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經略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小景
談人生經略 標籤:人生不設限
談人生經略
傅伯勇
俞敏洪曾經說過:“你要是一棵樹的種子,就要有一棵樹的覺醒!”是的,一個人從懂事時起,就不得不考慮:自己在世間走一遭,自己的使命是什麼?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需要準備些什麼?面對自己的使命,又如何去完成?在行將就木時,自己最終的形象會是什麼?
下面,我們不妨分別來談談這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自己在世間走一遭,自己的使命是什麼?所謂使命,在我看來,就是價值觀的問題。《禮記-大學》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古代人的使命,即: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現在談使命,也大約如此。這裡,尤其要注意這幾點:首先,要有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中國很多河流的水,誰敢捧起來就喝?東部的霧霾天氣,有多少人不怨聲載道?我們吃食品、用藥品時有幾個不擔驚受怕?但是,這些又是誰製造的呢?難道我們自己就或多或少沒有一點責任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種責任感,要對自己有責任感,對家庭有責任感,對他人有責任感,對社會有責任感,對國家有責任感,對世界有責任感,對宇宙有責任感。其次,要有正能量。“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我們知道,當物質具備某種正能量時,物質就會按照正常的方式存在和運動下去;反之,則會按照反常的方式存在和運動下去。人也一樣,與一個負能量的人在一起,他不會好到哪裡去;與一個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他也不會壞到哪裡去。所以,我們處在世間,當給人勇氣、智慧和力量,使人奮發向上、充滿希望、不懈追求,使人愉悅快樂,使人積極行動,使人美滿幸福。再次是要有所奉獻。所謂奉獻,就是既要為自己,又要為他人;既要為子孫,又要為蒼生;既要為家庭,又要為國家;既要為一國,又要為人類。一個人生存,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資源,同時,更要不斷地創造財富,而且,要讓自己創造的財富和消耗的資源相比,是供大於求,換言之,就是要創造人生的“剩餘價值”。這點“剩餘價值”給誰?給他人,給蒼生,給國家,給人類。“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這就是奉獻。
第二個問題,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需要準備些什麼?就像打仗,赤手空拳可能不行,還需要吃飽肚子,還需要槍支彈藥,還需要具備基本的技能,等等。人生也如此,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要準備一些東西。準備些什麼呢?一是要有健康的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完成人生使命的前提。沒有健康,使命就無從談起,因為非健康因素羈絆了你,使你寸步難行,你怎麼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呢?二是要有良好的修養。修養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良好的修養包括,高尚的品質,正確的待人處世態度,完善的人格,非凡的智力和順世的性格。冰心說:“修養的花兒在寂靜中開過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裡結實。”良好的修養,常常會在不經意間,在你的前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你鋪平道路。三是深厚的人脈資源。所謂人脈,就是一種在關鍵時刻、危機關頭、重要節點處用得上的人際關係和人際網絡。“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社會是一個縱橫密布的經緯網,每個人都生活在其中的某個節點上,如果遇事時有人幫上忙,就能夠讓你起死回生、直上雲天。長征途中,劉伯承如果沒有與小葉丹建立起良好的人脈關係,沒有“彝海結盟”,紅軍可能就很難順利走出涼山彝族地區,可能就會經歷更多的曲折甚至重大挫折。在當代各行各業競爭特別激烈的情況下,人脈資源更是不可小視。四是要有必要的知識。“知識是智慧的火炬”,“知識就是力量”,“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戰勝一人,富有知識的人卻所向無敵”。現在,每個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齡,都要讀書,目的就是培養他們增長知識。有知識的人做事情,往往事半功倍;無知識的人做事情,往往事倍功半。富有知識,能夠走捷徑而捷足先登。這就是區別。所以,“活到老,學到老”,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長修課,是我們完成使命的保障。五是要有出眾的才華。