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屋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得得9
倘若談起家鄉,最叫我津津樂道的便是那座遠近有名的大青屋了,其實,家鄉人並不稱它大青屋,他們更簡潔,或稱其為大屋或稱其為青屋,直到後來就爽性直呼其大屋。至於它以前是何種稱呼,那就不得而知了。
言其大,那是名副其實的,它不僅佔地面積大,而且其框架也高大。全村數十座跟它同時代的明清建築,無論其規模,還是裝飾都遠遠不能與之相匹。凡我到過的鄉村集鎮還從未見過比它還大的獨體古建築物;言其青是因為其構築材料都是些大青石、大青磚、大青瓦,就是其內部構件現今也都是青一色的。
遺憾的是,大青屋究竟建於何時,其主人又是誰,至今還沒有誰能說個明白。每問及村中翁媼,大都茫然語塞、含糊其辭。至於村中那些曾經伴着大青屋在風雨中走過來的老人,也都隨着大青屋一時的顯赫融入到歷史的煙塵中去了。不過從各種零星的閑談中倒有一個凄美的傳說凸現出來。據說,大青屋的主人原是一對孤兒兄弟。由於父母早逝,兄弟倆很小的時候便在村中最富有的財主家打着長工,艱辛地熬着日子。為了生存,兄弟倆在百忙之中,偷着閑毅然到村前那條小河撈米蝦苦苦度日。或許是感動了上天,或許是否極泰來。有一次,哥倆又來到小河裡撈蝦,幾個回合,為兄的那位不經意中撈上了一隻魚簍。由於破爛,他把它重新拋入河中,可是幾經周折又把它撈了上來,沒辦法只好又把它丟入河中。奇怪的是,不久那隻破魚簍再次被撈住了。這樣三番五次,魚簍被撈住又被丟了,被丟了又被撈住,無奈之下只好吩咐弟弟提回家。回到他們的棲身之所——牛棚,弟弟隨手把它掛在牛欄的樑柱上。第二天清早,兄弟倆給財主放牛時,驚異地發現昨日被撈回的破魚簍里,居然有幾枚白花花的銀幣。兄弟倆戰戰兢兢地把銀幣藏好,不敢聲張。此後,每天清晨放牛時,他倆都能從那隻破魚簍里意外地收到幾枚銀幣。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在悄無聲息中便聚攢了一大筆財富。老財主死後,他們解除了長工契約,自己添置了不少田地,爾後,又高價精選了百餘工匠建起了這座外觀雄偉、結構嚴實、布局巧妙的大青屋。
傳說終究是傳說,它除了給大青屋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外,更多的是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和驚羨。童年的嬉戲,少年的夢幻如今都已印在大青屋那日漸蒼涼而剝蝕的雕樑上。
在我的記憶中,凡村中大小事,沒有不與大青屋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依稀記得每到夏天,大青屋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樓上樓下童趣橫生。有時甚而連吃飯都離不開它,誰家找孩子到大青屋來准沒錯。大人們也都心照不宣地把它當作閑聊、集會、宴請的場所。哪怕一年中最忙的季節,也從不間斷光顧大青屋,儘管有時是一袋煙的工夫,也常樂此不疲,男男女女或蹲一隅或站一角或坐一處或席地而卧,嘴不停手不住,把個大青屋攪和得熱熱鬧鬧、融融恰恰。那情景那氣氛至今記憶猶新,如今瞻顧遺迹,真如昨日。
時過境遷,在歷史的長河中,大青屋已由青壯年步入了風燭殘年,它猶如一本品味不夠琢磨不透的歷史長卷,至今仍沉浸在無限的夢幻般的猜想之中。它的出現是美麗的,然而它以及它最初的主人的命運又是那麼的凄楚哀婉。據說那對孤兒兄弟,在某個時期,雖經百般周折,仍然被無情的政治風浪所吞噬,全屋幾十號人逃的逃,被殺的殺,竟如從天地間消失一般,毫無一絲印痕,唯有大青屋在那凄冷的風雨中獨自承受着這突如其來的厄運,忍受着來自各方因素的磨折,即便它那厚實堅固的風雷牆也沒能擋住政治風雷的衝擊。隨後,大屋幾易其主,而且主人不止一戶。它以它博大的胸懷先後接納包容了或這或那樣原因棲身在這裡的幾十戶人家。如今,它正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負載着村民的迷惘和夢幻蝸行在家鄉那條羊腸小道上。
每次步入大青屋,總有一股莫名的衝動。眼裡看的、手上摸的、鼻中嗅的似乎都有那麼一股酸酸的、澀澀的滋味。傳說中的七十二扇門窗,相互局囿着數十個空間。充斥在這些空間里的,仍舊是它一路抖落的歷史煙塵,滿屋裡緊鎖着的是歷代村民的苦樂和夢幻。五口頹敗的天井猶如失神的眼睛默默靜對青天。它凋敝了,它沉淪了。隱隱約約只能從它褪色風化的壁畫和那精雕細刻而鏤空的楹檁上,窺見其往昔的輝煌。如今,從那高高塑在四面寬厚外牆上,巧妙兼有裝飾和排放雨水效用的蝠、鹿、魚、獸的口中吐出的也都是苦澀和無奈。夕照大屋,金暉遠逝,在雨蝕風剝下,大屋昔日富麗堂皇的表面皴裂剝落了,尤其雨後黃昏,大屋更顯蒼涼。就連它周邊的數十座明清建築,現今大多都已疲塌甚而廢棄了。不少的已是草木叢生,偌大的村莊到處是斷壁殘垣,一派空寂。很有一種“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的意境。面對大屋,思索着故鄉的境況,壓在心頭的卻是一種隱隱的痛。
由於幾經政治風浪,更由於村民的人文保護意識淡薄,它已是滿目瘡痍。它的五臟六腑已被掏得所剩無幾,往昔精巧的雕梁畫舫如過眼煙雲不復存在。風雨中,唯有那方正的骨架仍在支撐着那一方水土,原有的熱鬧場面和氣氛也在現今炙熱的打工潮的衝擊下,變得冷冷清清、凄凄涼涼,留給後人的只是永遠的沉思和默想。
大屋啊!何時才能再睹你往日的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