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人生勵志 > 成功之路:吃苦耐勞是成功的有效途徑

成功之路:吃苦耐勞是成功的有效途徑

手機:M版  分類:人生勵志  編輯:小景

成功之路:吃苦耐勞是成功的有效途徑 標籤:復興之路

  你是否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吃不了苦"是時下一些年輕人的一種通病,他們總是對目前的工作感到不滿,總想找一個既輕鬆又能賺大錢的工作。結果往往是-好機會沒有降臨,寶貴的年華卻虛度了。

  在《大長今》第21集里,長今一心只想在比賽中取勝,用了尋常百姓們吃不起的上好牛骨燉湯,違背了太後娘娘要為百姓找出新食物的用意,結果輸掉了比賽。為了讓長今好好反省自己所犯下的錯誤,韓尚宮派長今到雲岩寺去伺候年邁卧病在床的老尚宮。長今苦苦哀求韓尚宮將自己留在宮內,韓尚宮卻不為所動。

  長今走了之後,連生、阿昌跟令路都想成為韓尚宮的上贊內人,可是韓尚宮用訓練長今的方式訓練她們時,她們根本都做不到。韓尚宮問她們:"你們都是怎麼搞的?說好了要做到,為什麼不做呢?"

  令路回答說:"我做不到。"4軍事笑話 4體育笑話 4司法笑話

  阿昌回答說:"我也是。"

  最後連生也說:"我也是。"

  為什麼連生、阿昌和令路都做不到?因為她們缺少長今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韓尚宮自然不想讓她們做自己參加比賽時的助手。

  現在,有一個最讓企業頭痛的問題是:新招來的員工吃不了苦,沒有一點吃苦耐勞的精神。有些人在企業里幹了幾天,甚至才幹了幾小時就辭職走人,沒有堅定的意志。

  一個知名企業家說:一個優秀員工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現在有些青年員工,剛到企業來工作時決心很大,可到最後總有一部分人被淘汰,一部分人成為崗位操作能手。為什麼?其中的關鍵是被淘汰的這部分人缺乏一種吃苦的精神。任何一種工作都很辛苦,但美好的生活是靠我們用雙手勞動去爭取的。你有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收穫。

  具有吃苦耐勞精神,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基本條件。

  香港超人李嘉誠,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界領袖之一,同時他也是香港歷史上的千億富翁。他所建立的長江實業為香港的第一大企業集團。他的成功離不開吃苦耐勞精神。

  李嘉誠幼年喪父,家庭的重擔由他一肩扛起。14歲,正是一般青少年求學的S金歲月,應該是憂無慮的,然而迫於生計他不得不選擇輟學,走上謀職一途。他好不容易在港島西營盤的春茗茶樓找到一份擔任服務生的工作。每天清晨五點左右一般人都還在睡夢中的時候,他就必須提起精神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然後趕到茶樓準備茶水及茶點。每天他的工作時間長達15小時以上。生活簡直就是一場嚴酷的考驗與磨練。

  舅父非常疼愛李嘉誠,為了讓他能夠準時上班,就買了一隻小鬧鐘送他。他把鬧鐘調快了十分鐘,以便能最早一個趕到茶樓開門工作。茶樓的老闆對他的吃苦肯干深為讚賞,所以李嘉誠就成為茶樓中加薪最快的一位員工。

  曾有人問李嘉誠的成功秘訣。李嘉誠講了下面這則故事:

  在一次演講會上,有人問69歲的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其推銷的秘訣是什麼,他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講台,說:"請你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摸了摸,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呀!"

  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

  李嘉誠講完故事後,微笑着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板,但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

    李嘉誠講的這個故事,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人生中任何一種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不能吃苦、不肯吃苦,是不可能獲得任何成功的。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在濟州島,長今正式拜張德為老師學習醫術,她希望醫術學成之後有機會重回宮廷。張德要求嚴格,長今不分晝夜苦讀醫書。她常常到一個寒冷的山洞裡,藉著一個布偶,苦苦研讀關於穴道的醫書。

  長今就這樣吃苦受罪,研讀醫書,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長今把吃苦當挑戰,以致閔政浩向中宗皇帝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微臣真心愛慕醫女長今,因為她是女人,更重要的是這個女人在學醫術的過程中,所表現的堅韌意志以及她吃苦受難的精神,都讓微臣傾心,更尊重愛慕她。"

  長今如此吃苦耐勞,她不成功,誰還配成功?

  對王永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王永慶並沒讀過多少書,從小在米店當學徒,後來一步步發跡,成為聞名世界的"塑料大王"。那麼,王永慶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

  四個字-"吃苦耐勞"。

  小時候,王永慶家裡十分貧窮。由於他在兄妹中排行老大,從小就擔負著繁重的家務。六歲起,每天一大早他就起床,赤腳擔著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后兩百多級的小山坡,再趕到山下的水潭裡去汲水,然後從原路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不過,這也鍛煉了他的耐力。

  小學畢業后,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王永慶沒有繼續去上初中,而是來到嘉義一家米店當學徒。在那呆了大概一年,他的父親見他有獨立創業的潛能,就向親戚朋友借了兩百塊錢,幫他開了一家米店。

  米店雖小,但王永慶精心經營着。為了建立客戶關係,他用心盤算每家用米的消耗量,當他估計某某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了的時候,就主動地將米送到顧客家裡。這種周到的服務一方面確保顧客家中不會缺米,另一方面也給顧客提供了方便,尤其令那些老弱病殘的顧客更是感激不盡,自從買過王永慶的大米后,再也沒到別家米店去買過米。

  王永慶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並不滿足於單獨賣米。為增加利潤,他減少了從碾米廠採購的中間環節,添置了碾米設備,自己碾米賣。在王永慶經營米店的同時,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經營的碾米廠,一般到了下午五點鐘就要停工休息,但王永慶則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半,結果是日本人的業績總落後於王永慶。

  王永慶正是由於具有此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後來在經營台塑企業時便得心應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坦然面對。取得成功之後,王永慶深有體會地說:"對我而言,挫折等於是提醒我-某些地方疏忽犯錯了,必須進行理性分析,並作為下次處事的參考與借鑒,這樣便能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所不能忍的挫折,並從中獲益,挫折的殺傷力就等於銳減了一半,因此,我成功的秘訣就是四個字-吃苦耐勞"。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流傳千百年的至理名言告訴我們一個這樣的道理:吃苦耐勞也是成功秘訣。那些能吃苦耐勞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這是因為苦吃慣了,便不再把吃苦當苦能泰然處之,遇到挫折也能積極進取;怕吃苦,不但難以養成積極進取的精神,反而會對困難挫折採取逃避的態度,這樣的人當然也就很難成功了。

  

  

您正在瀏覽: 成功之路:吃苦耐勞是成功的有效途徑
網友評論
成功之路:吃苦耐勞是成功的有效途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