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黨支部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總結

黨支部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總結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pp958

黨支部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總結 標籤:三中全會 五中全會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2006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研究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重大問題。

  我們黨支部成員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並進行了討論。現總結如下:

  一、《決定》基本上闡明了兩個問題,即為什麼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為什麼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即它的重要性。

  1)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上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2)從專業角度出發,我們認為,和諧社會還應具備兩方面:

  一是人與社會的和諧。在這個社會裡,每個人的個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然的發揮;通過努力,人人都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當個人遇到困難時,整個社會至少有很多途徑(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和政府的救濟。)提供幫助。在這個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相處融洽,互相尊重,互相體諒。

  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諧社會的人,應該有強烈的環境意識,懂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敬畏自然;真正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真正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現狀:全會認為,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

  2、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開放、民主法治、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3、目標任務

  簡而言之就是法制、分配、就業社保、公共管理、國民素質、資源等方面。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文 秘 家 園wmjy.net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係進一步形成;

  ——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

  ——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

  ——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4、具體部署:

  一要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環境治理保護。

  二要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制度。

  三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

  四要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社區建設,健全社會組織,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和國防建設。

  五要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三、從我們自身出發,認真貫徹六中全會精神。

  建設和諧社會的重點已經悄然從思想意識形態層面的論證轉移到制度建設層面。而這一點又是必然的,否則既不能推動和諧社會理念的落實,更不能保障和諧社會已有的建設成果。

  1、“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社會大環境對其中個體的態度、認知、行為等眾多方面均有很大影響。社會的整體和諧,不僅可以增強社會凝聚力,有效減少群體偏見的產生,更好地實行社會規範,而且能提高個體的社會認同,形成高水平的依戀風格,進而促進大量親社會行為的出現,使社會和諧水平不斷上升。

  作為大學生黨員,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全會強調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原則。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9大目標和任務,對構建和諧社會作5方面部署。這對我國現今和未來的發展有着強大的指導作用。同時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我們應該跟着黨走,認真學習科學文化,培養自己個方面的能力,以優異的自我而為中國的改革與創新而努力奮鬥。

  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繼續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和實踐。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促使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係在校園的形成。培養創造力。保護環境、合理利用各項資源。

  2、加強改革,促進體制創新一直是黨和國家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雖然其中存在着種種問題,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我們已經取得的成績以及我們所做出的努力。比如,現在正進行着的郵政改革,新郵政法草案是否能通過;中國的金融改革,各大銀行不良資本的處理究竟帶來了多少收益;中國加入wto后我們該如何發展傳統工業,如紡織;國家物價局的介入使得白糖價格忽高忽低,糖農該何去何從……所有這些既有成績,也存在問題,我們不能喪失了信心,但同時也不能為了一點成績沾沾自喜,畢竟我們的經濟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與經濟改革相適應的政治改革似乎不是那麼跟得上經濟改革的腳步,以至於出現了一些令我們心寒的現象。屢治不絕的腐敗現象一直是阻礙中國各方面發展的一個毒瘤。這其中有體制的問題,但更多的是我們的公務員們在面對金錢和權力的誘惑時,是否能把持住自己?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作為一個服務於黨和人民的社會的公僕,該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同時,黨和國家在懲治腐敗上也加大了力度,下了決心。上海市原市委書記陳良宇被撤職雙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樣的舉動正表明了黨和國家鮮明而堅定的懲治腐敗的態度。我們沒有理由不期待一個清正廉潔的政府。

  3、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不懈努力。面臨時代的考驗,我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奮鬥目標。

  所謂可持續發展,即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因此,就必須做好“五個統籌”:即城鄉統籌、區域統籌、經濟社會和諧統籌、人與自然的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統籌。而五個統籌中,經濟社會和諧統籌又是重中之重。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

  在這一點上,我們從專業角度出發,進行了認真的探討。

  我們提出了兩個問題:

  ——中國將要怎麼發展?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後面臨著什麼。

  當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的以後,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們的黨並沒有忘記當初的那個問題。下一步要怎麼發展?要公平地和諧發展。

  回顧我們富起來的這條建設道路,其實走得並沒有當初想象中的那麼完善。鄧小平同志的“讓一部分先富起來的”的觀點是深受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與馬克思的《資本論》的影響。“富起來”並不是一個財富轉移的過程,而是一個財富創造的過程。也就說,我們的社會發展不應該是“讓一部分人先窮一下,把錢交給另一部分人,讓他們來富起來”,而是說所有的人的財富都不變,但是敢於改革、能夠改革的人再在這個基礎上創造個人財富,同樣也是社會的總體財富。

  然而,事實上這樣的發展模式是理想化了。除了財富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相對財富轉移,比如說灰黑色的“第一桶金”,最主要的是,在當時繼續社會財富累積總值的狀態下,國家制度是無法保證社會各個層次之間的距離不被gdp等等數據性財富指標來開距離。只是,站在現在提倡“社會公平”的角度看,之前的種種只能夠說是小部分人的偏離,是改革的副產品。而且,我們也已經漸漸地充分意識到了,只有“效率優先”之後才可能“兼顧公平”。公平是一定部能夠丟的。

  由此,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黨和國家的決策層在當前物質基礎積累相對穩定充分的情況下,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制度保證社會公平以求社會和諧,這是英明的;而且,我們相信之前的這些改革成就會對之後的發展起到堅實的奠基作用。所以說,“立足當前”才能“展望未來”。

您正在瀏覽: 黨支部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總結
網友評論
黨支部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總結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