一個有才華的人,不但能夠腹有詩書,學富五車,而且能夠攻城略地,攻堅克難;不但能夠一呼百諾,應者雲集,而且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但能夠登高望遠,洞幽燭微,而且能夠經天緯地,智計百出;不但能夠絕處逢生,化險為夷,而且能夠舉重若輕,處之泰然。才華是一把利刃,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不斷地磨它,讓它更鋒利,讓它在伴隨你前進的路上,助你披荊斬棘。六是必要的財富。“錢財如糞土”,這是一種偏見。只要錢財是乾淨的,我們為什麼要嫌棄她呢?事實上,世間沒有一個人不在乎錢財,因為在這個商品社會,錢財是我們立身的重要因素。馬克思在女兒勞拉與保爾-拉法格結婚前,曾一臉嚴肅地問保爾-拉法格:“你有多少財產?”儘管保爾-拉法格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貧困一生的馬克思還是不得不過問,因為他作為父親,特別希望女兒再也不要過那種窮困潦倒的日子,希望女兒有一個美好的歸宿。我們再看陶淵明,他之所以能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他有“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這個基礎,否則,他可能“悠然”不起來。幹事創業,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基礎太薄弱,可能就難以成事。如果目標宏遠,至少應該是中產階級才行。以上這些,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而需要的必要的準備。
第三個問題,面對自己的使命,又如何去完成?面對使命,當你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要完成它,往往就在一瞬間。但是,情況並非如此,因為我們往往倉促上陣,甚至一無所有。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這裡有幾條法寶:一是,始終想着陽光,心裡就會溫暖。這是什麼?這就是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一切都會戰勝的,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願望聚攏來。二是,行動,毫不遲疑。行動中我們能夠創造機會,捕捉機會,利用機會,行動中我們能夠找到辦法,形成思路,完善方案,行動中我們能夠絕地反擊,反敗為勝,乘勝追擊。三是“殺豬殺屁股,各是各的殺法”。殊途同歸,“條條大路通羅馬通羅馬”,千萬不要“按圖索驥”。別人的經驗和方法,我們可以學習,可以借鑒,但是絕不能照抄照搬,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來處理問題,即結合面臨的環境(如時間、空間、條件、及周圍的相關因素),結合自己的情況(如能力、水平、資歷及其他支撐),結合所遇的困難(如難易情況、大小情況、遠近情況及關聯情況),進行具體處理。四是“打蛇打七寸”。為什麼要如此說呢?因為一般的蛇,“三寸”是它的脊椎骨,脊椎骨被打傷以及打斷,它便無法抬起頭來咬你;“七寸”是它的心臟,心臟一受到致命的重傷,自然必死無疑。“牽牛要牽牛鼻子”,“牽一髮而動全身”,解決任何問題,都要緊緊抓住韁繩,這樣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五是學會肢解法。如果是很多問題,就要將它們分門別類,然後或先易后難或先難后易逐個解決;如果是一個問題,又涉及諸多方面,就分步解決。六要知錯就改。“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行走江湖,難免就會走入誤區。在此時,往往就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能夠自己覺悟,能夠聽人忠告,迷途知返,一種人是固執己見,執迷不悟,撞了南牆不回頭,一個道走到黑。我們要做前者,知錯就改,走向勝利。七要學會庖丁解牛。庖丁解牛的寓意在於,做事不僅要掌握規律,還要持着一種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並且在懂得利用規律的同時,更要去反覆實踐,“所解數千牛矣”,不停地重複,就能夠“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一句話,只要目標可行,只要準備到位,只要方法得當,沒有完不成的使命。
第四個問題,在行將就木時,自己最終的形象會是什麼?我們不妨舉幾個偉人的例子。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習近平,除了人們熟知的共性之外,他們還有鮮明的個性。毛澤東的形象更多是集“虎氣和猴氣”於一生,霸氣而機敏;朱德的形象更多是堅毅而仁慈;周恩來的形象更多是堅守原則而靈活多變;鄧小平的形象更多是深思熟慮而舉重若輕;習近平是對老百姓的聲音,反應及時,實事求是而又高瞻遠矚地有效化解。那麼,我們的形象,最終會是什麼?或如松柏昂首挺立,或如花朵馨香滿園,或如陽光溫暖山川,或如雨露潤物無聲,或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有的一切,就在於我們之前如何行走,走了多遠,是否將青春燃放,是否將愛火傳承。
人生經略,如果你覺得自己屬於天空,那就去翱翔吧!如果你覺得自己屬於海洋,那就去咆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