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滇行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pp958
雲南可稱旅遊之鄉,那古老的歷史文化遺迹、綺麗多姿的湖光山色、濃郁的民族風情及眾多的旅遊資源佳景頗多,當年有機會前往一游,如今有閑暇翻閱那些照片,那流連忘返的幕幕場景仍令人難以忘懷。
風花雪月
逛大理城游蝴蝶泉觀崇聖塔喝三道茶,然“蒼山洱海”之景、“風花雪月”之說更讓人留戀。
“風花雪月”謂大理的“下關風、上關花、滄山雪、洱海月”之簡稱。屬雲嶺橫斷山脈的蒼山北起洱源縣,南止大理下關的天生橋,山勢雄偉,十九峰挺拔峻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故位於大理東部的“下關風”也就十分緊峭,也形成了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特色;當地氣候適宜以至各種鮮花時而盛開造就一種四季如春的“上關花”,之景;海拔4千多米的馬龍峰主峰,山頂積雪終年不化,與十八條溪水懸流飛瀑之雷霆砰轟相間,“蒼山雪”之磅礴氣勢令人難以忘懷;近250平方公里的洱海長40公里,湖水碧綠波光粼粼,與西岸蒼山積雪相輝映,素有“銀蒼玉洱”之譽。夜色降臨之際,人們坐船出海“千里共嬋娟”,那湖面上則又可見的一輪“洱海月”,想來也別有一番情趣。
尤為有趣的是,白族姑娘的頭飾也顯現了“風花雪月”四景。腦後縷縷白色飄帶象徵著下關之“風”,頭飾中間紅綠相間色彩表示上關之“花”,頭飾上濃濃白色意味着蒼山“雪”,而頭飾之半圓形造型,則更形象的代表着洱海“月”。白族導遊小姐談到姑娘未婚時頭飾飄帶放開,一旦出嫁便收攏裹起的區別,便有人問,沿途不少帶孩子媽媽的頭飾依然飄帶放開為何故時,聽解釋方知,那屬男性入贅即上門女婿者,其夫人則可繼續享受“飄帶”待遇。
古往今來“風花雪月”之說原已成為文人墨客代名詞,傳統觀念中還泛指那花天酒地的生活。此次雲南一游,想必我們的詞典理應作些修正或補充了。
樹包塔
各地名勝古迹中的塔建築,往往大小高低風格不一,群體個體錯落各異。而雲南的“樹包塔”在《中國名勝詞典》上難以覓見,故更盼着前往一瞻。
來到芒市一側的一所小學校內,見得如此佳景,果然名不虛傳。一座據說有200多年歷史的小佛塔,被一棵參天大樹的樹身緊緊裹在中間。遠遠看去,那茂盛的綠樹蔭中露出一點令人們崇尚的黃色,樹包塔,塔長樹,兩者渾然一體,既給樹多了幾分色彩,更給塔添了一絲神秘,不愧為罕見的自然人文景觀合一。現此地已被列為雲南省名勝風景點之一,想必在全國來說也屬奇特而罕見的塔建築了。傳說,當年建塔時,誰也未曾料到,塔身附近已經留下樹根、樹種,於是,在自然界的雨露滋潤和佛的靈光照耀下,樹逐漸長高長大,並把塔給裹住,且又留出了一個恰到好處的“窗口”,令人們依然能夠參拜佛的尊嚴。於是,一片“咔嚓”聲中,這一奇觀被留在了遊人的“黑匣子”中。
啊!大自然的天工巧作,美妙而令人感嘆的景觀。
國道爬行
常想起在滇緬公路上所領略的那一番似與蜀道難之說相仿的險境險情。
那天東方剛露白我們便從大理直奔瑞麗,過怒江大橋后即進入橫斷山脈間。車外,盤山公路層層迭迭蜿蜒曲折,車輛依山傍谷循序漸進錯落有致,峰迴路轉處豎立着醒目的交通標誌。一邊石峰高聳,岩壁陡峭,直插雲天;一邊懸崖如削,萬壑幽深,氣勢非凡。麵包車周旋馳騁或往左扶搖而上,或沿右盤旋而下。從山腰處往下俯瞰,只見那處於峽谷之中的紅棕色江流呈錯綜複雜之態,忽而洶湧奔騰,風馳電掣,在斷崖處瀑跌高坎,水花迸濺;忽而汩汩而流,緩緩前行,淺灘處清澈見底。人常說“前程莫測”,果然,由於近日此地降雨頻繁,崖壁滑坡國道受阻,雖時近黃昏仍無奈拐往舊國道跋涉。
只見得各種高低不一型號各異的車輛,在山道上依次排隊如長龍般蠕動。天逐漸暗淡,山谷霧氣朦朧中車燈逐一亮起,從后至前由下往上似銀線而繞;馬達聲喇叭聲時而低沉時而高亢,連綿起伏如同經久不息的呻吟。一會兒前邊受堵,車輛乖乖停留原地,忽高忽低的喇叭聲也知趣不再作響,隨之燈光黯然,從前至后依次而熄如流星般划落;一剎時,四周一片漆黑天地難以分辯,車輛彷彿都掉進深淵之中。又過一會,前邊車燈逐個“點”亮,往後看個個亮點也沿序而起,喇叭聲又打破了山谷沉靜,車輛都緊挨着往前挪動;燈光之序出現新排列,由左往右從上而下的繞着圈……道路坑窪使車輪多次打滑,大家只得紛紛下車推車而行;再上得車來,那鞋邊與褲腳則都沾上了泥漿。眾多車輛如此這般反覆着折騰顛簸“爬行”。終於,熬出了老國道,也駛出了山谷,車輛都不約而同地鳴起喇叭加大馬力加快時速往前馳行。午夜12點后才趕到芒市賓館,一進房間大家便倒下而聽得酣聲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