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關於這句話,我一直是將它信奉為我的座右銘。說是信奉,倒也不假,因為一喜一悲一心境竟全包含在了這句話里。

  語出自《岳陽樓記》,主人翁范仲淹對政治,官場,社會等表現出的是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態度。然而在我的身邊,卻不乏對范仲淹,或是對這句話批判的人。在這些人看來,這是一種消極的避世心態,也認為作者范仲淹更是對生活與現狀感到無奈卻又是一味的憤慨,並沒有什麼作為。五千年來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學術,從主體而言,很大程度上受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響,文化所固有的穩定性也使得儒家思想在我們頭腦中更是根深蒂固。儒家思想一直認為,或是孔夫子也認為有才者需現身為社稷窮其渾身解數,而隱世則不合乎禮,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禮。由此看來,倘若有人認為陶淵明以及這句話是在避世,那也並未道理。然而我們身處現實,就得運用現實的眼光看待問題,當然,這裡我並不是說儒家思想是不現實的。恰好相反,儒家思想為我們提供了總的指導。

  生活,在大家看來什麼才叫生活?我不知道。但就我所處的年齡段而言,生活是嘗試,更是拼搏着掙扎。就像有人將你由懸崖上推進海里一般,你雖然面臨著死,但你還是在撲騰着,想要求生,這就是生活。

  那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大抵就是要讓我們面對刀山火海時還能保持鎮靜,而這並不是讓我們去容忍暴力。相反它是在教化我們去理性的看待。不為得失而過度或喜或悲,不為生活困苦整天煩惱。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和我有一樣的共鳴,經歷了挫折后再想要去做事時會感到很厭煩,甚至坐立不安。其原因是我們並沒讓心靜下來。“靜心”在古時需要,現在更是需要。有多少天你沒有很“文藝”的在晚上去品茶,有多少個時刻你不是在雜音中混過有多久你沒有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尋聽高山流水?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句話被打上了唯心主義的烙印,我也無從反駁,可難道它就真沒半點道理可言?答案是否定的。

  有人將生命比作怒勢洶湧的河流,有人將生命比作千溝萬壑的山路有人認為生命是不斷的碰壁,有人以一次一次的死去來證明生命是無窮無盡的,生命究竟是怎麼樣的,我們都沒走到頭,自然只能憑藉自己個人的思考和經驗來歸納,所以這更像是在下一盤棋,怎麼走,都得看你的想法,然而,沉下心是必不可少啊。

  面對生活,真正的生活,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帶給我們的靜,生活還在繼續,前面的路況如何無從得知,所以我們得靜心,小心,認真和執着。

您正在瀏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網友評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