食(消閑的食品)。紡績(fǎngjì紡指紡絲,績指緝麻)抱孫,尚咒速死。此數等父母,怨氣尤足動天。為子孫者,行孝益當倍於常兒。勸化者,亦於斯為吃緊(重要;要緊:這事吃緊,馬虎不得)也。

  這點我做的非常不好,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關於我父親的。父親因工作原因住我們家,去年的冬天,我們已經在父親的床上放了很厚的褥子,和我們床上的差不多,可是父親還是說冷,我很是不解,已經這樣厚了,怎麼可能冷?所以有些不高興,對父親的話我也沒有放在心上。有一次周末,父親回家去了,突然想起父親說他床上冷的事來,心想,今晚就在您床睡睡,看看到底是真冷還是假冷。這一躺我方才知,父親的話是真的,他睡那床真的很涼,上面因為有衣服蓋的厚,不冷。但是後背一直到天亮都是涼的。為什麼會是這樣。父親床上的褥子和我們的一樣厚,為什麼我們的不覺得涼,而他的就涼呢?後來我一想,是不是因為父親的床就是個普通的小床,涼氣從床底就進入了床上。而我們睡的床呢,床底是放東西箱子,涼氣根本就進不來。那天的一睡,讓我突然感覺對不起父親來,是我對父親關心太不夠了,真的感到非常慚愧,第二天我就又給他加了層棉被。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的古人是如何侍父母的。楊乙,行乞養父母。所得食,雖極飢,不敢嘗,必先以奉親。得甘旨(美味的食品),跪進。跳躍起舞,唱山歌以悅之。如是十年,鄉人感其孝。與之金,雇為佣,不受。曰:吾親烏可一日離也?親俱死,乞得棺。脫己衣斂之。雖嚴寒,赤身弗恤(給以精神上的安撫)。葬於野,露宿棺傍,日夜哀號。歲時拜獻,未嘗缺失。他的這種做法像不像現今的孝子王希海?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中風。中風以後,因為他正值年輕,發展事業的好時光,可是看到他的父親中風,他很捨不得;本來有很好的工作機會,他把它辭掉了,之後就由他親自照顧他中風的父親。父親基本上跟植物人已經沒有兩樣,而他照顧他的父親整整二十五年的歲月,每天半個小時就幫他父親翻一次身;生怕父親長褥瘡,每天一定要把床單換洗。大家就問他:你過幾天再洗不就好了?他告訴他人說:我的父親中風他已經很難受,我不願意再看我的父親多受一點罪。因為人身上有體溫、有熱氣,一定會讓床單潮濕,我不希望因為這個潮濕讓我父親難受。每天都洗一次床單,每天親自用吸管幫他父親吸痰,他的母親在那裡搖頭說,連我都沒有他這樣的恆心。甚至於他在照顧父親的過程都能跟父親心心相印,有一次剛好他的父親發燒,怎麼查都查不到病因。後來他作夢,就夢到自己爬上樓梯,突然跌下來,他就醒過來。你看,他連作夢都時時想着要解決父親的痛苦,所以他聯想到從高處掉下來一定會傷到腿。他趕快仔細的檢查父親的腿,果不其然,他父親的腿上已經長了一個瘤,是良性的,他趕快幫它處理掉。而要長期帶着他的父親去身體檢查,剛好有一個老醫生,也是學校裡面資深的教授,就問他:你父親中風多久了?他說已經二十多年了。當下這個老醫師非常生氣,因為他覺得他在騙他,馬上回頭就走了。走了以後是去拿王希海他父親的病歷,結果一拿,厚厚的一迭病歷。這位老醫師是抱着厚厚的病歷掉着眼淚回來的,因為醫生很難想象一個中風長期卧病二十五年的人,居然皮膚這樣的柔嫩,原來就是他的兒子這麼體貼入微的照顧。當下這位醫師就把醫院裡面的這些護理人員叫過來,對他們講:你們的護理都要跟他學習,他才是我們護理系裡面最優秀的老師。你看,一個大男人為什麼能夠做護理做到這麼細膩、這麼精微?就是因為他這顆至誠的孝心,本來一個門外漢卻成為最專門的人。所以《孝經》裡面說「孝悌之至」,孝悌的心達到了極處;「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孝悌可以感天動地,他的整個潛能會發揮出來。此他們相比,我真的感到自己不是人。

  此外對待其他長輩我們也要,真正生起對老人的孝順心,恭敬心。伺候老人,如同伺候自己的父母一樣,讓老人在這裡面不會感覺到孤獨寂寞。因為每天照顧他生活的人,都是他的孝子賢孫。他們每天都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生活里,他會感覺到越老越快樂,不僅是老有所養,也是老有所樂。這些對老人的照顧,要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敬老愛老的精神。這就是‘冬則溫夏則凊’給我們的啟示。我們能夠愛護老人,恭敬老人,到我們老的時候,也能有年青人來愛護我們,恭敬我們。古人講,‘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真正以一顆孝心對待老人,就會結出豐碩的福德之果。

  再來,「養父母之心」,讓父母心裏面能夠常常很歡喜、很自在。這裡有個前提,就是我們所作所為一定要讓他安心、放心。假如我們的德行不好,縱使你每天都供養父母很好吃的飯菜,父母吃了之後會不會快樂?也不會;他可能邊吃還邊幫我們提心弔膽。中國的父母比較含蓄,他心裏面的感受,有時候不會在言語當中流露,所以我們要善於去體會父母的心境,父母的需要。

  所以孔老夫子在〈孝經〉中說:“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事親者居上不驕,(當莊敬以臨下也,)為下不亂,(當恭謹以奉上也。)在丑不爭。(丑,眾也。爭,競也。當和順以從眾也。)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謂以兵刃相加)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三牲,三個不同的活牲畜)。”

