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教案到導學案到教學改革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小景
中國人是最謙遜,最愛學習的人。只要哪裡有了成功效應,就會趨之若鶩。即使發在國外,也會漂洋過海,爭相學習模仿以推廣。無庸置疑,學習能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為學習者服務,但也並非盡如人意。
《莊子》里有許多這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關於“學習”的典故。
一則是“東施效顰”。《莊子·天運》中的故事:“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春秋時禮崩樂壞。孔子周遊列國,勸說施行仁道,振興時弊,解決亂象。孔子到衛國去時,弟子顏淵問魯國太師:“夫子此行結果如何?”太師回答:“時代不同,禮法也隨着環境而有所改變,必須懂得變通才行。這樣用心良苦,是出自於對社會的責任,但是許多的制度已經不再適用。這就和東施模仿西施一樣。”
一則是“邯鄲學步”。《莊子·秋水》篇里寫道:“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學行於邯鄲歟?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典故的意思是:燕國壽陵少年聽說邯鄲人走路很美,便不遠千里跑到趙國都城邯鄲來學步。結果非但趙國人走路的姿勢沒有學會,反而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都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到燕國去。
一則是“亦步亦趨”。《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願意是: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於缺乏主張,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
這也許有人會不屑一顧。因為這肯定不是真實的事例,只是莊子用寓言的形式,以他肆意汪洋的筆墨,誇張地譏諷了那些不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動腦筋,盲目地跟風地學習,結果弄得自己無所是從。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就有就有這樣的事例。近現史就是一部向外國學習的歷史,戊戌變法,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民主立憲,西學中用,虛君共和......都沒有能在中國找其生存發展的土壤與氣候,最終都以失敗或畸形發育告終。就連找到了適合中國革命發展道路的天才毛澤東同志,即使時刻不忘“實事求是”,在學習推廣地方經驗過程也犯有不是或被利用。如“農業學大寨”中,就不乏教條主義者和形式主義者,看見大寨糧食產量高,就片面強調糧食增產,置經濟作物於不顧;見大寨開山墾田,不顧實際條件刻板模仿,結果破壞了林業資源;來自平原地帶的參觀者覺得大寨的梯田很壯觀,也模仿造梯田。
每年的“學雷鋒”,也不乏刻板。每到學雷鋒日,到敬老院去幫助孤寡老人成風,甚至打亂他們生活。做好事也做假,一人丟失東西,一人就“拾金不昧”,受到表彰,樂而為之,不然完成不了任務,考察考核又不合格,何苦而不為呢
至於怎樣對待中外文化遺產和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近百年前的周氏兄弟已早給我們闡明了正確的觀點與鮮明的態度,而今不少人“聞之欣然規往”,卻仍然是“未果”。
周作人在《國粹與歐化》中指出:“模仿杜少陵或泰戈爾,模仿蘇東坡或胡適之,都不是我們所贊成的,但是受他們的影響是可以的,也是有益的,這便是我對於歐化問題的態度。我們歡迎歐化是喜得有一種新空氣,可以供我們的享用,造成新的活力,並不是注射到血管里去,就替代血液之用。”
魯迅在《拿來主義》中更是旗幟鮮明地告誡國人“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寫這裡,我發現這小文也是一“效顰”之作。效魯迅先生寫了半天的“變戲法”,卻記錯了題目是《現代史》。我也一樣,寫一通這“半死不活”的文章,也忘記入題。
一笑而已。
相關範文
- ·“活動單導學模式”課堂教學改革方案
- ·學習《以“導學案”踐行英語教學的生本
- ·高一教師暑假導學案培訓心得體會
- ·語文教研組編寫導學案發言稿
- ·課堂教學改革反思
- ·新課標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反思
- ·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 ·全國中小學課堂改革與課堂教學改進現場
-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 ·課堂教學改革標兵評選實施方案
- ·《新基礎語文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讀後感
- ·體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 ·000學校陽光燦爛教學改革風起雲湧
- ·電子教學反思
- ·遲到教學反思
- ·從電影《柳如是》說起
-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
-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
-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感悟“卧
- ·軸對稱教學案例及反思
- ·《3的倍數的特徵》教學案例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心得
- ·"周長的認識"教學案例與反思
- ·讀《國外歷史教學案例譯介》有感
-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秋色滿
- ·歷史學案教學的反思
- ·《掌聲》教學案例與反思
- ·物理教學案例反恩
- ·學案教學反思
- ·電子政務及電子公文操作管理辦法
- ·小學英語教案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