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徵文範文 > 兩學一做徵文: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兩學一做徵文: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手機:M版  分類:徵文範文  編輯:小景

兩學一做徵文: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標籤:職業道德 道德情操論

  兩學一做徵文: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最近看到引起廣泛爭論的一個話題如此問道:"按一下按鈕你會獲得50萬同時有一個陌生人死去,你會按嗎?"剝離這個問題深層的哲學和倫理思辨性不提,只從淺層來講,我覺得它恰恰在審問當下人們面對利益誘惑時的道德。我相信,讓我們堅持選擇"不按"的一定是我們的道德和良知。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保持道德修養,才可以使自己在利益紛雜的社會中保持一顆純潔的靈魂。

  作為黨員,聽聞最近中央號召我們踐行"四講四有",即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我認為這條號召其實可以將重點放在"講道德,有品行"這一條上。

  在我看來,做到"講道德、有品行"是"四講四有"其他三條的思想保證。只有堅守道德,明確信念,才能做到"講政治",才能堅持"對黨忠誠",不為旁利所誘;只有堅守道德,才能在面對私利和賄賂時堅定地說"不";只有堅守道德,才能將更多的愛、同情、精力和時間奉獻給他人、奉獻給社會。可以說,道德正是孕育其他美好品質的基石。

  嵇康曾言:"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君子當以德持身;無論是在人前意氣風發或垂頭喪氣,還是一個人獨處,在任何情況下,道德作為人們共同的行為準則和規範都不應當被拋棄。集"儒風五行,仁義禮智聖,誠於中,形於外,內外道德品行兼修慎獨之輩",是道德內化於心的最高境界。

  既然持德養性是我們古老的文化傳統,那麼為何當代尚有如此多的人罔顧德行行不義甚至不法之事?為何反腐行動中落馬的貪官不在少數?柏楊在《謀利有啥不對》一文中似乎曾給出解釋:"中國人講仁義說道德的嗓門是天下嗓門中最高的,聰明才智和判斷力,只要碰到那快保留地,就立刻糊塗成一罐漿糊。"或許正是因為心虛,才會更趨向與虛張聲勢,在人前提高了嗓子彷彿給自己脫身;而這樣的人們內心也都不堅定,他們的道德或許還未醒來,或者已經死去。於是利益面前,什麼信念、紀律、奉獻,全都拋之腦後;更不要提道德乃至"慎獨".

  現在我們再回看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如果用它來捫心自問,我自己的回答又會如何?我會選擇這麼干?像某度一樣為了幾十萬賣了血友病吧害了無數自己的同胞?還是像其他各行各業失去了職業道德的黑心人?甚至——像某些為了提成開貴葯甚至無效葯的醫生們?你看,甚至都要不了五十萬那麼多。而我永遠是不會按下這個按鈕的。道德束縛着我的良知,束縛着我的一舉一動。我無法想象,因為我按下這個按鈕而死去的那個人,本該有怎樣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我更無法想象,因為我濫用醫生職權為自己牟取那麼不足道的利益而拖延了病情的患者,本該如何早早康復用肩膀扛起貧苦家庭的重擔。道德永遠和品行相伴而生。

  我們心中的道德律或許和星空一樣是最神聖恆久而又日新月異的。踐行"四講四有",道德先行。而我承諾,吾若全德,必忠必直;吾若全行,必方必正。

  作者:王昕怡

  學生工作黨委學生三支部組織委員兼紀律委員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4級臨床五年制四大班

您正在瀏覽: 兩學一做徵文: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網友評論
兩學一做徵文: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