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弟子規》總敘有感

讀《弟子規》總敘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弟子規》總敘有感 標籤:弟子規

  用中國聖賢文化綠化靈魂

  ——讀《弟子規》總敘有感

  當下,我作為成年人,帶着緣分,初探蒙訓《弟子規》,頓覺汗顏。我多年養成的所謂"好習慣"與此規要求相差甚遠,我成長在新時代,觀照周遭,自我反省,我也常常總是攀高,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總希望別人多幫助自己,自己少付出些;總是以工作忙為由忘了看望年老的父母;總是承諾了別人卻沒有及時兌現;總是說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時間,養成好逸惡勞等等劣習,自問黑暗的靈魂,倫常道德去了哪裡?當我們人人都這樣做人,變本加厲行之,我們的社會就會變成趨利的生存環境,到處充滿野蠻,缺乏關愛,自私自利,造成害人終害己的惡果。

  清朝康熙年間的李毓秀先生很有智慧,很有仁德。他洞悉人性的弱點,人不教,不知過。他以此為己任,用智慧凝縮為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訓蒙文》,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弟子規》教育千秋萬代。此規要求從呀呀學語的孩子開始學習"人道",即要求孩子們繼承中國幾千年的聖賢智慧,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規範做人。正所謂:十年磨礪,築基百年。當孩子們通過長期磨練,道德修養提高了,大家相互遵守,維護和改善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人生道路就順暢,生活就幸福美好。這正是"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風範。

  《弟子規》是為了啟蒙學童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通俗一點,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好人的道德規範讀物。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全書總敘尤為深刻,做人要旨,一覽無遺。

  《弟子規》開篇總敘:"弟子規,聖人訓,守孝娣,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此篇二十四字,言簡意賅,概括了我們一生做人之道。

  "弟子規,聖人訓".該教言是教弟子的生活規範,不是作者的隨意之言,而是依據儒家聖賢孔子的教誨編寫的做人準則。

  "守孝娣,次謹信".我們做人首先要學會感恩,感恩生我養我的父母們,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尊敬和孝順他們,觀察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來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學會感恩的人一旦進入社會,有長者提攜,有人幫助,他會油然而生的感恩對方,其人生方向就充滿信心。若我們在生活中友愛我們的兄弟姐妹,大家就會團結互助,齊力斷金,不怕艱難困苦,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其次,在自己的一天生活當中注意一言一行,何事該說,何事不該說,言宜慢,三思行,即謹慎言之,這樣可以避免口舌之利產生的矛盾事情發生。凡是說到,必要做到,做不到,不要講,即誠實守信,這一言一行是人與人交往,共同合作時的基本準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若我們周圍形成你虞我詐的氛圍,社會發展就會滯后不前,社會關係就會緊張複雜。

  "泛愛眾,而親仁".我們在嚴於律己后,還要學會愛護周邊的人,視他們為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親近有仁德的人,學習他們為人處世,博愛大眾,這樣我們的心胸就會寬廣,得道者多助,人生道路更加順暢。

  "有餘力,則學文".我們若有時間,要花精力用在學習上。學習待人處世、文明之儀、仁愛友善、誠信感恩等禮儀知識,培養成真誠和善良的人;學習歌曲、舞蹈、器樂等提高我們對音樂鑒賞與陶冶情操等能力,激發我們對美的認識和追求;學習體育、遊戲、社會實踐,培養我們修身養性的君子風範;學習嚴謹自律、協調控制、運籌帷幄、團隊建設以及抗挫能力等培養我們的精神力量和處事智慧;學習語言、文字以及詩詞、書法、繪畫等,培養我們思考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學習數學、天文、地理、預測、歸納整理、統計分析等培養我們的邏輯思辨能力。這些生活和工作技能的學習都是成就事業的基礎,人要進步,必須與時俱進,學習各種文化,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考察山東曲阜孔廟時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衰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所以,我們要承載一份責任,帶着一份真誠,繼往開來,學習先人傳下來的道德規範——《弟子規》,重新規範做人。用中國聖賢教誨改變我們的一言一行,感化我們的親朋好友,感化我們的領導同事,號召大家一同學習和運用中國聖賢文化改善我們的精神環境,綠化我們的靈魂。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和諧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的夢想就能實現。

  (作者系江西新華印刷集團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王俊,本文章為作者原創作品,未經《江西新華印刷集團有限公司》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您正在瀏覽: 讀《弟子規》總敘有感
網友評論
讀《弟子規》總敘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