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徵文範文 > 論幸福徵文

論幸福徵文

手機:M版  分類:徵文範文  編輯:小景

論幸福徵文 標籤:當幸福來敲門 教人幸福地生活

  論幸福徵文

  幸福,成為這幾年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

  百姓念叨它,官方用指數衡量它,有電視開闢欄目邀請嘉賓談論它。如此看重,與國人秉性有關--越是不易得到的東西,越孜孜以求,顯其金貴。

  其實,幸福沒那麼矯情,它既不委身富豪,也不歧視貧者。相反,富人的幸福感往往不及貧者來的強烈和持久。

  幸福有時很簡單。在盲人眼裡,重見光明,就是幸福;在乞丐眼裡,吃飽穿暖,即為幸福;在渴者眼裡,一捧清泉,等同幸福;在民工眼裡,年初能找到活兒做,年底老闆不拖欠工錢就是大幸福;我媽在鄉下務農,從雞窩裡撿雞剛下的蛋,放在手裡捏一捏,臉上都會寫滿笑意,看上去很幸福。至於房價高不高、股票漲不漲,職位升不升,現代人的所謂幸福參考係數在我媽眼裡一錢不值,她專註的幸福在雞、鴨、豬上,在莊稼地里的收成上,雖然幸福值很小,但我媽看上去幸福指數很高。

  與古人比,現代人生活水平高多了,但並不意味現代人遠比古人幸福,問活在當下的人幸福否?得到的未必都是肯定。是否幸福,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就像住100平米的並不一定比住50平米的人幸福二倍。幸福有時與物質無關,與心境有關,與財富無關,與慾望有關。

  判斷一個人幸福與否,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看他(她)的臉。那些臉上寫滿笑意的人,我們大體可以認定他(她)幸福,至少當下他(她)是幸福的。沒有人在幸福光臨時無動於衷,面無表情。就像我媽,一有幸福的事,都掛在臉上。

  若把人生分成三個時段的話,可能童年幸福最多,中年最少,老年居中。

  我們姑且假設幸福掌握在上帝手裡,上帝好像偏愛孩子,把一個人的幸福大部分分配在童年上。即便那些家境困頓的孩子,也總能在童年的時光中找到上帝分發來的一撥又一撥的幸福。孩子們折一朵枝頭上的花,意外拾到一元錢,都會幸福地把笑容掛在臉上,連晚上睡著了,笑容都沒從臉上褪去。

  從得到物質的多寡看,中年能得到的遠勝於童年,但中年人似乎離幸福很遠,或者說幸福讓中年人很沒面子、很難堪。我們常看到行色匆匆的中年人,表情嚴肅的中年人,愁眉不展的中年人,卻絕少看到臉上總寫滿笑意的中年人。如果有,這人一定是中年人中的極品。這不能怪中年人,實在是上帝吝嗇,讓中年人背負了太多的慾望、名利,給他這些能產生“成就感”的東西,卻又想方設法減去他的一些幸福。

  到了老年,人回歸本性,顯得淡定從容,寵辱不驚,沒有什麼能讓經過風雨磨勵的老人再羈絆於世俗名利和慾望,上帝把還沒來得及分發完的幸福,全都撒出來,所以幸福回到老人身邊,掛在老人的臉上。我們常能看到老人坐在椅子上怡然自得的場景,他們分享着孩子們和他人的幸福,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幸福。

  有人把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有人把幸福寄托在別人得到幸福上。前者如奸商,後者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人有房住,他會感到幸福。

  幸福可求嗎?應該。要不,年年春節,怎會有那麼多人在木門或鐵門上莊重地貼上“福”字?有的專將“福”倒貼,取“福(倒)到”之意,寄託願景。今年求不得,來年再求,撕去舊福,貼上新福,總希望幸福來敲門。

  要想讓幸福多,我媽的那句“要知足”就很管用,換句話說,只要捨得戕滅自己的慾望,幸福就不遠。

  把門打開,讓慾望出去,讓幸福直接走進來,不要等它來敲門。

您正在瀏覽: 論幸福徵文
網友評論
論幸福徵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