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死寂不死

死寂不死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小景

  死寂是聲音宇宙的一部分,它可能是類似黑洞一類的物質,處於邊緣化的位置。

  普遍的觀念是,人不可能聽到死寂,當然這個死寂是概念上的死寂。我認為,聲音充溢着整個世界,死寂只是聲音的空隙,就像塵埃和塵埃之間的空隙。

  死寂代表着最低的音量,寂靜相較而言要高一點,接着是安靜,寧靜,喧嘩,喧鬧,最後是噪音。死寂是磁帶的轉軸在收音機里摩擦,遙遠的汽車按響喇叭,地底下的水管噼啪脆響,蟲子交流談心,道士用咒符和竹葉水輕輕點灑,等等諸如此類的聲音的總和。換句話說,就是把意義剝離之後裸露出來的部分。我們不能將這部分單純地歸結於“無意義”,而應當是一個缺少中心,缺少主題的空間。

  假如在沒有特殊聲音的干擾下,一種人會舒舒服服地關閉一切感官,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聽,就像死掉了,另一種人則從那不特殊的聲音內部聽到了細微的、鋒利的“靜”。這就是死寂的新意義吧,它需要一個思考過程。如同將綠皮西瓜剖開,發現裡面竟然還有鮮紅的瓤。隨着解剖的深入,圓形的西瓜會被切割成方形、菱形、三角形,它們在你的心裡開始用另一種姿勢生長。

  坦率而言,我們使用的很多詞語只存在於語言的領域,概念的領域。譬如“死寂”,這是文化人矯情的見證。它不是日常語,因為它在日常生活中不成立,不意義。它也不是佛道語,因為佛道語處在人類語言可支配的範疇之外。

  一位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將自己關閉在沒有任何聲音的房子里,結果他卻聽到了血液在流淌的巨響。這說明聲音是無處不在的,而人本身就是一個聲音源。人們已經習慣了去聽“有意義”的聲音,比如音樂,演講,利益,性,同時對“無意義”的聲音進行抵抗或冰凍。其實只要是可以聽的,都值得聽一聽。

  死寂和噪音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大前提是硬幣還是硬幣,沒有任何要素的摻雜。這枚硬幣在社會中不停地旋轉,它與社會的轉動是同向的。當人民有聲音想喊出來時,社會就會把硬幣“死寂”的一面擺出來,而當人民怯懦無語時,社會又會把硬幣“噪音”的一面擺出來。這是一件極其不合理的事情。

  預言家JacquesAttali曾預言全球音樂形式已經到達完備,未來會朝噪音發展。而聲音是沒有未來的,那麼我預言,死寂的未來是噪音,噪音的未來是死寂。死寂不會死亡,倘若說梵高殺死了向日葵,卡夫卡殺死了甲殼蟲,海子殺死了麥田,王家衛殺死了旗袍,那麼是誰在何時殺死了死寂?這樣看來,死寂和很多貼上標籤的事物一樣,需要重新被理解。

  聲明:如需轉載,請署本人姓名。

您正在瀏覽: 死寂不死
網友評論
死寂不死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