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蘭亭情思

蘭亭情思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pp958

蘭亭情思 標籤:蘭亭

  與風月無關,此時題序又等誰歸?

  -------題記

  “蘭亭臨帖,行書如行雲流水;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真跡絕,真心能給誰......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你一生的了解......”

  這首歌是周杰倫的《蘭亭序》,初次聽時,曲境清幽,中國風的氣息令人也無比神往。

  遙想一千六百年前的蘭亭盛會,會稽山陰剛剛暮春,便迎來群英薈萃。盛會上,各界名士齊聚,可謂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在崇山峻岭之中,茂林修竹之內,名士們心曠神怡,在此地聚會,映帶的清澈的湍流,也使他們忘卻了功名利祿,忘卻了從政的壓力,忘卻了世俗的一切喧囂。在這裡,他們可以暢所欲言,談談人生,談談追求,談談理想,也談一談各種處世之道,討論一下文學的事情......曲水流觴,帶着每個名士們的情思,帶着他們的理想,帶着他們的胸襟。在這裡,他們縱享山水之樂,吟詩作賦,暢敘幽情。於是,在這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暮春之初,名士們遊目騁懷,在蘭亭飽覽了會稽山的盛景,以極視聽之娛,而那著名的《蘭亭集序》也因此出現。

  晉時的名士們都喜歡玄學。在魏晉時期,因為名士們實在太重要了,統治者們都非常重視他們,這種重視是要他們歸統治者所用,否則便是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那些名士們身心無比壓抑。因為他們是不能自由說出自己的心聲的,為了排遣心中的鬱悶,尋找一個很好的精神寄託,因此,他們竟不約而同的迷戀上了玄學,老子之思,南華經文便是他們的寄託。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文清雅,看后竟找不到一點玄學的影子,卻多了幾分哲思。

  四十多位名士列坐其次,流觴為曲水所攜,名士們各自傾吐胸懷,有樂有憂,而王羲之飲酒即興,便揮毫寫下了這篇聞名於世的《蘭亭集序》。此刻,它不僅完成了一篇名文,更是留下了書法藝術上的瑰寶,會稽山陰的蘭亭也因此變得璀璨,流光溢彩。

  因景思人,借景悟人。王羲之在這裡也留下了哲理之思,“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世間之人不同,其所悟也亦因人而異,俯仰之間的哲思也許不同,但最終還是如出一轍,不管是悟言一室,還是放浪形骸,對於他們,感情之間是相同的,“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美景之前,王羲之想到人的一生,樂趣不同,感情不一。也許當曾經令自己欣喜的事物成為陳跡之時,換做誰都會有所感悟吧,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不管壽命長短,結局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王羲之寫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其實,在我看來,其實不用太過在意,雖是大事,其實每個人不都還是要迎來嗎?不管是怕,是憂,還是悲;抑或是緊張還是坦然,這種事還是要到,所以不必悲,更不必愁,如果儘力讓自己的一生變得精彩,那麼當那一刻來臨之時,就可以坦然地說:“今生無憾。”

  王羲之說的對:“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雖世殊時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沒錯,時代在發展,但人的感情世界卻永遠不會變,每覽《蘭亭集序》,總有所感,總有所悟。

  看着蘭亭集序的原文,透過那神采飛揚的墨跡,字字顯現出作者的那份感情,而從字裡行間,那份藝術上的風采也顯露無疑,這就是瑰寶啊,任憑時光流逝,那份魅力永存,依然令人神遊蘭亭。

  再聽周杰倫的《蘭亭序》,音樂中這份情思也更為清晰。“牧笛橫吹,黃酒小菜有幾碟;夕陽餘暉,任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寫,而墨香不退與你共留餘味。一行硃砂到底圈了誰。”方文山將他的蘭亭之思寫於其中,透過悠揚的樂曲,那蘭亭更是令人神往。神遊於蘭亭,置身於暮春之初,立於蘭亭之上,向西望着夕陽,悠揚的牧笛聲聲,帶動情感所發,獨悟人生,也許更會有新的收穫。耳邊響起悠揚的樂曲:“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手書無愧,無懼人間是非,雨打蕉葉,又瀟瀟了幾夜,我等春雷,來提醒你愛誰......”蘭亭情思,身心融入意境之中,從墨色中,再來感悟蘭亭的序言。心中透過雨打蕉葉,蕭蕭之聲似響耳邊,春雷聲過,心中自有所悟......

  獨缺的了解,感悟的情思,透過書法中的藝術,瞭然於蘭亭的情思。

  -------後記

您正在瀏覽: 蘭亭情思
網友評論
蘭亭情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