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小說 > 故事新編 > 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

手機:M版  分類:故事新編  編輯:pp958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但現在,人們更多的是把能發現人才、提拔人才、重用人才的人(領導)稱為伯樂。發現人才並讓他充分發揮才能,確實需要慧眼,更需要魄力,用對了,國家和事業就會取得勝利,而一旦用錯了人,就會國破人亡,這並非聳人聽聞,這樣的例子歷史上很多。

  通過變法使秦國強大的商鞅,名鞅,姓公孫,因功封於商,號商君。商鞅最初為魏國宰相公叔座家臣,公叔座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座死後,魏惠王對公叔座囑託不以為然:“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勃哉!”當然也就不照公叔座的說法作。公孫鞅聽說秦孝公全國招賢,便投奔秦國,說服秦孝公,開始變法,商鞅前後用了二十年的時間,變法使秦國遠遠強大於其他六國,為統一六國打下堅實基礎。其間商鞅俘虜了魏國公子,魏國戰敗被迫讓出了大片土地。魏惠王懊悔地說:“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有這樣一句話:“臣聞名主立政,有功者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勞大者其祿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眾者其官大。故無能者不敢當職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隱。”這是說:英明的君主執政,有功的一定獎賞,有能力的必定提拔,出力大的應該得到的就多,功勞多的社會地位就高,有組織、領導能力的就擔任官職,所以,沒能力的不敢擔任職務,有能力的也不得隱藏。

  范雎在秦國任宰相,他任用了鄭安平帶兵攻打趙國,結果卻被趙國包圍,在危急情況下,鄭安平帶領兩萬人投降了趙國,范雎感到非常恐慌,這是因為:“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也就是說鄭安平犯的是“夷三族”的罪,按秦國的法律,范雎也要被“夷三族”,范雎怎麼能不恐慌?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張釋之跟隨文帝,來到禁苑中養虎的虎圈,文帝向上林尉詢問禁苑中所飼養的各種禽獸的登記數目,先後問了十多種,上林尉倉惶失措,左右觀望,全都答不上來。站立於一旁的虎圈嗇夫代上林尉回答了文帝的提問。文帝十分詳細地詢問禽獸登記的情況,想考察虎圈嗇夫的才能;虎圈嗇夫隨問隨答,沒有一個問題被難倒。文帝說:“官吏難道不應像這樣嗎!上林尉不可信賴。”於是,文帝詔令張釋之去任命嗇夫為管理禁苑的上林令,但張釋之卻勸漢文帝說,當朝的絳侯和東陽侯都是功勞大、德高望重的人,但他們都有時連事情都說不明白。秦王朝重用刀筆之吏,官場之上爭着用敏捷苛察比較高低,它的害處是空有其表而無實際的內容,皇帝聽不到對朝政過失的批評,卻使國家走上土崩瓦解的末路。現在陛下因嗇夫善於辭令而破格陞官,我只怕天下人爭相效仿,都去練習口辯之術而無真才實能,這種影響的傳播比風還快,我們不得不謹慎啊。文帝一聽:“您說得好啊”就放棄提拔嗇夫。

  張釋之的說法是否適合現代看法姑且不論,但在“四人幫”橫行時,確實提拔了一批不學無術,只會動嘴,只能“造反”的無賴,他們提的口號是:“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老百姓是要吃飯的,不要“苗”只要“草”,老百姓可怎麼活!這種人怎能不使國家衰敗和混亂。當時我們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好在及時粉碎了四人幫,撥亂反正,改革開放三十年,才有了我們的今天。

  商鞅的變法有一條“連做法”: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以便徵收稅項。什伍內各家互相糾察,一家犯法,別家必須告發,如不告發同受重罰(連坐法)。人人自危,特務橫行大概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兩千多年前的法了,我們沒必要去評論是是非非,那是史學家的事,但我覺得有點像現在的“問責”。試想,開發商建設的“豆腐渣”工程,在建設過程是瞞不過設計單位的,更瞞不過監理單位,投資方也不可能對質量不聞不問,但為什麼還不斷出現“豆腐渣”?是不是應該讓他們“連做”?

  當今社會出現了一些貪污腐敗現象,這是因為這些當權者缺乏監督。他的下級管不了他,群眾根本不掌握情況,輿論監督也奈何不了他。這樣難免權力膨脹,自我意識膨脹,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其實,他的上級是能約束他的,上級不能只管提拔和任用,不說也和像秦國一樣“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至少也得問責。假如你提拔的人,出現重大貪污腐敗,你這官也就當不成了,你這“伯樂”的職稱也免掉,這叫“引咎辭職”。人必須有所約束、有所顧忌,如果能做到這點,貪污腐敗的現象至少可以去掉十之七八,這是對幹部最大愛護,讓他們犯了大錯誤去殺他的頭,不如讓他們有所約束,有所顧忌,全心全意干好本職工作,豈不善哉!這樣的道理,其實都懂得,老百姓懂得,當權者懂得,只是沒人去認真執行,人其實最怕“較真”,屈原之所以成為偉大的詩人、愛國者,就是因為“較真”,假如屈原像漁夫說的一樣了:“舉世混濁而我也混濁,眾人皆醉而我更醉,”那樣,就不會有今天的端午節了,屈原也不會受到人們的紀念與愛戴。

  古人很多法律、制度,都有很好的範例,這都是無價之寶。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也夠我們借鑒一二。

  但願有更多的“伯樂”去“較真”。

  2009.12.31

您正在瀏覽: 伯樂相馬
網友評論
伯樂相馬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