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有效教學反思

有效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有效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觀。良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得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學習方法不對頭,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內耗,效果則事倍功半,從而失去自信心,也折損了銳氣。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為此,教師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並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所謂的自主學習是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即學習呈現自主、自動、創造三個層次並相互依存。一堂成功的英語課需要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效的配合,以營造出和諧的、平等的語言學習的氛圍。學生應主動地挖掘自身的知識和學習經驗,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一般性的淺顯的問題可以不急於解答,而要鼓勵學生自己解答,使學生既敢於質疑,又能解疑,以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遇到難點,應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在思考討論過程中逐步解疑,對於有爭論的問題,要鼓勵爭辯,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同時要充分發揮課堂的討論作用,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發言,不論是錯或對,教師首先予以鼓勵,給予充分肯定,然後指出不當的地方,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發展。例如,英語學習中的“難記易忘”現象是師生雙方都極為頭痛的事情,語音、詞彙、語言點的記憶積累,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經過“初次識記—遺忘—再識記一再遺忘—最後鞏固記憶”的記憶過程來完成。教師就須站在學習者的立場耐心地向學生“導”之以“法”,幫助學生找到最佳記憶訣竅如:從點到塊記憶法、愉快白信記憶法、瞬間強化記憶法、集中注意專註記憶法、比較歸納記憶法、找最佳時刻加強記憶法、運用遺忘周期反覆記憶法等、這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滿了自信,懷着成功感,激發了濃厚的熱情,消除了英語學習中的畏怯心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六)、優化課堂教學活動

  優化教學活動,就是把靜態的無生命的英語知識激活,附以生機。改變傳統教學中的“統一要求,統一標準”的教學模式以及課堂“井然有序”的清規戒律,變學生被動接受為自主學習,把課堂教學內容轉化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行為特點的各類活動,達到培養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活動中運用英語,在活動中掌握英語的目的。高效率的語言思維與實踐活動是以高效率的習得過程為基礎。英語學習的第一層次就是通過大腦的認知活動和復用練習,來理解和記憶這些語言知識和規則。一堂課學生通過大量這樣的操練和練習活動才能掌握所學知識。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項活動。既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又要考慮到實效性。有些教師認為某項活動非常好,就不顧是否合適,都安排在自己的教學中,結果不但浪費了有限的課堂活動時間,而且還違反了教學規律。教學活動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制訂,一定要遵循教學規律,本着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難易漸進,變化激趣的原則。優化教學活動,要把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落到實處,不要流於形式。要讓學生在課堂參與中“活”起來,使他們在課堂上能做到“樂於學習、積極主動、思維活躍、相互交流”。顯然,這有利於學生活躍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有利於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有利於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衝破由於應試教育影響而造成的學生在課堂上“規規矩矩地坐着,面無表情地看着,小心翼翼地地舉着手,唯唯諾諾地回答着教師提出的問題”的沉悶局面。教師怎樣改進教學才能讓學生“活”起來呢 這就要引導學生解決好樂於“活”,敢於“活”和善於“活”的問題。為此應做到:(1)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和諧氣氛;(2)激發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3)創造參與條件,提供有利環境;(4)尊重心理需要,幫助學生成功;(5)善於啟發思考,教會學生學習。還要對學生做到“五個鼓勵”,即:鼓勵質疑問難,鼓勵獨立思考,鼓勵討論爭論,鼓勵標新立異,鼓勵總結和掌握“學法”。

  (七)、優化課堂教學的評估與反饋

  課堂教學中的評估應根據教學目標,對語言知識以及聽、說、讀、寫語言技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達成度進行全面的評估。評估時既要評估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和掌握學習方法的情況,也要注重對教學方法、過程和效果的評估,評估時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評估的指標要明確具體,語句表達力求精練、準確,既簡單易行、便於操作,又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課堂教學的反饋要適時、具體。學生練習正確時,表揚要簡明扼要、恰如其分;練習出錯時,要講出原因,並提供同類練習,及時強化訓練;對學習基礎較差、自信心不足的學生要多提供參與機會,多鼓勵,多表揚;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努力方向。反饋是控制的靈魂,是對課堂教學活動實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應動、靜觀察相結合,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反饋信息。小步反饋講究“快”,教師評價應簡潔明了。整體反饋稍有難度,如遇“咔殼”等尷尬場面,講究“誘”──循循善誘,耐心啟發。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給予暗示或適當的提示。如遇出錯,則講究“導”──正確引導。教師不必立即打斷學生,急不可待地糾錯或乾脆當替身演員。而等學生答完或表演完后,先給予鼓勵與肯定,再給出答案,正確引導,再施強化。具體做法:總之,教學評估與反饋必須有利於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素質教育是我國新世紀教育發展的方向,是中華民族21世紀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站在時代的高度,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不斷充實、提高、完善自己,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素質教育中去。在自己日常教育教學之中,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努力達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着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有效教學反思(三)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怎樣去上好一堂課,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有效教學的一點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怎樣使我們的教學更具有有效性?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誰的本領大》這篇課文時,我畫了張太陽和風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同學們中間,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說,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裡。“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青松》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春雨》等幾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能夠在課堂上那短短几十分鐘之內,傳給孩子更多知識!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有效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有效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