  《論語》裡面有說,君子要有「九思」,要有九個常常懂得觀照的一些態度。哪九個?第一個是「視思明」,第二個是「聽思聰」,要能從父母的言談當中,聽出他們心裡的需求。比方說我們很久沒跟父母打電話,母親打過來,還等父母打給我們,我們已經太失禮了。父母過來跟你問問你現在的工作狀況,雖然是在問你的工作狀況,事實上我們應該能聽出來,他已經在想念我們,甚至於是想念孫子。我們聽得出來,我們就不等父母開口,主動要回家去探望。其實人只要上了六十歲以上,老得就會愈來愈明顯,當我們一、兩個月沒看到父母,一回去一看到會有什麼感覺?怎麼老這麼多!所以我們要珍惜跟父母相處的機會,善體親心,常常去關懷、去問候。

  這一點,我做的就更不好了,尤其是在我學習了傳統文化之後。為什麼?沒學傳統文化之前,我知道父親年輕時喜歡二胡,後來因為工作就沒時間再搞這種娛樂。後來因為二線,沒事可做,怕他悶,我就勸他再把二胡拿出來練練,父親這才花錢買了二胡,每天看他找幾個音樂愛好者在一起,我也比較安慰。後來因為學習了傳統文化,特別是學了佛,了解了宇宙人生真相,知道做人的真實意義。這時,我卻又讓他放下二胡,來學習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我說人這一生最最重要的事是學佛。當然,他是不接受的,惹得他很不高興,說我學傳統文化學迂了。現在想來,這真是我的錯,錯在我過於急切,以至現在他對我這樣學習傳統文化還很不理解。這就是我不懂得養父母之心所致。我最起碼連孝順的順字都沒有做到,只有做到順,才可以養其心啊!

  再來要「養父母之志」,孝順父母,不僅是供養父母一點錢,一點物質,給父母好吃好穿,那隻能是供養父母之身。那不是盡孝,因為有好吃、有好穿未必快樂。特別是富裕人家的父母,越有錢他越苦惱。因此,真正讓父母快樂的是幫助父母,在精神靈性上提升。這種讓他心開意解的快樂,稱之為孝養父母之心。再上一層,孝養父母之志。如果父母沒志向,我們也應該幫助父母立志向。《孝經》裡面有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我們把身體照顧好,這是孝道首要的工作。「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假如我們用自己的德行,對家庭、對社會有所貢獻,最高興、最滿足的是誰?是父母,還有老師。這是養父母之志。因為每個人其實都有一分善心,希望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很多父母因為全心全意栽培孩子,在很多社會方面他想儘力有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而當他的孩子能夠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他會覺得很欣慰。可能父母並沒有學過很多傳統文化,我們學習了以後,也要啟發父母立志。不僅自己立志做聖賢,還要啟發父母也立志做聖賢。如果父母說,“我都老了,還做什麼聖賢”?要勸說不能這樣想,聖賢跟凡俗之人有什麼區別?就在於存心不同,不是在年齡不同。聖賢的存心是為天下人著想,絕不為自己。凡俗之人都是自私自利,凡俗自私自利的結果,是患得患失,他就沒有快樂。聖賢人沒有得失,起心動念都是天下為公,他得大快樂。那種快樂絕對不是我們,凡俗私心能夠體會得到的。我們自己做好榜樣讓父母看到,也應該幫助父母這樣去做,那才是真正的歡喜。

  故才說大孝。便是順親養志。順親者,順其靈妙之親也,順其先天未分之親也。其汩沒(埋沒)情識(情慾)中者,偽親也。養志者,養其大公之志也,養其徹地通天胞民與物之志也(養成為法界一切眾生盡忠盡孝服務之志)。其軀殼形骸中者,偽志也。然要順親養志,又須誠身(謂以至誠立身行事)守身。守身者,守其明善之身也。守其以達德行達道之身也。不然,則竭力顧養,柔顏(和悅的面色)侍養,亦偽身也。能認真身,始能認得真親,故曰:“不誠乎身,不順乎親矣。”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用冷水洗臉、清醒自己);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現在人的志在什麼呢?都志在賺錢,買大房,買豪車……每天都過著隨心所欲、紙醉金迷的生活,都在想着如何享受,這就是我們現在人的志。我們需要反省。那是養志嗎?那是欲,有欲就要造業啊上一頁

回目錄

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

  藺宇揚

  “從前從前,孔夫子的語言,我們沉澱,那論語學而篇,兩代之間,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歌曲——《弟子規》。想必大家都看過《弟子規》這本書吧!那可是一本好書,它能教會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

  在小的時候,我有事找哥哥姐姐都會直呼他們的名字,但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中的一句話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憲能。”我就會有事沒事喊一聲哥哥,姐姐,他們聽到后都很欣慰,說我變乖,變懂事了。可以說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呢!

  在過去,每次只要媽媽把燒好的菜端上桌子,我總是第一個衝上去,還大聲嚷嚷着:“媽,快給我盛飯!”但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中的一句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我就懂得了,不管是飲食還是坐走都要讓長輩先來,我們小輩永遠要在他們之後再行動。之後在家的每一次用餐,我都會乖乖地等父母先坐下,我再坐下。等父母先動筷,我再動筷。他們都說我長大了,我的心裡真是樂開了花。

  當然,《弟子規》中教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在這裡我也無法都一一道盡。我只能再次說《弟子規》真是一本好書,你可能讀了一遍、兩遍,懂得了一些,領悟了一些,可是當你讀到三遍、四遍、五遍的時候,你可能又會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了。

  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吧!

  (江蘇省無錫市新區碩望橋小學五(2)班指導老師:崔淼欽)

查找更多弟子規讀後感(共8篇),請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