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哲理散文 > 名人名著和反向思維

名人名著和反向思維

手機:M版  分類:哲理散文  編輯:pp958

名人名著和反向思維 標籤:教育名著 名人傳

  名人名著和反向思維

  陳宣章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說,我們有兩個司令,武的朱(德)司令,文的魯(迅)司令。有人說:“由於毛澤東對魯迅的高度評價,因此魯迅成為中國文化革命的旗幟。”差也!魯迅本身就是中國文化革命的旗幟,並不是因為毛澤東的高度評價。這種評價只是客觀事實的正確表達。

  有一個誤區:“名人說的就是名言。”一句普通的話,一經名人之口就成為名言,彷彿什麼事情一經和名人搭界,就變成“名*”。按照這種邏輯,所以媒體上的名人拍拖就成了“名拖”,名人結婚就成了“名婚”,名人緋聞就成了“名聞”,名人離婚就成了“名離”,名人生孩子成了“名生”……推而廣之,名人吃飯就是“名吃”,名人撒尿就是“名尿”,名人拉屎就是“名屎”,名人放屁就是“名屁”……媒體的內容實在豐富。其實不然。名人出門遇見街坊,說:“你早!吃飯了嗎?”難道這也是名言?

  人出名之後,常常出《選集》;名氣更大就有《全集》。其實《全集》不全是肯定的。難道他的一言一行都要收進去,連他房事時的“哼哼”等等?還有名人的《書信集》,固然有的書信中若干語句有偉大的思想,但是大多帶有客套和瑣事,都收進去不妥。

  名人名著有一個大好處:他(它)養活了一批“研究者”,“考證者”,也使這些人託庇成名。有些人想成名,於是就化名為自己吹捧,相互吹捧。現在有一個專有名詞叫“炒作”,媒體上天天可以看到。

  還有一件怪事:名人出生時,宇宙也與以前不一樣。這在小說中出現不奇怪,但是成為現實的宣傳就必然是唯心主義的。

  名人(尤其是有權勢者)說的話,常常有人吹捧,曾經有“一句頂一萬句”之說。有的“名言”不一定是真理。毛澤東以前有個規定:他的文章要經過十年實踐考驗,經過修改才能發表。後來到了文革期間,林*就破了這個規定,搞“最新指示不過夜”。原因是他長期吸毒,弱不禁風,自知不會長壽,急於拋出自己的一些破爛貨,例如“政變經”。世界上許多事情是要反向思維的。因為他自知不會長壽,才會由他的四大金剛急於推出“祝林副統帥身體永遠健康”的口號。

  反向思維很有用,在各個領域裡常常產生飛躍。科學史上,許多偉大發現是反向思維的結果,也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事物內部的客觀規律。

  在社會上也是這樣。媒體上提倡的,常常就是以前做錯了的。例如:提倡計劃生育,就是因為以前過度生育,人口爆炸。又例如:反腐倡廉,就是因為以前出現了腐化墮落。

  現在提倡“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大概也就是因為以前發展不科學,社會不和諧。曾經是“發展就是硬道理”,“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現在發現,發展也有科學與不科學之分,所以才提倡“科學發展觀”。

  社會不和諧之事,媒體上天天可見。最有意思的是:最近《婚姻法》新解釋,父母給兒子買房,沒有兒媳的份。

  我們知道:社會的細胞是家庭。家庭是由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兒子和兒媳”組成。《婚姻法》新解釋是否有引起“兒子和兒媳”不和諧之嫌呢?但是,如果不這樣規定的話,一個女子離婚就能拿到一半房產。假如一套房子100萬元,離婚200次就是億萬富婆。《婚姻法》新解釋杜絕了這種“離婚專業戶”,功德無量!應該在珠穆朗瑪峰頂上為新解釋的發明者建立祠廟,阿彌陀佛!

  但是,反向思維也有危險性。科學史上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就是因為反向思維被當權者處死。但是,科學總是向前的,歷史總是向前的,是不以權勢為轉移的。

您正在瀏覽: 名人名著和反向思維
網友評論
名人名著和反向思維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