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機米粿

機米粿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機米粿

  來到網絡時代,我們客家人的生活習慣依然很“傳統”,不打黃元米粿不過年仍然是一襲不變的“忙年”習俗。但,黃元米粿用“打”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機”米粿了。

  在我的老家,這樣有着823戶人家3325人口喏大的一個沙洲村,機米粿的作坊只有“廖屋背”老蘭一家。老蘭家的機米果生意是從元月6日開機的,元月8日早上,妻子叮囑我中午飯後要去看看機米果的人多不多,因為我家的大禾米早就機好了,做黃元米粿的“灰水”也熬好了,就要瞄準時機弄得去機米果了。果然,等我中午飯後2點多鐘從單位來到老蘭家米粿作坊偵察一下,也許是剛開機不久,來機米果的人並不多。老蘭叫我,趕緊回去拉米來機哦。等我同妻子2點多來到作坊,很快就進入“機”的程序,而且4點多就機好回家了。開這個作坊的老蘭是我的老熟人,非得叫我喝一杯海王酒;記得去年來這裡機米粿,他叫我整了一杯三兩三。

  今年,我家的大禾米不多,只有48斤。機米粿的加工費是每斤米收一塊錢。機米粿的第一道工序是浸米,將大禾米放到水裡泡泡、洗洗,然後裝進籮筐滴水晾乾;第二道工序是機粉,將吸飽水園漲漲的大禾米用粉碎機粉碎成米粉;第三道工序是將粉碎好的大禾米米粉拌“灰水”上色……“灰水”是做黃元米粿的重要角色,也還是得按原始傳統的製作方法來完成的。首先要到農曆的11月底或12月初的季節去深山密林中砍來黃粘柴(有黃粘藤子、野禾樹子等),無須晒乾就堆放在門口坪上摻入桐子殼、橙子皮等燒成黃元灰,再加上黃梔子、槐花,加開水浸燙過濾而成。第四道工序是將拌了“灰水”上了色的米飯用“蓬鬆機”壓製成“鵝屎泡”;第五道工序是將“鵝屎泡”用飯甑加熱蒸熟,然後就是最後一道工序,將加熱蒸熟的“鵝屎泡”用“成型機”壓榨成型——香噴噴、黃燦燦的黃元米粿就機好了。也有的農婦還遵循原來“發飯骨”的工藝,就是將大禾米在家裡蒸成大禾飯,然後用“灰水”拌大禾飯上色,晾涼后在拿得去“機”,這樣省掉了“機粉”、“機鵝屎泡”的工序,直接上甑加熱,每斤“飯骨”收加工費0.80元。

  1月11日,為了迎接縣裡的年終考評,又來到沙洲村曾屋集中建設點。老蘭的機米粿作坊就在這個“點”旁邊,我特意進去看了下,哇塞,今天來機米粿的人真多,如上面這個照片所示。畢竟,離過年不到20天了,又是星期六,機米果的農戶就一定會擁擠前來的。我暗自竊喜,幸好8日那天提前機好了,否則等到人多起來,說不定又會像有的年份那樣,機到深更半夜才回家。

  其實,客家人每年臘月打黃元米粿的過程也是族親聚會熱鬧的過程,現在機米粿了,雖然用功直接也很便捷,但心中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那“嗨喲、嗨喲”的碓臼聲聲漸漸離我們而去,自然就少了那特有的熱鬧氣氛……我想,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將來,也許還會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會變成“回憶”的呢!

  笑鈾

  2014,01,13。

您正在瀏覽: 機米粿
網友評論
機米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