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石屏會館

石屏會館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pp958

  如今名目繁多的會館很多,但作為文物保護的會館屈指可數。昆明的《石屏會館 》在區級文物保護之列,慕名觀瞻后很是喜歡。

  《石屏會館》坐落於昆明市翠湖南路中和巷24號,順着馬路上醒目的指示牌,一眼就能看到對面《石屏會館》的門坊。走進門坊,是一條彎曲的略有坡度的小巷子。小巷子的左手邊,是黃色的院牆。右手邊,是叫不出名的花卉和別具情調的各色咖啡室茶室。小巷別有情趣,沿小巷上行,不遠處右前方就看到石雕欄杆的階梯和階梯上方的《石屏會館》門樓。

  階梯是側向伸展到《石屏會館》門樓的,踏上階梯,最先醒目的是那一串紅紅的,掛在門樓前的大紅燈籠。只有走到《石屏會館》門樓的近前,方可看到《石屏會館》門樓的正臉。

  門樓前有塊長方形的石刻 ,簡明扼要介紹了《石屏會館》的歷史文化:《石屏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坐南朝北,土術結構,懸山頂。大門兩側青石徹築的西式風格石雕羅馬柱,門柱上是拱券頂,上面鑲 “石屏會館” 四個大字。陰刻,楷書,整個門面為西式風格。庭院為中式傳統風格的三進院,體現出民國年間流行的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會館是石屏鄉賢建在省城昆明,供石屏同鄉來昆住宿的館舍。前院為花園,中後院為住房,是昆明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會館建築。

  站在《石屏會館》門樓前,《石屏會館》四個石刻大字很醒目。這是雲南唯一狀元袁嘉穀先生親筆手書題寫的。 門樓由大塊的青石徹築,青、灰、土、三色參差示意着歲月的史貌,局部少而精的石雕點綴在門柱和門檐中。放眼整個門樓,白色的院牆青瓦,圍繞着看上去西式化的門樓,還有門樓前的兩尊小石獅,風格完完全全的中西式合璧。一個純碎的中國石屏人的地方會館,卻有着中西式門臉,說明了當年石屏人的進步。

  走進會館,最先吸引眼球的那過堂里迎面兩扇雕花紅術門,定會讓你停下腳步,細細端詳那古樸的傳統雕刻藝術。走過這扇門,放眼整個庭院,庭院的布居屬傳統的三進院:一進三院,四合五天井,二層土木樓。印入眼帘的庭院景觀彷彿帶你穿越:傳統的中國漆紅;傳統的中國雕刻;傳統的土木建築;傳統的中國樓閣;傳統的窗花燈盞;傳統的家私擺設;傳統的庭院花草樹術、石山溪水。置身其中,晃如影視劇中隔世的情景再現,晃如與塵世脫逃放自已在世外桃園。

  愜意的信步庭院,且行且觀。 前院,面積不大,是一個花園式的小天地。有山水景觀,有花卉樹木,有石桌石凳,有專供客人品茶的茶座,格外的清幽。 沿石階走上二院的過堂,過堂左右的板牆上裝飾着袁嘉穀、林則徐的畫象和名人的字跡,下方擺放着古董般的紅木家私。穿過二院的過堂,就看到四合五井天的二院了。天井的四周都是二層的土木樓閣,一色的紅,一色的雕刻,一色的貼花,一色的窗金,一色的木格子燈盞,一色的喜慶紅燈籠。三院如二院,同樣的讓人流連,其門柱上懸挂的袁嘉穀先生《雲根文彩》楹聯,更是增輝無限。站在庭院當中,環顧庭院之間,廳堂高曠,布局嚴謹,裝飾精湛,雕刻玲瓏精細生動,圖案亮麗和諧,環境溫馨。整個《石屏會館》不愧為歷史文化的老宅子,古色古香,雅韻十足,魅力十足。

  傍晚時分進得《石屏會館》,轉了周遭餘興未了。三三兩兩的遊人,如我這般在庭院里轉悠着,欣賞着,留連着,轉瞬間不知曉已華燈初上。此時,夜幕下被燈映照的《石屏會館》,披上了神秘面紗,更加的吸引着遊人駐足忘返。

  現如今的《石屏會館》不只是單純的歷史文化背景。《石屏會館》帶着它的歷史文化走進了商業經濟大潮。《石屏會館》門前,那一串長燈籠上的7個大字----“石屏會館大食府”----顯而易見中庸了歷史的曾經。庭院里那些個曾經的館舍,成了一個個的食餐包箱。那過堂的走廊上,也擺放了供三五人喝茶食餐的小桌椅。

  夜空下,花園裡,一盞古燈伴着古裝裙的美女。纖纖細指彈撥古箏曲《高山流水》的身影,淡化了食餐的俗,升華到雅緻的趣。如此景緻,如此情調,難以不索興坐下來,聽曲、賞夜、品美食。

  說到美食,請服務生推薦了食府的招牌菜:石屏豆腐,八面煎魚,卷耳塊。這三樣地方菜,特色突出:石屏豆腐表皮可以分離,好吃。八面煎魚是帶魚鱗的,味道一般。卷耳塊裡面夾肉,乘熱吃很可口。作為食府,想必有不少的美味佳肴,可又有幾人能吃遍天下美食呢?美味佳肴-----想說愛你不容易。

  乘興而來,盡興而歸。《石屏會館》-----值得一往。

您正在瀏覽: 石屏會館
網友評論
石屏會館 暫無評論